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之南,這裡最山西。
作為晉中市的兩個市轄區之一,太谷區是山西省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設區之前的太谷區應該是山西省高校數量最多的縣了;境內有山西農業大學、晉中信息學院(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山西應用科技學院南校區等院校;事實上他在高教領域的榮耀遠不止如此,1956年被譽為「中國核工業第一所高等院校」的太谷地質學校就是在境內成立。
太谷地質學校1958年遷址省城太原市並更名為太原地址專科學校(本科),次年學校再次南遷,落腳於有江右古郡、中國鈾都之稱的江西省撫州市,同時改設為撫州地址專科學校。1978年學院升格為撫州地質學院,再次列入本科類院校,成為當時為數不多的地質學院。
1982年學院更名為華東地質學院,2002年再次更名為東華理工學院,2002年和2003年江西省國防科技工業學校與撫州師範專科學校併入,並在江西省國防科技工業學校設立南昌校區。2007年更名為東華理工大學至今。2010年主校區由撫州遷至省城南昌。
東華理工大學一路走來,發展歷程可以說是國內高校的縮影,進城、南遷、改制、數次更名、合併、設分校區、搬遷主校區、再次遷至省城、獨立學院以及轉設等各項歷程悉數經過。從以地級市命名到以大區命名,實現「兩級跳」後成為「華東系」校名;是再華麗不過的轉身了;特別是今天教育部再次嚴控高校更名之後,以大區命名的校名,可以說是多少院校求也求不來的。
按一般思路,若干年後學院改大學,直接翻牌為華東地質大學,既守住了本色,又在校名上可以與中國地質大學輝映,還能保持華東系校名的熱度。未曾預料的是後來學院又改為東華理工學院與東華理工大學,這兩次更名,並未得到大眾認可,甚至有了蹭熱度之嫌,特別是更名為大學之後,容易與華東理工大學給弄混了。與中國紡織大學改名為東華大學一樣讓人捉摸不透其中原因,但東華這一詞或者是無奈之選,畢竟華東理工大學的名號還是要有所迴避才能避嫌。
學校的更名歷程也許提現了國內部分院校的共同困境,冷門院校自然想換熱門名稱、學院改大學、小地名換大地名、小城市換大城市;其出發點倒也無可厚非,多是讓學校獲得更大的資源和關注度,但是改名還得毫無辨識度、又與名校十分神似,還是難免讓人詬病;失去了華東之名,也失去了地質的傳承,誰還能從校名看出其特色麼,有點泯然眾矣的意思。
地質學院更名不乏先例,比如成都地質學院改為成都理工大學、西安地質學院改為西安工程學院(後併入長安大學),此外河北地質學院改為石家莊經濟學院以及華東地質學院改為東華理工學院這兩個都成了反面特例,以至於石家莊經濟學院後來又改成了河北地質大學。
其實東華理工大學的起點蠻高,享有中國核地學人才搖籃和世界原子能事業的寶貴財富美譽。作為軍工院校長期直屬中國核工業總公司,轉入地方後由江西省與國防科工委(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如果能多一些沉穩,守住華東和地質這兩大特色而潛心發展,多年後成為華東地質大學也是蠻好的。
至少華東地質大學能夠避免撞名的尷尬,名氣多少都是由自己決定的。或許正是因此,近期有網友認為東華理工大學與華東理工大學在校名上極為相似,很容易讓人誤解,從而建議東華理工大學與江西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合併改建為江西工商大學。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