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至28日,首屆全國中小學「學校大腦」高峰論壇在杭州市建蘭中學和阿里巴巴西溪園區拉開帷幕。作為全國第一家有數據資源部的學校,建蘭中學還在論壇上進行了大腦教學展示等活動。
與此同時,全國學校大腦聯盟也在論壇召開期間正式成立。杭州市建蘭中學、杭州市惠興中學、杭州市天長小學、杭州市楊綾子學校、杭州市時代小學、杭州市勝利小學、蕭山區聞堰教育改革試驗區、杭州高級中學啟成學校、杭州市西興中學、杭州市學軍小學、杭州市大關小學、杭州學同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學校和企業成為聯盟成員。
新時代對中小學的教育改革與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特別是數據作為一種新的資源出現,為重構教育教學場景注入了新的變量。
在杭州,多所學校已先行一步,通過大數據形成的「學校大腦」,幫助老師更了解學生,讓學生少做無用功。
去年9月,建蘭「學校大腦」正式發布。在「學校大腦」中,存有學校校本教材、老師假期裡提前錄入的個性化題目和專題題庫等。通過沉澱數據,「學校大腦」會自動過濾過於簡單和過於難做的習題,根據每個孩子的「歷史數據」,用個性化作業補足,從而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實現「減負」。
與此同時,「學校大腦」還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以往的課堂教學內容,來自於教學大綱、教學經驗和對學生的模糊判斷。而「學校大腦」則給老師們帶來了新的思考和啟發,為教學個性化提供了精準的數據支持。
如今,「學校大腦」已在全國教育界中掀起一股大數據熱。高峰論壇上,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及校長、教師,聚合產、學、研、用的各方力量,共同探討數據時代學校教育的創新模式。
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劉力指出,讓孩子們為5G技術及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做好生活,工作和能力的充分準備,是當今教育的重要命題,也是未來學校創新的動力。如何準確把握和推進5G時代和人工智慧與教育的整合,建設和應用學校大腦,有必要深入思考「學校大腦」問題。
上海市電化教育館館長、華東師大基礎教育特聘教授張治從技術的發展和教育學的演變談起,理清教育大腦構建的底層邏輯,從構建框架和應用圖景兩方面,明晰未來的教育方向。
杭州市建蘭中學校長饒美紅全方位講解和闡釋了「讓數據為孩子的成長賦能」。她認為,建蘭大腦的終極目標是多元展示每一個學生的才能,培養個性獨立自由的現代人。同時,建蘭中學還帶來了《建蘭大腦》的新書發布。
隨後,建蘭中學還準備了兩節「建蘭大腦」展示課,通過學生們真實的課堂和日常教學,直觀展現「學校大腦」對於教學的影響。
「技術需要應用,但是課堂沒有充斥著技術,而是恰到好處地將技術融合在課堂環節中。」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朱永祥說。在這樣的課堂裡,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老師則注重對學生表達自己思維過程的引導,這是課堂的必然轉型。
(綜合「杭州市建蘭中學」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