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DN現場報導】第六屆中國雲計算大會於2014年5月20-23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拉開帷幕。本次大會立足實踐,以國際化的視野,幫助與會者了解全球雲計算技術的發展趨勢;從應用出發,探討交通、醫療、教育、金融、製造、數字娛樂等行業領域的實踐經驗;並通過技術專場、產品發布和培訓課程等方式,深度剖析雲計算大數據的核心技術。
以「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為特徵的「製造業信息化」是我國製造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戰略舉措。在5月22日下午的「雲計算大數據智能製造論壇」的主題定位在「中國製造業的智慧未來」,國內外智慧製造的研究者和實踐者,圍繞「智慧製造」的模式與技術手段,一起探討了中國製造業的智慧未來。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子學會雲計算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二院科技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李伯虎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子學會雲計算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二院科技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李伯虎,首先帶來演講「智慧雲製造的初步研究與實踐」。200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伯虎及其團隊(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北車、重慶大學等28個單位、40個課題組組成)提出了雲製造的理念與技術。雲製造是將雲計算、物聯網、服務計算、智能科學等新興信息技術與製造技術深度融合的一種製造業信息化新模式與新手段,雲製造是雲計算理念與技術在製造領域的落地與拓展。經過近幾年的實踐,隨著雲計算技術、物聯網技術、高性能仿真技術、智能科學技術等技術的不斷完善,特別是大數據技術與信息化製造技術的新發展,「雲製造」正拓展為「智慧雲製造」。與此同時,國內外製造業正向製造業信息化高級階段——數位化、互聯化、智能化綜合集成為特徵的「智慧製造」方向發展。
智慧雲製造是基於泛在網絡(包括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電信網、廣電網、衛星網等)及其組合的、深度融合新信息化製造技術、新興信息技術、智能科學技術及製造應用領域有關技術的、面向服務的一種智慧製造新模式和新手段。具體地講,它融合與發展了新信息化製造(信息化設計、生產、實驗、仿真、管理、集成)技術、新興信息技術(雲計算、物聯網、服務計算、建模仿真、自動控制、高效能計算、大數據、電子商務等)、智能科學技術及製造應用領域有關的技術,將各類智慧製造資源和智慧製造能力虛擬化、服務化,構成智慧製造資源和製造能力的服務雲池,並進行協調的優化管理和經營,使用戶通過終端、網絡和智慧雲製造服務中心就能隨時隨地按需獲取智慧製造資源與智慧能力服務,進而智慧地完成其製造全生命周期的各類活動。
廣東省佛山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 李堅
接下來,廣東省佛山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堅分享了「佛山雲製造之路」。佛山作為一個工業製造業的大市,歷來重視產業結構調整,探索過很多路徑來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但轉型提升的整體效果還是有局限。2012年,佛山成功引進國家863計劃雲製造項目,搭建了「雲製造公共服務平臺——中國在線製造網」,通過實施「百企攜萬家」行動計劃,已拉動106家龍頭企業帶動10067家中小微配套企業登雲上線,開展協同製造。通過對雲製造的實踐,佛山對此也有著更深的理解:雲製造不僅僅是對兩化融合的廣度和深度拓展,未來它一定會帶來新一輪的工業革命,創造出嶄新的商業形態乃至社會形態。未來,佛山還將沿著雲製造的模式繼續探索,打造中國第一朵工業雲。
IBM大中華區雲計算與管理服務部銷售總監 孫程越
IBM大中華區雲計算與管理服務部銷售總監孫程越在演講「變革與顛覆—IBM雲計算助力中國製造業IT創新」中,為傳統行業的信息化提供了解決方案。整個中國的製造業在不斷走向世界,遍布全球,孫程越在演講中從IBM在雲計算和大數據方面如何滿足客戶的挑戰以及IBM會給製造業帶來什麼樣的價值等方面介紹了IBM的解決方案。針對當前製造業面臨的挑戰,IBM可以幫助客戶做到以下幾點:根據需求優化計算資源,避免基礎架構的過渡投資造成的計算資源的閒置,利用雲的自動部署能力可以高效的重複部署複雜的IT環境,縮短IT運維周期並降低解決方案的TCO;通過雲交付模式實施業務解決方案,客戶可以通過按月支付服務費方式採用行業先進的解決方案,大大縮短實施周期。
中集青島冷藏產業基地CIO 耿峰
中集青島冷藏產業基地CIO耿峰在「傳統製造業私有雲之路」演講中,分享了中集青島冷藏產業基地的私有雲案例。中集青島的數據中心曾面臨困境:IT擁有成本高,運維成本過高,能耗過大。通過採用虛擬化、雲計算技術,實現了IT基礎設施更加穩定、可靠和節能減排。耿峰認為歷經幾年的發展沉澱,雲計算技術應用已經非常的成熟,無論是哪種模式的雲計算,都是CIO轉型提供了契機!CIO作為先進技術與管理融合的實踐者、推動者,在當今變革的時代,製造業的CIO應該讓信息化回歸現場、立足現場、融入現場去創造價值!
航天科技集團總工程師 楊海成
航天科技集團總工程師楊海成的演講主題為「3D列印與智慧製造」。隨著土地、勞動力等要素成本的快速上漲,資源環境約束進一步增強,我國製造業傳統的低成本競爭優勢不斷減弱,正面臨歐美發達國家「再工業化」和發展中國家低成本承接產業轉移的「雙重擠壓」。以新興信息技術主導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世界範圍內進行,楊海成認為3D列印是一個新概念,但是目前存在新瓶子裝舊酒的問題。3D列印對智能製造起到了融合,銜接的作用,未來兩者的結合將是製造業發展的重要突破點。雲計算為我國製造業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機會,就看我們是否有勇氣。藉助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興信息技術,積極發展3D列印製造、智能製造和服務型製造,彎道超速,打造我國製造業新優勢,是實現「製造強國夢」的必然選擇。
圓桌環節的主題為「製造企業如何從現在開始一步步實現』智慧製造『」,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子學會雲計算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二院科技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李伯虎,中集青島冷藏產業基地 CIO耿峰,航天二院工程信息化技術中心主任柴旭東三位嘉賓共同探討了製造企業在「智慧製造」的願景中應該承擔什麼角色,製造企業對雲計算的理解和應用的程度,對於製造企業最重要的雲計算技術或方案,製造企業每個個體離「智慧製造」的未來還有多遠等問題。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第六屆中國雲計算大會專題報導,關注新浪微博直播@CSDN雲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