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奧沙利文,希金斯和丁俊暉等走位大神們多庫精準較球就會驚嘆於他們的杆法技術高超。
好走位是杆法和準度結合的完美產物,但我們業餘愛好者很難達到奧沙利文,威廉士那樣的準度,所以我們就走不好位了嗎?不,我們可以通過走位來彌補準度的不足,做到打得進就走得到位。
低杆、高杆、登杆走位很多人都懂,但是不太清楚怎麼用這些杆法,或者說什麼時候用。怎樣能把杆法用的恰到好處?哈哈君就根據自身經歷和網上資料簡單講解一下,還望各位大神和老師勿噴,錯的請留言或私信糾正。
中杆是我們最常用的杆法了,打中杆最穩,不易出現失誤,但是走位比較難走。(可是這都難不倒常用中杆登杆的奧沙利文啊。)
中杆效果
低杆效果
高杆效果
相信有撞球基礎的朋友們就能明白,中杆的分離角是90度左右,低杆是大於90度,高杆小於90度,具體的杆法根據實際選擇。需要注意的是,高杆的塞和低杆的塞效果是相反的,比如高杆左塞是加強效果,低杆左塞則是削弱效果,通俗的說,如果高杆左塞是加大分離角,低杆左塞就是減少分離角。低杆加塞在打黑球走位時經常用。
下面介紹走位大招:45度準則。
:當球以45度接觸邊庫時,一定會以45度左右彈起,後經過球檯中心。這樣可以有效避免母球掉袋,並更有利於較位。
上面兩種杆法,只要保證分離後的90度路線與褲邊成45度,保證力度就能走到位。
大家快去試試吧。
最近家裡買了撞球桌,天天在家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