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櫨的原變種產於歐洲,我國常見的黃櫨實際應為變種灰毛黃櫨,又名紅葉,只是習慣上以「黃櫨」稱之。黃櫨為落葉灌木,高3-5米;葉互生,葉片卵圓形,秋季顏色由綠變紅;聚傘圓錐花序,花小,黃綠色;核果。分布於華北、華中、華東、西南部分省區。黃櫨春末開花,果實夏季成熟。
初夏時節,常能看到黃櫨的枝頭滿是「紅毛」——有時這些紅毛會被誤認為是黃櫨的花,其實這些紅色羽毛狀的結構,是由果序上的不育花梗特化而來。
——以上文字來自天冬的舊作《聆聽樹木之語》
下面是小飛絮叨:
今天是黃櫨啊,我知道我知道!就是香山的嘛。從小知道香山的紅葉不是楓葉而是黃櫨,這大概就是我最引以為豪的植物分類知識了。香山一條街裡,會賣很多塑封的紅葉標本,以楓葉形狀的居多,而且都是紅彤彤的。小時候覺得是不是香山上漂亮的紅葉都被這些商販揪光了,不然怎麼山上看不見啥紅葉呢。。。後來一想,這些葉子應該都是染色的。。。
總有人問我製作植物標本的事情,問怎樣才能保色。我只能說,這是大自然的力量,很多葉子的色素在自然的環境下就是會褪色或者變深,只有儘量迅速脫水,以及在乾燥密閉的環境裡保存這兩條辦法。而一些貌似漂亮色彩好的花或者葉子標本,其實染色的嫌疑很大。所以,不必強求保色,能留下美妙的回憶也不錯啦。
——小飛
2015【秋之葉】系列的無問自答
1、本系列介紹70種華北地區可見的秋葉,每天發出1種。
2、物種選擇,以天冬去年恰好能找到的種類為準。
3、地圖標註地點是天冬親自見過的位置,或有可靠信息來源。
4、地圖只作為指導性建議,不負責今年那裡一定可見。
5、地點只選城區及周邊,郊區賞葉效果更佳。
6、襯底地圖是八年前的北京,請不必在意。
7、因每年物候有別,賞葉效果差異巨大,2015年不太理想。
8、我們將155片葉子做成了等比原色秋葉圖鑑超大海報、絲巾、貼紙套組在野風集淘寶店有售,請點擊查看原文或淘寶店鋪搜索「野風集」。
野風集雙十一活動進行中,盡情加入購物車,靜待11號0點變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