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人類在內的哺乳動物為何不是從蛋中孵化出來的?瑞士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找到了哺乳動物從卵生向胎生變遷的基因證明,證實了這些改變是在進化史上逐漸發生的。該研究表明,乳蛋白基因出現於所有哺乳動物種類的共同祖先中,而且是在編碼卵蛋白的基因消失之前。這說明哺乳動物都有卵生期。相關論文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上。
地球上總共有3種類型的哺乳動物,分別是最普遍的胎盤動物(人類、狗、豬、虎等)、有袋動物(袋鼠和負鼠等)以及單孔目動物(鴨嘴獸以及某些針鼴鼠,單孔目是指糞尿、生育均是在一個孔中完成。)人類等胎盤動物有很長的孕期,並通過複雜的胎盤結構為胎兒提供營養,哺乳期相對較短。有袋動物儘管胎盤結構與前者相似,但懷孕期要短得多,比如袋鼠的幼仔出生時僅有小手指大小,需要在袋鼠媽媽的袋子裡吸收營養,有很長時間的育嬰擴展期。而單孔目動物是遠古卵生哺乳動物中的一目,它們通過生產帶有卵黃的蛋來繁殖後代,比如鴨嘴獸就沒有典型的乳頭,是通過一小塊皮膚分泌的乳液餵養幼仔。
在最新的研究中,瑞士洛桑大學基因組整合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對這3種哺乳動物的代表物種進行了遺傳研究,並將得到的結果與典型的卵生動物——雞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表明,這3類哺乳動物具有相似的遺傳區域,編碼酪蛋白(乳汁中的一種蛋白質)的基因,在3.1億至2億年前它們的共同祖先中就已經存在,早於胎盤的進化。這表明,在胎生之前,這三種哺乳動物都有卵生期。
此外,研究人員還留意了雞體內3個編碼卵黃蛋白原(蛋中的一種蛋白質)的基因,結果發現,在單孔目動物如鴨嘴獸中,僅存1個這樣的功能基因;而在另外兩種哺乳動物中,所有的3個都成了「偽基因」——它們的DNA區域仍與功能基因十分相似,但包含的少許差別能有效地關閉該基因。進一步研究表明,這3個基因向偽基因的轉變是先後發生的,最晚的一個在距今約7000萬至3000萬年前喪失了功能性。從那時起,哺乳動物轉向了胎生。
新的研究結論表明,哺乳動物在停止產卵之前就已經可以產奶。實際情況很可能是,隨著哺乳能力的出現,物種對卵黃和卵生方式作為後代營養來源的依賴性降低,最終,對胎盤的「認同」讓哺乳動物中的絕大多數拋棄了卵生方式。即便是與產卵相關的基因發生變異,成為偽基因,也再不會影響到這些動物的健康和適應性。(任霄鵬)
責編:李二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