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氣體的剋星來了,集成3D列印熱交換器的吸收塔發揮關鍵作用

2020-09-04 3D科學谷

溫室效應是全球共同關注的環境保護話題,但在無法避免使用產生碳排放問題的化石類燃料的情況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是解決辦法之一。

ORNL 實驗室研發了一種3D列印鋁合金設備,該設備實際上是一種二氧化碳氣體吸收塔中的填料元件,對工廠排出的二氧化碳氣體具有增強的捕獲能力。集成在3D列印填料元件中的熱交換結構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本期,3D科學谷將通過這一案例,並結合工業增材製造領域出現的熱交換結構與零部件相集成的趨勢,與谷友一起領略金屬3D列印技術在熱管理領域的潛能。

內部集成了熱交換結構的3D列印填料元件。來源:ORNL

增材製造實現的原位冷卻

吸收是捕獲二氧化碳氣體常用、經濟的方法,在這一過程中,煙囪中的煙氣流與可與單乙醇胺(稱為MEA)等溶劑進行接觸,這些溶劑能夠與氣體發生反應。

在這種碳吸收方式中通常會產生熱量,如果多餘的熱量無法及時排出,那麼整個工藝的效率就會大打折扣。而3D列印設備中正是解決溶劑碳吸收過程中熱交換問題的途徑。

3D列印填料內部集成的熱交換結構。來源:ORNL

3D列印設備中集成了熱交換結構與質量交換器。研究團隊對這種3D列印設備進行了測試。3D列印設備被安裝在一個1米高,8英寸寬的吸收塔中,吸收塔由七個商用不鏽鋼填料組成,3D列印設備被安裝在不鏽鋼填料元件之間的色譜柱上半部分。

受限於製造工藝,傳統吸收塔填料外部幾何形狀複雜,並且很難集成熱交換功能。3D列印設備也屬於吸收塔中的填料元件,優勢是能夠在不增加體積和外部幾何結構複雜性的前提下進行功能集成,即相當於填料元件中集成了熱交換器和質量交換器。

研究團隊稱之為3D列印增強型設備。那麼,有了這種功能集成的3D列印設備,二氧化碳吸收塔的功能得到了哪些增強呢?根據ORNL 實驗室的描述,3D列印設備所具有的原位冷卻功能增加了二氧化碳氣體的液態轉化量,使氣流和液體流之間的接觸表面積最大化,從而增強了質量傳遞。

控制吸收過程中的溫度,對於二氧化碳捕獲非常關鍵。3D列印設備中集成的熱交換功能,可以減少色譜柱中的局部溫度峰值,有助於提高二氧化碳的捕集效率。

起到熱交換功能的冷卻通道就隱藏在3D列印設備的內部。3D列印設備直徑為20.3釐米,高度為14.6釐米,總流體容量為0.6升。研究團隊並未揭示採用的是哪種鋁合金材料,但表示具有高導熱性和結構強度。當然,該設備還可以採用其他材料進行增材製造,例如新興的高熱導率聚合物。

研究團隊在發表的研究論文中展示了這一3D列印設備為吸收塔二氧化碳捕獲能力所帶來的提升。他們進行了兩個單獨的實驗,一個改變含二氧化碳的氣體流量,另一個改變MEA溶劑的流量。這些實驗旨在確定哪種操作條件將對碳捕獲效率產生最大的好處。兩項實驗均顯著提高了碳捕獲率,並證明了捕獲程度始終取決於氣體流速。該研究還顯示了在二氧化碳濃度為20%時的捕獲峰值,根據操作條件,捕獲率增加的百分比範圍為2.2%至15.5%。

未來的研究將集中在優化操作條件和設備的幾何形狀上,以在碳捕獲吸收過程中產生更多的改進。

3D科學谷Review

熱交換功能集成是趨勢

有了3D列印技術,熱交換器可以一改傳統設計方式,「隱身」於其他設備或零件中。冷卻介質通道可以與零部件一體成型,還可以通過面向增材製造的設計,在給定體積內獲得更大表面積。

l 下一代火箭發動機

3D列印開啟了下一代經濟性的火箭發動機製造之路。3D列印對於火箭的製造是顛覆性的,這體現在從設計到供應鏈和庫存管理,再到質量控制等各個環節。

深藍航天進行長程試車的液氧煤油發動機推力室。噴注器殼體和推力室身部均為航天發動機關鍵零部件,使用環境苛刻,零件內部有百餘條冷卻流道。

相關焦點

  • 新型 3D列印設備增強二氧化碳排放捕獲能力
    減少二氧化碳等吸熱溫室氣體全球排放的解決方案,解決繼續使用低成本的國內化石燃料資源,同時減輕潛在的氣候影響。ORNL的裝置重點關注常規吸收中的一個關鍵挑戰碳使用溶劑: 該過程通常會產生限制其總效率的熱量。通過使用增材製造,研究人員能夠定製設計一種多功能設備,通過去除多餘的熱量,同時保持低成本,大大提高了工藝效率。
  • 通往3D列印高效熱交換器的設計之路
    儘管較大的工業熱交換器仍採用傳統的製造技術,但大多數時候,對熱交換器的需求朝向尺寸越來越小,結構越來越緊湊的趨勢發展。金屬3D列印-增材製造助力實現越來越小巧的熱交換器,在更緊湊的設計中找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例如電子設備、可再生能源應用、製冷循環、燃料電池,ICE電動汽車。本期,3D科學谷與谷友一起來領略通往這些更高效、更集成的熱交換器3D列印的設計之路。
  • 近距離了解漢勝開發的3D列印逆流熱交換器
    然而,3D列印為熱交換器的製造另闢蹊徑,本期,3D科學谷與谷友來一起領略漢勝公司(Hamilton Sundstrand Corp)通過3D列印改進的逆流熱交換器的箇中奧秘。熱交換器對於環境控制系統(空氣循環)以及其他冷卻系統的運行至關重要。這樣的應用不斷要求提高傳熱性能,減小壓力損失以及減小尺寸和重量。當前的熱交換器產品以板翅片結構為主,而傳統的板翅式結構施加了多個設計約束,這些約束會抑制性能,增加尺寸和重量,遭受結構可靠性問題,無法滿足未來的高溫應用並限制系統集成的機會。
  • 深度剖析GE通過3D列印製造管狀陣列熱交換器的奧秘
    然而,3D列印為熱交換器的製造另闢蹊徑,本期,3D科學谷與谷友來一起領略GE通過3D列印改進的熱交換器的箇中奧秘。通過增加熱交換流體的雷諾數來提高傳熱效率,通過3D列印這些特徵可以在熱交換器的設計期間被引入,通過仿真來預測設計所實現的性能,由於3D列印所實現的設計自由度,這些特徵可以在構建過程期間以很少或沒有附加成本的方式集成到熱交換器中。例如多個管,加強結構,流動湍流器和其他局部特徵可以整體地形成為單個整體式部件。
  • 叮~GE9X 發動機3D列印熱交換器已做好「起飛」準備
    GE 開發的傳統熱交換器由數十根細金屬管組成,但為GE9X開發的3D列印伺服熱交換器具有完全不同的輪廓,它包括通道和複雜的內部幾何形狀。GE 公司最近揭示了GE9X 新型3D列印熱交換器以及多樣化的航空熱交換器增材製造設計理念、優勢。本期3D科學谷將進行分享,藉此來感受增材製造技術為熱管理帶來改變與機遇。
  • 透視SLM 3D列印技術如何製造針翅熱管熱交換器
    換熱器-熱交換器從渦輪發動機的渦輪機排氣中提取熱量,並利用該熱量在流經燃燒器之前預熱離開發動機壓縮機的空氣。微型渦輪發動機的換熱器,像許多其他熱交換器一樣,換熱器可以採用多種不同的方式來製造,但是傳統方式製造的典型的換熱器是釺焊或焊接的板翅式,其中翅片可以是傳統的直翅或波狀翅片,銷翅片或網狀翅片。
  • 案例了解3D列印中人工智慧如何設計鈦合金以提升熱傳導性能
    挑戰航空領域的下一個關鍵裡程碑是引入可持續發展的燃料,例如電池或者氫能源。未來的飛機設計將需要內部冷卻和加熱單元,而熱交換器是非常必要的部分。3D列印-增材製造可以實現非常複雜的熱交換器,從而提高熱交換性能。
  • 霍尼韋爾對3D列印鎳基高溫合金材料進行多維度測試
    在航空航天領域,高溫合金材料應用於製造噴氣渦輪發動機關鍵區域中的零部件,如燃燒室、高壓和低壓渦輪區域、壓縮機後端等。這些區域中的所有零件都暴露於高溫和更高水平的氧化作用下。粉末床雷射熔化(L-PBF)金屬3D列印技術憑藉在複雜結構製造中的優勢,在高附加值功能集成高溫合金零件製造中備受重視,尤其是在製造集成先進冷卻結構的高溫合金零部件領域發揮了傳統技術難以發揮的作用。
  • MURPHY摩菲熱能-了解熱交換器
    根據所使用的熱交換器的類型,傳熱過程可以是氣體對氣體,液體對氣體或液體對液體並且通過固體分離器發生,該固體分離器防止流體混合或直接流體接觸。其他設計特徵,包括建築材料和組件,傳熱機制以及流量配置,也有助於對可用熱交換器的類型進行分類。在廣泛的行業中發現應用後,設計並製造了多種供熱和製冷過程使用的熱交換設備。本文重點介紹熱交換器,探索各種可用的設計和類型,並說明它們各自的功能和機理。
  • 【論壇】全熱交換器基本知識
    一、全熱交換器工作原理簡單講全熱交換器就是通過自身的電機實現對室內外新風和舊風的一個置換,在置換過程中,因其自身攜帶過濾和熱回收功能,所以在置換過程中會對空氣進行過濾,濾除空氣中有害物質如粉塵、霧霾、細菌等大分子物質,並且在排出室內汙氣的時候能夠講室內的熱量回收,實現節能效果。
  • ORNL研究人員開發出3D列印的二氧化碳吸收裝置
    中國3D列印網8月25日訊,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型3D列印設備,該設備能加從燃燒化石燃料中捕獲的二氧化碳量。利用3D列印技術研究人員能夠將熱交換器和質量交換接觸器結合在一起,成為多功能的CO2吸收裝置。鋁製設備的原位冷卻能力使更多的二氧化碳從氣體轉移到液態,從而提高了碳的保留率。
  • 【微分享】全熱交換器基本知識
    一、全熱交換器工作原理簡單講全熱交換器就是通過自身的電機實現對室內外新風和舊風的一個置換,在置換過程中,因其自身攜帶過濾和熱回收功能
  • Fraunhofer IWS通過綠色雷射熔化純銅實現複雜產品的3D列印
    關於銅的3D列印技術呈現出越來越經濟多樣的發展態勢,本期3D科學谷與谷友進一步來了解Fraunhofer ILT雷射研究所推出通過綠色雷射熔化純銅的解決方案後,其兄弟研究所Fraunhofer IWS材料與束技術研究所在實現複雜銅產品的3D列印方面的收穫。
  • 一文了解計劃登陸火星的帶11個3D列印零件的NASA恆心漫遊車
    3D列印的裡程碑3D列印無需鍛造,模具或複雜的組裝,而是依靠雷射在連續的層中熔化粉末或金屬絲以使零件成形。這樣做可以使工程師發揮獨特的設計並實現特殊的性能,例如減重、更堅固、更耐高溫或耐低溫。將這些3D列印零件運送到火星是一個巨大的裡程碑,這為在美國進行增材製造工作的從業者提供了更多的為太空製造的工業機會。
  • 案例看3D列印冷卻水套製造應用
    本期,3D科學谷將分享一個由德國FSG 方程式賽車參賽車隊「E-Stall」與中國3D列印企業先臨三維合作為賽車設計開發的3D列印冷卻水套應用案例,以此來感受代表技術加速器的賽車運動如何通過增材製造技術實現零件性能提升。
  • 殼管式換熱器流體的工作方式及熱交換器在發電廠中如何構造
    殼管式換熱器是煉油廠和其他大型化學過程中最常見的熱交換器,適合高壓應用。
  • 全熱交換器基本知識
    簡單講,全熱交換器就是通過自身的電機,實現對室內外新風和舊風的一個置換,在置換過程中,因其自身攜帶過濾和熱回收功能,所以在置換過程中會對空氣進行過濾,濾除空氣中有害物質,如粉塵、霧霾、細菌等大分子物質,並且在排出室內汙氣的時候,能夠將室內的熱量回收,實現節能效果。
  • 你真的知道什麼叫全熱交換器?
    >2、帶熱回收功能不等於全熱交換器那麼什麼叫全熱交換呢?全熱就是顯熱+潛熱,顯熱就是溫度,潛熱就是水分子含的熱量,也叫焓。我們可以這麼理解,握手時你感覺對方手熱手涼就是最普通的溫度傳導;潛熱呢?為什麼內陸地區比沿海地區晝夜溫差大?因為溼度不一樣,內陸地區沒有了陽光照射,溫度就下降;而沿海地區通過水分子裡含的熱量可以保持溫度降幅較小,所以要保證舒適,節能,就需要使用全熱交換器。
  • 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湖南率先探索「3D列印+精準醫療」
    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圍繞「3D列印+」作主題發言。盧秉恆在接受星辰全媒體記者專訪時表示:做好「3D列印+」這篇文章後,增材製造將為湖南乃至全國的智能製造業發展,帶來更強大的助力。(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右]在大會新聞中心接受採訪。)
  • 3D列印熱管理材料
    儘管氣凝膠有極高的強度重量比,二氧化矽氣凝膠通常很脆,不能通過減法加工來加工。纖維增強材料和粘結劑可用於克服問題,但它們的機械加工性差,鑄造精確小物體難度高,這限制了二氧化矽氣凝膠的小型化應用方面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