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兩重天。我說的是郭敬明導演的《晴雅集》。
口碑,反應兩極。豆瓣從開分6.0跌到5.1,貓眼9.0,微博大V推薦度73%,名編劇鸚鵡史航給出四星好評。
票房,高歌猛進。截至25日17時,累計票房已經達到8900萬,在單日票房排行榜上力壓豆瓣評分8.1分的劉德華主演的口碑力作《拆彈專家2》。目前看影片首日票房單日破億毫無壓力。
郭敬明自己在微博曬出兩張截圖說:「天吶,9.2分?我是在做夢嗎?我哭倒在街邊,我是真哭!TMD!太好哭了!」截圖中,《晴雅集》在貓眼點映評分9.2。他在評論裡表示:「我不是在做夢吧,就讓我多做一會兒夢吧,我這輩子」。
一切的確如夢似幻。
就在影片上映前,國內156位影視業同行曾抵制郭敬明抄襲,而郭敬明未作任何回應,將所有力量放在《晴雅集》的路演上,顯然是期待用行動完成一場絕地反擊。
現在絕地反擊來了。無論是《小時代》系列還是《爵跡》,郭敬明歷年電影在豆瓣上最高得分也才4.9分。而歷時四年拍攝的《晴雅集》豆瓣開分達到6分,在更能代表普通影迷的貓眼上更評分破9。無論從口碑還是票房來看,影片似乎都可以稱得上郭敬明的翻身之作。
早在電影的看片會上,7年前曾狠批過《小時代》「沒有一個演技派」的著名編劇——史航,就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如果看不到別人的進步,就是自己在退步,今天我沒有退步。」
當然質疑依然如影隨形,過去每當郭敬明站上成功的舞臺,抄襲的汙點都會如約而至,這一次網民質疑的是,片中主人翁晴明頻繁使用技能時的特效讓人無法不聯想起《奇異博士》的「火圈法陣」。
但這一切都無法阻止影片票房迎來市場期待的爆發,此時距離郭敬明上一次取得完全意義上的票房成功,已經過去五年。距離上一部奇幻片票房完勝,也已經過去五年。
當人們談論票房時,繞不開的底層邏輯仍是大眾偏好。
於是郭敬明能否憑《晴雅集》翻身背後的真問題就是:大眾是否戒不掉郭敬明電影?
《晴雅集》口碑票房如何,對比一下才能看得清
截至12月25日17時,《晴雅集》實時票房為9000萬,無論票房還是上座率,都暫時力壓劉德華主演的《拆彈專家2》。
這個戰況,大概出乎很多業內人士的預料之外。
影片在豆瓣和貓眼評論區的差別也許說明了一切。
在專業影迷更集中的豆瓣,與《拆彈專家2》近乎一邊倒的好評不同,人們對《晴雅集》褒貶不一。
細看它5.1的豆瓣評分(比開分掉了0.9),三星評價(還行)佔比26.2%,四星評分(推薦)佔比16.2%,五星評分(力薦)佔比9.0%。一星評價高達31.2%。
目前豆瓣短評第一似乎足以說明豆瓣網友對影片的總體評價:「又名《神都龍王之妖蟒傳》《陳情令之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名偵探晴明之狼人殺》《奇異博士之式神寶貝》《甄嬛傳之皇后殺了皇后》《咬文嚼字之你說的是守護我要的是永遠》…」
然而影片在貓眼電影的評價卻截然不同,影片評分至今依然高達9.0分,好於88%的奇幻片,觀眾好評集中於:音樂完美、特效不錯、顏值高、劇情感人。
綜合路人口碑來看,即使專業影迷評價差勁,路人觀眾的好評之下,影片並沒有出現和《爵跡》一樣斷崖式的口碑崩壞。
另外,在中國電影市場上,能取得同等評價的奇幻片,其實屈指可數。
在此之前,國產奇幻片已經在《捉妖記》之後經歷了長達五年的口碑票房低迷,幾個頂級的奇幻IP的改編均以失利告終。《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僅有5億出頭票房,豆瓣4.0,《悟空傳》拿到不足7億表現,豆瓣5.1。包括《奇門遁甲》、《封神傳奇》等更是遭遇了口碑暴雷。
從票房看,除了《捉妖記2》拿下破10億票房還算差強人意,其他影片均票房未及預期,包括陳凱歌導演的口碑不俗的《妖貓傳》。
與前人相比,《晴雅集》目前的貓眼票房預測為近4億,並未及爆款水平,但並不代表它這個成績就不重要。
此前數年多部國產奇幻片堪稱創造了持續票房口碑連續撲街的頹勢,從這個角度來看,影片不僅圓滿完成了「路人你觀眾口碑還不錯」的任務,也為奇幻片重新崛起貢獻了一份力量。
更重要的是,對於郭敬明來說,自己的這關鍵一擊,暫時立住了。
郭敬明電影票房秘籍:不高級但符合市場剛需,也能引爆票房
對於郭敬明來說,《晴雅集》需要完成的任務是,在上一次票房成功過去5年之後,再次印證自己在電影市場的「存在即合理」。
影片近乎畢其功於一役。
相比剛開始做導演,郭敬明這幾年明顯放慢了創作的腳步。
他系統學習劇本寫作,報名國外的導演課程,還去表演類綜藝擔任導師。
但當《晴雅集》正式登場,首先要面對的,還是觀眾對於郭敬明電影的成見與刻板印象, 而要打破這種刻板印象,必須要靠影片來解決。
從影片初步反響看,至少是不差,那麼《晴雅集》背後,究竟藏著郭敬明怎樣的票房秘籍?
首先是借力。
與《小時代》和《爵跡》系列不同,《晴雅集》給人信心的,是原著基礎。
電影改編自日本奇幻界霸主級作家夢枕貘的頂級IP小說《陰陽師》,相比同樣出自其筆下的《妖貓傳》。《陰陽師》以其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獨特的奇幻世界觀,被人稱為「日本版聊齋志異」。
郭敬明的獨特眼光在於,雖然原著出自日本,但與《深夜食堂》等水土不服的IP不同,《陰陽師》與中國文化並無隔閡,因為夢枕貘本就是個「中國迷」。
他曾說過,自己內心深處的陰陽師,都是來源於中國的神話傳說與歷史故事,有著中國的文化底色。
而爆款遊戲《陰陽師》的成功,意味著影片也有很高的「年輕觀眾基礎」,雖然小說和遊戲不是一回事。
而且郭敬明在改編《晴雅集》時,為了觀眾的代入感更好,也加入了很多漢化概念。比如從主角「晴明」和「博雅」中各取一個字,組成了片名。
郭敬明的另一個改動是:把故事背景從原著中殘敗凋零的日本平安時期改成了疑似輝煌的中國盛唐,這顯然也符合觀眾的心理期待。
而在故事上,郭敬明這版劇本則在《陰陽師》的基礎上大量汲取了《狄仁傑》系列等成功奇幻片的商業元素。
故事中,300年前,四大門派派出最強法師,前往天都,合力斬蛇。他們把禍蛇封印起來,但300年後,禍蛇有了甦醒的苗頭。
天都公主召喚江湖門派,再次出徵四位法師,鎮壓禍蛇。晴明與博雅不打不相識,從對手成為搭檔摯友,兩人一同破解離奇案件,揭開一段塵封百年的秘密,拯救蒼生。
這份故事梗概與2001年的日本電影《陰陽師》頗為相似,只是兩人一同破解的案件有了變化。加上同類型電影的薰陶,觀眾毫不費力的get到了電影的關鍵信息:奇案、奇幻、雙雄探案。
接下來,郭敬明只需要打通第二道關卡,就能收穫源源不斷的票房,那就是——破局。
或者說,要完成國產奇幻大片的重振。
攬下這個看似艱巨的任務正是郭敬明的另一聰明之處,應該說自17年《妖貓傳》之後,奇幻這個過去非常受追捧的大類型,無論數量還是口碑,在市場上都有一個明顯的下跌。這正是許多市場人士一度不看好影片的原因之一。
可是類型片的興衰邏輯向來是:各領風騷三五年。
三五年過去了,隨著創作者的反思,尤其是支撐奇幻電影的電影工業的進步,國產奇幻作為中國大片的重要代表,早晚會迎來一個反彈。
誰最早壓中這個潛力股,誰就能率先收割票房紅利。而郭敬明首當其衝。
但《晴雅集》能否成功的關鍵密碼,就在於找到那個真正被中國觀眾認可的、所謂中式奇幻美學。
夢枕貘的原著《陰陽師》本就創造了一個光怪陸離的奇幻世界,郭敬明只要將其落地,就贏了一半。
而從影片質量看,郭敬明的確難得的是拍出了「奇幻」二字的精髓。
法師、妖怪、式神,幻術、陰謀、愛情,在精彩美術、特效的加持下,他的確創造出一個百魅覺醒、波雲詭譎的奇幻世界。
這其中的一大關鍵是,郭敬明組建了一個夢幻創作天團。
容易被忽視、卻也十足重要的美術設計,由憑藉《妖貓傳》獲得金雞獎最佳美術獎的屠楠完成,這位熱衷創造東方感的視覺天才,又被稱為「電影美學的幻術師」。
電影裡的都城叫天都,對應的正是唐周時期的神都洛陽。電影中的建築和道具,也儘量模仿了唐朝的建築風格。在充足預算的配合下,這位美學幻術師當然再造出《妖貓傳》般令人驚嘆的奇景。
影片的音樂指導川井憲次,日本配樂宗師。
錄音指導陶經,被稱為「中國第五代導演的耳朵」。
再加上,郭敬明本人近乎偏執的對好看的堅持,在影片製作上確實不惜血本。
博雅的多功能摺疊弓,看起來既現代化,卻又是傳統手工藝純榫卯結構製作而成的,造價也高達70萬。
為突出晴明服裝既挺拔又飄逸的效果,道具師在白布上繡白線,一套衣服繡十幾二十天。
公主的華服,則採用了蜀繡、杭繡、苗繡工藝疊加。
當這一切都完成了以後,從晴明初至天都開始,城內華燈點點,千萬孔明燈迎風升起,無邊夜色中燈影幢幢,博雅的笛聲悠長,川井憲次極具東方魅力的配樂響起。
然後弦樂與鼓點聲激昂,造型華麗的晴明與博雅刀兵相向,一股奇幻感和劍拔弩張的氛圍,瞬間從大熒幕上蕩漾開來,把觀眾帶入那個瑰麗的奇幻世界。
現在對於郭敬明來說就只剩最後一個環節:收割票房。
無論是否喜歡郭敬明都必須承認,影片堪稱近期國產片中的視覺奇觀式大製作。而受疫情影響,今年正是大片集體缺席的一年。
影院復工近半年來,一直缺乏既主打強視效,又擁有高質量的純粹「爽片」。《八佰》《金剛川》等頭部國產電影強調家國情懷,進口片票房最好的《信條》又過於懸疑燒腦。
而郭敬明的《晴雅集》此時入場,集特效與戰鬥場面於一體,視覺華麗,角色演技在線,劇情不拉垮。
比起《神奇女俠1984》這樣看著不夠過癮的同期好萊塢大片,郭敬明打造的似乎更符合所謂的爆米花爽片。
主演的化學反應,則是郭敬明為觀眾準備的另一個嗨點。
小說中塑造的晴明和博雅,就已經為一對銀幕經典CP,那種東方式淡然中透著的深厚友情,本來已經具備出圈的潛質。郭敬明用一白一黑,一扇一劍的巧妙設計,一下凸顯了趙又廷、鄧倫兩位主演的性格特點。
而隨著劇情發展,兩人成為朋友後的互動,很容易會讓人有種嗑到糖的感覺,也就不奇怪為何影片的女性觀眾佔比高達六成。
尤其,是在影片臨近結尾之時。為了拯救晴明,博雅用自己的鮮血和肉身,化身朱雀神。做了晴明的式神。進而以肉身激活神獸,封印禍蛇。
二人的關係實現了另一層的升華,也就是所謂的——終生侍奉,生死交付。
而王子文和汪鐸之間互相守護的虐戀愛情,又被郭敬明加入了一方「永生」的孤獨與執念,成為更深一層的愛情內核,從而更加滿足了女性觀眾磕糖的需求。
至此,影片的商業結構完全建立起來: 探案故事的懸疑感和娛樂性,是吸引觀眾的第一大法寶。有CP和奇幻做基礎,結合探案、動作、情感等類型元素,對多元觀眾都足夠友好。
儘管被一些觀眾和評論家質疑賣腐和過於熱衷讓演員在決鬥中光膀子,但郭敬明的確摸準了普通觀眾的七寸。
影片不俗的開局也再一次證明,一個套路的創作模式是動人還是撲街,差別就在於,它是否能夠讓觀眾得到取悅。哪怕影片不夠高級,但只要它符合市場剛需,那麼其最終也能打動觀眾。
這一局,郭敬明可能又贏了
這一局,郭敬明當然是非贏不可。
一直以來,他想獲得主流觀眾認可的野心,比誰都迫切。從他在《演員請就位》錄製時的表現就能看出,僅僅因為陳凱歌給了他一句肯定,他就抑制不住掉眼淚。
而此前郭敬明如此高密度的市場曝光,一定程度上,都可以看作是,為了《晴雅集》「背水一戰」而做的持續預熱。
12月19日晚,郭敬明還發博表示:「對,我沒幹活,我沒努力,都靠你們,這個時候罵導演,你們真牛逼。」並在下方對《晴雅集》官博的安慰回以「滾」字。目前這條微博已被刪除。
在電影首映禮上,郭敬明又請來了不少的專業電影人和業內大佬來觀影和參與評價,結果無論是導演王晶還是影評人史航都給予影片較高評價。
王晶導演的評價是:「畫面影像很凌厲,郭敬明果然是郭敬明」。
甚至業內抵制郭敬明事件,也從某種意義上客觀上推高了影片熱度,好奇心,永遠是人類的天性。
最後一環,則是影片正式落地。
《晴雅集》在我看來不算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成熟奇幻電影,尤其在幾乎套用了《妖貓傳》同樣製作班底(連故事都來自同一人)之後,更不難看出影片和《妖貓傳》的差距。
但影片最終用90分的原著,60分的臺本, 50分的劇情,80分的特效,90分的配樂和美術製作,講述了一個沒有太多內核的故事。
它並不能取悅所有人,但肯定能取悅對視覺奇幻大片和《陰陽師》感興趣的觀眾,由於對鄧倫和趙又廷的合理使用,影片應該還能取悅一部分粉絲觀眾。
這一切之後,郭敬明再次化身「郭精明」,有很大機會再度從電影市場翻身。
從2013年,郭敬明轉行做導演開始,他就懂他的受眾群是誰,他們要什麼。《小時代 1&2》,成本4500萬元, 8億元票房,引發了業內對「粉絲電影」的大討論,當年的樂視影業CEO張昭說他是一個非常好的產品經理。
2016年,郭敬明將其創作小說改編的《爵跡》選擇國慶檔上映, 1.5億元高額投資、魔幻題材、中國首部真人CG電影、全流量明星陣容等等將商業的每個部分都考慮周全,唯獨算漏了中國電影市場的變化和觀眾的成長。
但在《爵跡》最終以3.8億元票房、3.8分口碑的整體潰敗後,郭敬明4年磨一劍,重新找到了市場的竅門。
某種意義上說,《晴雅集》的票房首戰告捷,也預示著郭敬明和國產奇幻片一同走出谷底。
當時間節點回到7、8年前時,《畫皮2》一舉打破了國產電影的票房紀錄,周星馳的《西遊伏魔篇》春節檔大賣。《捉妖記》一舉斬獲24.41億,將奇幻片市場送上巔峰。
但巔峰之後,便是長達五年的下坡路,而市場應該萬萬沒想到,為這個類型打響反擊戰的,會是郭敬明。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影片能延續勝勢嗎?
這首先取決於影片的抄襲質疑將多大程度影響影片的口碑,光圈法陣可以說是奇異博士的特色了,而漫威迷人數眾多,現在還無法確定,這股質疑的聲浪,將多大程度影響後續觀眾掏錢買票的動機。
但至少這一刻,郭敬明在自己的世界裡,找回了自己的小時代。
無論遭遇多少風口浪尖上的質疑,郭敬明似乎越罵越紅。
在罵聲中崛起,在罵聲中跌落,在罵聲中翻身。
他依然擁有自己穩固的審美體系,並持續獲得資本力挺,不斷輸出。在製造娛樂潮流上,整個電影市場他依然少有人敵。
如果說郭敬明真的贏下了這場翻身戰,那麼他將有底氣將一個新的系列進行到底。這個底氣,就是觀眾總能為他的電影買票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