網易科技訊 12月1日消息,以「轉型·升級」為主題的2011年「中國IT兩會」今日在成都舉行,網易科技做為大會戰略合作門戶全程直播此次大會。
以下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總工程師楊海成演講:
楊海成:各位領導,各位來賓,今天非常榮幸有機會在中國最高層次的IT峰會上和大家共同探討和分享進一步加快推動我國兩化深入融合,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我國工業轉型升級的一些認識和體會。我來自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同時也參與國家信息化諮詢兩化融合這方面的戰略研究和一些重要的項目部署,我想把我們對在「十二五」期間國家大力倡導的如何通過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特別是深度融合,促進我國工業轉型的升級探討給大家做一個介紹。主要三個方面認識。
我們認識一下兩化深度融合對工業發展和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作用,同時我們也要從實踐的角度,從工業化提升企業主體競爭力的角度來認識一下兩化深度融合對於推動企業生產力的有效途徑。最後從推動兩化融合對於推動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一些認識。
兩化融合是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技術與傳統工業領域所有工業要素進行有機融合,通過這種融合進一步提升變革、創新和改造我們的傳統工業,形成我們在新型工業模式下發展的現代工業體系,催生新的工業模式,構建新型工業體系,建立現代產業結構,進而提高工業能力和工業素質。
我們看一個龐大的工業體系,包括工業產品,包括工業環境、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也包括我們工業發展現代工業的裝備,也包括工業的基礎設施,也包括支撐我們工業不斷創新的各類工業技術。信息技術正在以如此迅速而日新月異的進度,不斷地改造著我們的工業產品,不斷地優化著我們的工業活動,不斷地提升著我們工業裝備的改造提升,不斷地促進我國工業設施的基礎建設和發展,也不斷促進各項工業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從兩化深度融合來講,兩化就是改造的過程,就是再工業化的過程,本質上來講又是一次偉大的工業革命。
當然兩化融合經歷了若干個階段,相當一段時間以來我們以IT技術的應用認識在兩化中的作用。發展到一定階段,我們把IT技術和工業技術的各個要素進行結合,和我們業務去融合,和我們的環節融合,進而來提升業務的能力,提升業務的效率,進展到一個綜合競爭期。現在我們開展的大部分IT廣泛應用和IT業務的融合,我們處在了這個綜合期階段。兩化融合的高級階段就是深度融合的創新階段,我們要通過信息化、工業化各要素的融合,與工業化的各要素密切融合發生化學反應,要改變企業的業務流程,變革企業的結構,促進工業體系的變革。在這一方面應該講,我國正處在一個工業化轉型和與IT融合改造工業基礎,現在應該講恰恰處在了從兩化融合走向深度融合、變革工業體系、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形成新型工業體系的過程。
所以我們講兩化深度融合是兩化融合的高級,是信息化進程與工業化進程全面融合與同步共榮的狀態,這種融合一方面促進先進工業技術日新月異,促進工業產品和工業設備極大滿足工業化發展,同時又有一大批新型的業務模式促進工業升級,新的工業業態在創造和發展,工業素質和工業能力有了顯著提升,我們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另一方面,在這個進程中,正是因為新型技術得到不斷深化應用和融合,工業領域又不斷牽引我們現代IT技術不斷催生發展,像包括雲計算、網際網路,應該講都是和工業化進程同步共融,相互催生而共同發展。在新型工業化和兩化深度融合的過程中,我們認為正在構建現代的新型工業裝備,也就是說我們主張看得見摸的著的工業硬裝備,工具機、大型工業流程化自動化裝備,也有信息化的軟裝備,我們把現代IT和企業信息標準融合在一起,形成重要的軟裝備,像我們新的研發系統、新的供應鏈電子商務系統,這實際上也構成了現代工業的軟裝備。如果說硬裝備為我們新型工業提供硬能力的軀體,現在有兩化融合構成的軟裝備作為現代工業提供靈魂和頭腦。
軟裝備不僅僅是軟體,包括工具、知識、標準規範、業務流程,這些兩化融合的軟裝備恰恰是支撐我國工業改造,支撐我國工業發展,進一步改造工業的重要元素。
兩化融合過去由IT技術支撐,進入到現在構建新型的工業模式,建造新的工業能力,從而支撐高端工業裝備的製造。兩化深度融合的目標就是通過滲透、提升,打造新型工業裝備,目標是構建新的工業體系,提升我國工業能力和整體素質,提升我國工業技能。
兩化深度融合的標誌在於一方面工業產品融合可以說現在複雜高端的工業裝備沒有一個不是在信息化系統支持下所形成的現代的工業裝備、工業系統,聯網的工業系統,所以應該講,信息化和工業產品的融合正在改變工業產品的結構,而且促進下一步的物聯網,物聯網是大型裝備的互聯,所以兩化融合首先表現在工業產品的兩化融合。
第二方面是湧現出一大批信息化支撐的新型業務模式,比如現在汽車工業,既是大型生產又是個性定製。既是生產又是服務,比如海爾的家電可以服務到家,可以服務到所有產品過程進行診斷。我們大飛機可以在全球協調研製,新型的工業模式形成。兩化融合正在促進工業轉型,一方面使得我國能源效率大幅度提高,二氧化碳排放率下降,在這方面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在技術改造、流程、安全等方面,研發製造、售後服務等全壽命周期的環節,都在發揮重要作用。兩化融合會催生新的產業蓬勃發展,建立新的產業體系。正是在兩化融合牽引下,我們看到戰略性新興行業,無論是海洋裝備、智能裝備都是通過信息化。也支撐一批新興產業,比如傳感、光電產業等等。也能催生一大批工業軟體發展不斷初具規模,國產高端工業軟體也正在不斷發展,正是通過兩化深度融合使得現代服務業和製造業融合。
兩化深度融合很顯著的標準就是我們通過大打造一批具有全球視野資源優化配置和數字管控的大型企業,我們企業走到全球一方面要進行異地協作,通過兩化深度融合,通過我們的體系管理能夠構建一批具有全球戰略選擇與協作能力的國際企業,而極大地提升這種大型製造企業帶動產業鏈整合,同時也塑造一批具有集中管控與科學管理決策能力的精英企業,顯著提高工作效率,打造一批數位化全球化的企業。
兩化深度融合第六個標識一方面帶動工業化網絡環境跟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同時形成在新的兩化標準體系下的規範,造就一批兩化融合的人才,培訓一批第三方的服務機構,同時制定相關制度。
關於第二個方面,兩化融合對於一個企業來講也是實實在在提高企業競爭力的能力,信息化和工業化體現在一個企業上,首先是提升我們產品的創新設計能力,使得我們原來產品的設計模式從原來以二維的工程圖紙的定義進入到全三維數字樣機的定義。建立產品虛擬樣機,並在這種環境下進行人機互動和性能比對,極大提高產品創新的設計能力和一次成功率,縮短了產品上市的周期。
兩化融合不光是提供產品的設計,更是構建一個能夠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構建一個研發平臺,提高產品設計能力。通過兩化融合,我們把傳統生產線、生產管理構建成能夠進行仿真的技術、智能調度管理集成在一起的自動化軟體,這樣的生產線應該講能夠在推動我國工業技術改造方面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兩化融合實際上把現在的管理模式,管理思想融入在ERP的基礎之上,先進的管理模式,各種管理工具,優化管理流程,打造經營管理能力。我們講ERP是一個軟體,但是ERP只有和企業融合,管理能力、管理平臺融合在一起的現代工業軟裝備只能靠建設和構建,不能靠購買。
兩化融合也在發生深度的變化,原來產品製造關注到產品全生命周期,提供技術支持,承包大型工程,提供技術的專業外包。現在信息化和產業化的浪潮正在興起,為我們企業整合為我們企業走向全球數字企業開展一系列的支撐途徑和要素。構建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這方面的話應該講對企業來講,從產品創意設計到最後產品回收管理,形成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平臺是我們企業完成產品製造最高的境界。
在這個過程中,轉型升級恰恰是我國發展的主旋律,目前製造業正在從傳統的生產式向服務式的轉變,兩化深度融合恰恰是推動製造業升級的有效途徑,是推動我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契機。這個過程中希望工業企業能夠在這個大浪潮中找準自己的重點發展方向,一個是要通過兩化深度融合推動產品的高端化發展。第二推動研發生產知識化,把我們知識、智力和能力結合。第三就是全生命周期的綠色化模式。第四,促進位造業朝製造服務業的發展模式。
現在高端裝備的大飛機都在朝著這樣的聯網智能方面發展,研發智創模式,使得我們研發設計和大量生產過程中的知識、經驗、流程、規範實現它與工具與知識的集成。產品線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模式也是我國工業提高我們工業能力向循環經濟的發展,通過兩化融合的戰略手段達到這樣一個目標。
全生命周期的綠色化模式實際上就是對所有不管是流程工業還是離散工業,在全過程優化體系中實現高效原材料和能源利用,提高生產自動化。製造業原來由產品型企業向服務型企業轉化,都在提供全產品的生命周期服務,甚至包括出租服務。
企業的兩化融合發展是我們不斷提出工業能力發展過程中的新階段新的機遇,我們要努力促進我們企業從過去的單向工業技術的創新到構建工業的軟裝備和硬裝備,朝著構建現代數字生產線,設計、製造、管理方面的發展,從而為我國工業進一步朝高端方向發展奠定必要基礎。
今天借這個機會跟大家交流分享一下我們在推動兩化深度融合方面的實踐,這方面的工作正在全國蓬勃開展,我相信在「十二五」期間,通過工信部大力倡導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使得我們IT兩會的諸多精英們能夠會聚在我國偉大的工業實踐中,推動我國工業化改造和提升的進程,為我國構建現代服務體系,促進產業升級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