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特產是什麼?
在淡水生活了辣麼多年的我
此前從未想過關於這個問題的回答
直到某一天
一個外地的朋友問我
淡水有啥特產
介個問題.....
確實把我難倒了
好宜多涼拌?
群力炸炸?
千山萬水不如淡水?
淡水究竟有沒有特產呢?
還真的有
↓↓↓↓↓↓↓↓
1
茶粿
據說茶粿的誕生是由於客家人喜歡聚在一起閒話家常,於是以糯米製作成甜鹹糕點,邊吃邊談,大抵因為它配茶好吃,而且可以中和糕點的油膩感,所以命名為「茶粿」。茶粿是客家人每家每戶也會做的糕點,蘊含著千年來豐富的歷史底蘊,客家人從中原向外遷徒,足跡遍布中國各地以至全世界,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形態。而惠陽的茶粿也有獨有的特色。
|餈粑
在惠陽,有句流傳很廣的客家俗語:十月朝,餈粑碌碌燒(十月初一,餈粑熱得燙手)。每到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做餈粑吃。如今,城市裡的淡水人更多是選擇在市場購買,會做餈粑的家庭也不多了吧。
| 艾粄、印粄
紅色的皮是由糯米混入艾草成分做成。艾粄味道鹹,餡料主要是蘿蔔乾、豬肉、蝦米等。印粄味道甜,主要餡料是芝麻、花生、糖等。
| 各種粄
淡水老街,隨處可見茶粿鋪,各式各樣茶粿
| 平姐現做現賣的手工餈粑(攝於2014年)
2014年之前,有一位在淡水老街牛磅路賣了20多年茶粿的阿姨平姐,她做的茶粿遠近聞名,曾經登過《東江時報》等媒體,也受過CCTV《遠方的家》節目採訪。可惜在14年的時候,平姐突發疾病去世。
平姐去世後,她的小店由家人接手過一段時間,後來一直大門緊閉,停業至今。好多年沒吃過她做的茶粿了,每每想起,總會感慨萬分。
2
淡水黃金酥丸
酥丸相信很多淡水的小夥伴都不陌生,what?酥丸是淡水特產嗎?確實,酥丸是惠陽特屬。酥丸是豬肉通過捶打、合漿、捏丸、油炸等多道工序做成,肉爽帶汁,清香淡雅,既酥香鬆軟,又鮮美濃鬱。
| 淡水老街買的酥丸
關於 「黃金酥丸」名字的起源,民間有一段傳說。據說,清朝惠陽有位大財主生了十個女兒,前面的九個女兒都分別嫁給了達官貴人,剩下最小的女兒黛丸。她天生麗質、稟賦絕倫,並精通詩詞,財主一直想為其物色一位才貌過人的夫君,於是便想出以 「對對聯招親」的辦法。黛丸出了「黃金萬兩送千金」的上聯貼在自家門上,財主許下承諾:誰能對出讓小女滿意的下聯,就將女兒嫁給他。消息傳到一位在當地享譽盛名的廚師耳裡,他欣喜前來,並揮筆寫下「酥丸一對迎十丸」的下聯,黛丸一見大喜。財主見狀,便馬上安排廚師與小女見面,兩人一見如故,合力寫下「黃金酥丸」的橫批。財主見二人如此默契,便當眾宣布將小女黛丸嫁給該廚師,成了一段佳話。
| 位於淡水正義街與德勝街交匯處的 何達記舊址
| 何達記舊址(左)
何達記曾是黃金酥丸的代名詞,創始於清末的何達記曾在惠陽興盛一時,家喻戶曉。可惜在80年代,何達記就再也沒有經營下去。如今在惠陽淡水,雖然各個市場都有賣酥丸,但要到裕華旗下的長富酒樓、金鼎酒店等,才能吃到正宗的黃金酥丸。
何達記舊址為一棟兩層磚木結構建築,因年久失修,現在已經是一棟危房。近日,何達記舊址貼出的「本屋出賣」的紅紙。在不久後,或許這棟「惠州歷史建築」也難逃被拆建的命運。
3
淡水沙梨
在秋長一帶的老人家,年輕時總有挑一擔子沙梨去淡水賣的回憶。如今說起沙梨,大家總是會疑問,淡水也有種沙梨?大家熟悉的只有荔枝龍眼,卻未曾聽過淡水沙梨。
| 沙梨(圖來自網絡)
清中期時淡水沙梨已在如今惠陽等地有種植,主要種植於舊時沙坑(今秋長一帶),沙梨因此而得名。又因沙梨在淡水銷售,通過淡水河等水路遠銷南粵乃至東南亞各地,因此而得名「淡水沙梨」。
由於種種原因,淡水沙梨在六七十年代後逐漸被糧食作物等取而代之,淡水沙梨的名聲也隨之衰落。「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場景,如今在淡水再也看不到了。
| 沙梨花盛開滿山頭(圖來自網絡)
4
寫在最後
也許看到最後
你跟我一樣
對消失的老味道感到一絲惋惜
一些淡水特有的老味道
是幾代惠陽人的回憶
我們的美食文化,需要我們一起保護。
所以,有空就去吃吧!
說一說你心目中的淡水特產
本文部分素材來源於今日惠州等網絡平臺
圖文編輯丨K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