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形容它的俗語是這麼說的: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但是這麼一個「窮鄉僻壤」,卻有一片讓英國人都覬覦的雲上花海......
喀斯特地貌指的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大多為石灰巖)進行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我國喀斯特地貌的面積有91-130萬平方千米,幾乎佔了國土的13%。其中以廣西、貴州和雲南東部所佔的面積最大,貴州喀斯特地貌露出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61.9%。這就是形容貴州「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由來。
因為構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巖石是石灰巖,土壤表層的有機物質,很容易隨著飽含碳酸鹽的水溶液,進入河流、地下河以及其他水系,造成嚴重的營養物質流失,以致土壤貧瘠。這類土壤一般呈酸性,卻十分適合杜鵑。杜鵑是喜酸性植物,又生於500-2000米左右的山地,所以貴州可以說是杜鵑花的王國。
百裡杜鵑寬1-5公裡,綿延50餘公裡,是地球上最大的原始杜鵑林帶,分布杜鵑花60多種,佔世界杜鵑花種屬5個亞屬中的全部。樹齡千年的杜鵑花王,花開季節繁花萬朵,獨樹成春。
這片花海,曾令英國人眼紅不已。20世紀初,西方國家經濟迅速發展。人們生活富足,便開始注重精神需求,狂熱的私家園林在英國各處出現。觀賞性高的花成為了炙手可熱的寵兒。這時,出現了一個專門的職業——植物獵人,他們專門搜集植物種子,然後帶回國高價賣給需要的人。其中一個叫做喬治·弗雷斯特的英國人,在28年的時間裡,前後7次來到中國,發現了400多個品種的杜鵑花。
這些色彩絢麗、熱情奔放的杜鵑花深受英國人喜愛,漸漸地,上至皇家園林、下至平民百姓,都栽種著中國的杜鵑花。以至於後來有這樣一句話:沒有中國的杜鵑花,就沒有西方的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