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分享】全熱交換器基本知識

2021-02-24 機電人脈

一、全熱交換器工作原理

簡單講全熱交換器就是通過自身的電機實現對室內外新風和舊風的一個置換,在置換過程中,因其自身攜帶過濾和熱回收功能,所以在置換過程中會對空氣進行過濾,濾除空氣中有害物質如粉塵、霧霾、細菌等大分子物質,並且在排出室內汙氣的時候能夠講室內的熱量回收,實現節能效果。

二、全熱交換器按芯體可分為兩大類

1、紙芯全熱交換器

當室內空調排風與室外新風分別呈交叉式流經換熱芯體時,由於纖維之間的間隙很小,只有粒徑較小的水蒸氣分子才能通過,其他粒徑較大的有害氣體或異味氣體分子無法通過,從而實現溫度及溼度的交換。

夏季運行時,新風從空調排風獲得冷能使溫度降低同時新風中的水蒸氣在分壓力的作用下滲透到新風中;

冬季運行時,新風從空調排風中獲得熱能,使溫度升高,排風中的水蒸氣則滲透到新風中。

2、蒸髮式鋁芯全熱交換器

機組採用靜止叉流式換熱芯體,芯體以親水鋁箔為載體,由數層換熱單元組成,相鄰兩層單元體之流體的流道呈正交叉布置,其原理是由風機導入的室內、室外兩股空氣,室內排風在未經過換熱芯體前,利用霧化水的蒸發吸熱對室內排風先進行等焓加溼,使室內排風達到接近溼球溫度的空氣狀態,此時室內排風的空氣溫度又低於室外排風的露點溫度,然後在與室外新風呈交叉的方式流過換熱芯體,熱量從高溫側通過傳熱隔板傳到低溫側,進行熱交換經過熱交換的室外新風再由風管送到所需房間。

三、熱交換器選型指南

計算示例:確定房間所需新風量時,應根據房間空間大小及室內人員數量綜合考慮。根據上表推薦數據分別按「每人所需新風量」和「房間新風換氣次數」計算出新風量數值,取二者中較大值,作為設備選型依據。

某計算機房面積S=50(m2),淨高h=3(m),人員n=12(人),若按每人所需新風量計算,取每人所需新風量q=50(m3/h),則新風量:Q1=n•q=12×50=600(m3/h)。若按房間新風換氣次數計算,取房間新風換氣次數p=4.5(次/h)。則新風量Q2=p•s•h=4.5×50×3=675(m3/h)。由於Q2 >Q1,故取Q2(即675m3/h)作為設備選型參數數據。本篇文章來自網絡,分享供學習!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您覺得對您有用,那就點個吧!

長按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我們

也歡迎把機電人脈推薦給您的朋友

↓ 點擊 閱讀原文 可查詢暖通產品廠商信息,關注本公眾號,在菜單欄獲取更多品牌信息及廠商樣本下載!

相關焦點

  • 【論壇】全熱交換器基本知識
    一、全熱交換器工作原理簡單講全熱交換器就是通過自身的電機實現對室內外新風和舊風的一個置換,在置換過程中,因其自身攜帶過濾和熱回收功能,所以在置換過程中會對空氣進行過濾,濾除空氣中有害物質如粉塵、霧霾、細菌等大分子物質,並且在排出室內汙氣的時候能夠講室內的熱量回收,實現節能效果。
  • 全熱交換器基本知識
    簡單講,全熱交換器就是通過自身的電機,實現對室內外新風和舊風的一個置換,在置換過程中,因其自身攜帶過濾和熱回收功能,所以在置換過程中會對空氣進行過濾,濾除空氣中有害物質,如粉塵、霧霾、細菌等大分子物質,並且在排出室內汙氣的時候,能夠將室內的熱量回收,實現節能效果。
  • 你真的知道什麼叫全熱交換器?
    先說幾點:1、新風機不等於全熱交換器
  • MURPHY摩菲熱能-了解熱交換器
    換熱器的基本原理無論類型和設計如何,所有換熱器均以相同的基本原理(即熱力學的零定律,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運行,這些定律描述並規定了熱量從一種流體到另一種流體的傳遞或「交換」。的熱力學第零定律指出的是處於熱平衡熱力學系統具有相同的溫度。此外,如果兩個系統分別與第三個系統處於熱平衡狀態,則兩個先前的系統必須彼此平衡;因此,所有三個系統的溫度相同。
  • 通往3D列印高效熱交換器的設計之路
    儘管較大的工業熱交換器仍採用傳統的製造技術,但大多數時候,對熱交換器的需求朝向尺寸越來越小,結構越來越緊湊的趨勢發展。金屬3D列印-增材製造助力實現越來越小巧的熱交換器,在更緊湊的設計中找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例如電子設備、可再生能源應用、製冷循環、燃料電池,ICE電動汽車。本期,3D科學谷與谷友一起來領略通往這些更高效、更集成的熱交換器3D列印的設計之路。
  • 板式熱交換器日常保養小知識
    隨著板式熱交換器的使用時間增長,板片難免會存有汙垢或是沉積物,時間一久就會降低傳性能。所以板式熱交換器保養是大家在日常使用板式熱交換器時要考慮的問題。那該如何正確又省力的去做好日常的板式熱交換器的保養呢?康景輝小編和大家分享一些好方法!快往下看看吧!1.
  • 叮~GE9X 發動機3D列印熱交換器已做好「起飛」準備
    GE 開發的傳統熱交換器由數十根細金屬管組成,但為GE9X開發的3D列印伺服熱交換器具有完全不同的輪廓,它包括通道和複雜的內部幾何形狀。GE 公司最近揭示了GE9X 新型3D列印熱交換器以及多樣化的航空熱交換器增材製造設計理念、優勢。本期3D科學谷將進行分享,藉此來感受增材製造技術為熱管理帶來改變與機遇。
  • 全熱交換與顯熱交換的概念及區別
    全熱換熱器的能量回收包含顯熱換熱能量,同時也存在潛熱的能量交換,因此全熱交換器的效率高於顯熱交換器,但是在極端工況,室內溼度大,室外溫度低,低於室內空氣的露點溫度時,就都會出現結露現象。二、全熱交換器與顯熱交換器的結構區別顯熱交換器是熱交換器的一種,他只可以交換熱量,不可以交換溼度。
  • 近距離了解漢勝開發的3D列印逆流熱交換器
    傳統的熱交換器包括大量的流體通道,每個流體通道都是使用板,條,箔,鰭,歧管等的某種組合形成的。這些部件中的每一個都必須單獨定位,定向並連接到支撐結構,例如,通過釺焊,焊接或其他連接方法。這種熱交換器的組裝相關的製造時間和成本非常高,並且由於形成的接頭數量,流體通道之間或從熱交換器洩漏的可能性通常增加。而這種製造極限也限制了熱交換流體通道及其中包括的熱交換特徵的數量、尺寸和構造。
  • 殼管式換熱器流體的工作方式及熱交換器在發電廠中如何構造
    殼管式換熱器是煉油廠和其他大型化學過程中最常見的熱交換器,適合高壓應用。
  • 「高效節能型六雙圓管熱交換器」 成果在中國科技城發布
    2020年6月9日,中國科技城工業技術研究院線上發布了四川昊宇龍星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高效節能型六雙圓管熱交換器」。發布會上,公司技術部部長劉鑫介紹到:我國北方冬天取暖設備燃料以燃煤居多,而燃煤的大量使用會造成各種環境汙染問題,也是霧霾天氣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 熱交換器用銅合金無縫管標準
    1998-07-15發布                  1999-02-01實施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  發布前 言    本標準是對GB 8890—88《熱交換器用銅合金管》的修訂,修訂中
  • 革命性散熱技術"空氣軸承熱交換器"
    這種「桑迪亞散熱器」(Sandia Cooler)又叫做「空氣軸承熱交換器」(Air Bearing Heat Exchanger),最大特點就是讓靜止不動的散熱片高速轉了起來。高速旋轉的熱交換散熱片也基本不存在「藏汙納垢」的問題,不會像傳統散熱器那樣隨著時間的流逝積攢一堆難以清除的灰塵。
  • 新方法能使HVAC熱交換器效率顯著提升
    清華大學和布朗大學科學家發現了一種簡單的方法,可以大大促進紊流換熱,紊流換熱廣泛應用於供暖、通風和空調熱交換器(HVAC)系統中。在《自然通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表示,在常見的水基湍流換熱系統中添加一種現成有機溶劑,可以將換熱能力提高500%,這比其他旨在增加傳熱的方法要好得多。
  • 新方法能使HVAC熱交換器效率顯著提升
    清華大學和布朗大學科學家發現了一種簡單的方法,可以大大促進紊流換熱,紊流換熱廣泛應用於供暖、通風和空調熱交換器(HVAC)系統中。在《自然通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表示,在常見的水基湍流換熱系統中添加一種現成有機溶劑,可以將換熱能力提高500%,這比其他旨在增加傳熱的方法要好得多。
  • 溫室氣體的剋星來了,集成3D列印熱交換器的吸收塔發揮關鍵作用
    內部集成了熱交換結構的3D列印填料元件。而3D列印設備中正是解決溶劑碳吸收過程中熱交換問題的途徑。3D列印填料內部集成的熱交換結構。來源:ORNL3D列印設備中集成了熱交換結構與質量交換器。研究團隊對這種3D列印設備進行了測試。
  • 全網最全的熱泵與供熱系統動態圖,值得收藏!
    即熱式特點:可保證用戶隨時隨地均有熱水供應,系統緊湊,無需儲罐,需要較大的鍋爐容量需要較大的熱交換器。半即熱式生活熱水系統半即熱式特點:需要較小的鍋爐容量,需要較小的熱交換器,儲罐內易生長細菌,需要額外的地方安放儲罐。
  • 透視SLM 3D列印技術如何製造針翅熱管熱交換器
    換熱器-熱交換器從渦輪發動機的渦輪機排氣中提取熱量,並利用該熱量在流經燃燒器之前預熱離開發動機壓縮機的空氣。微型渦輪發動機的換熱器,像許多其他熱交換器一樣,換熱器可以採用多種不同的方式來製造,但是傳統方式製造的典型的換熱器是釺焊或焊接的板翅式,其中翅片可以是傳統的直翅或波狀翅片,銷翅片或網狀翅片。
  • 鈉離子交換器工作原理
    全自動浮動床鈉離子交換器,平面密封集成多路閥的先進技術,用轉動對位方式實現液相的切換,控制原水、軟化水、鹽液和廢水在系統內的流量和流向,自動完成交換器周期循環軟化過程的全自動。總之,鈉離子交換器是用於降低水中的硬度,生水由上而下通過交換器進行軟化,水中含有的鎂、鈣、陽離子與水交換劑的鈉離子互相交換;生水被軟化成為極少的鈣、鎂、鹽類的水,也就是軟水。其剩餘硬度不超過0.03毫克/升。
  • 深度剖析GE通過3D列印製造管狀陣列熱交換器的奧秘
    傳統的熱交換器包括大量的流體通道,每個流體通道都是使用板,條,箔,鰭,歧管等的某種組合形成的。這些部件中的每一個都必須單獨定位,定向並連接到支撐結構,例如,通過釺焊,焊接或其他連接方法。這種熱交換器的組裝相關的製造時間和成本非常高,並且由於形成的接頭數量,流體通道之間或從熱交換器洩漏的可能性通常增加。而這種製造極限也限制了熱交換流體通道及其中包括的熱交換特徵的數量、尺寸和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