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來自俄勒岡州國立大學的美國學者們研究得出結論:比起進行其他活動,大部分的貓更喜歡與人類相處和交流,在與人類交流和吃食兩項活動之間,貓咪們甚至更加傾向於選擇與人類進行交流。
海外網3月30日電 美學者們研究發現,在與人類交流和吃食兩項活動之間,貓咪們甚至更加傾向於選擇與人類進行交流。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來自俄勒岡州國立大學的美國學者們針對四類貓的活動進行了研究:與人類進行接觸交流、吃食物、玩玩具以及聞氣味。
學者們依次分別取消上述的刺激因素,此後則讓貓咪們在玩玩具、吃食物、進入有好聞氣味的環境以及進入與人類交流的空間四個選項中間進行選擇。
在實驗過程中,學者們確認,大多數的貓會第一選擇的並不是食物,而是與人類進行交流,食物這一選項僅退居第二位。
這項研究推翻了此前流傳已久的說法:認為貓是自私且對待人類冷漠的動物。
家裡養有一隻貓、一隻狗和一隻羊的長沙網友說,貓一點也不自私,也不冷漠。她的貓就曾經在別人家的大金毛跑過來「擁抱」她時,原本害怕大金毛而躲在路邊的貓咪就毅然的衝出來,橫在了她和大金毛之間,全身的貓炸起,弓起腰,誓要保護她。
來自上海的一媒體公司的經營人員告訴海外網,他家的貓就是個和事佬。每當他和妻子一言不合要開吵時,他的貓總會跑到他們面前。如果他們吵得越厲害,貓咪就越撒潑,於是,他就不得不停下爭吵,去安慰貓咪。
在外上學不經常回家陪家人的小張說,家裡的貓對父母來說,是個很好的陪伴。原來,他媽媽喜歡打牌消磨時間,現在他媽媽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陪貓咪玩,遛貓咪等,根本沒有時間打牌。
「我被貓咬過,但它不是寵物貓,是無人餵養的野貓。我因此打了五針疫苗,花了2000多塊錢。」在北京打拼的來自四川的侯先生說。「但是我不會因此不喜歡寵物貓,但我恨野貓。」
「人與貓是相互需要,人需要貓咪的陪伴以解無聊;貓需要人的陪伴以解時光。對於人來說,有很多朋友、親人等可以相處陪伴,而對於貓咪來說,它只有一個主人,沒有其他人可以相處。所以,我們要愛護它,理解它,多陪它。」侯先生說。(綜編/楊東明)
海外網系人民日報海外版官方網站,本文由海外網綜合整理報導。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海外網稿源。
責編:楊東明
30828183,.美科學家最新研究:貓究竟是如何對待人類的?,.2017-03-30 10:16:00,.204247,.楊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