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學家最新研究:貓究竟是如何對待人類的?

2021-01-15 人民日報海外網

摘要:來自俄勒岡州國立大學的美國學者們研究得出結論:比起進行其他活動,大部分的貓更喜歡與人類相處和交流,在與人類交流和吃食兩項活動之間,貓咪們甚至更加傾向於選擇與人類進行交流。

海外網3月30日電 美學者們研究發現,在與人類交流和吃食兩項活動之間,貓咪們甚至更加傾向於選擇與人類進行交流。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來自俄勒岡州國立大學的美國學者們針對四類貓的活動進行了研究:與人類進行接觸交流、吃食物、玩玩具以及聞氣味。

學者們依次分別取消上述的刺激因素,此後則讓貓咪們在玩玩具、吃食物、進入有好聞氣味的環境以及進入與人類交流的空間四個選項中間進行選擇。

在實驗過程中,學者們確認,大多數的貓會第一選擇的並不是食物,而是與人類進行交流,食物這一選項僅退居第二位。

這項研究推翻了此前流傳已久的說法:認為貓是自私且對待人類冷漠的動物。

家裡養有一隻貓、一隻狗和一隻羊的長沙網友說,貓一點也不自私,也不冷漠。她的貓就曾經在別人家的大金毛跑過來「擁抱」她時,原本害怕大金毛而躲在路邊的貓咪就毅然的衝出來,橫在了她和大金毛之間,全身的貓炸起,弓起腰,誓要保護她。

來自上海的一媒體公司的經營人員告訴海外網,他家的貓就是個和事佬。每當他和妻子一言不合要開吵時,他的貓總會跑到他們面前。如果他們吵得越厲害,貓咪就越撒潑,於是,他就不得不停下爭吵,去安慰貓咪。

在外上學不經常回家陪家人的小張說,家裡的貓對父母來說,是個很好的陪伴。原來,他媽媽喜歡打牌消磨時間,現在他媽媽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陪貓咪玩,遛貓咪等,根本沒有時間打牌。

「我被貓咬過,但它不是寵物貓,是無人餵養的野貓。我因此打了五針疫苗,花了2000多塊錢。」在北京打拼的來自四川的侯先生說。「但是我不會因此不喜歡寵物貓,但我恨野貓。」

「人與貓是相互需要,人需要貓咪的陪伴以解無聊;貓需要人的陪伴以解時光。對於人來說,有很多朋友、親人等可以相處陪伴,而對於貓咪來說,它只有一個主人,沒有其他人可以相處。所以,我們要愛護它,理解它,多陪它。」侯先生說。(綜編/楊東明)

海外網系人民日報海外版官方網站,本文由海外網綜合整理報導。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海外網稿源。

責編:楊東明

30828183,.美科學家最新研究:貓究竟是如何對待人類的?,.2017-03-30 10:16:00,.204247,.楊東明

相關焦點

  • 美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黃石火山越見活躍,一旦爆發後果不堪設想
    文/仗劍走天涯美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黃石火山越見活躍,一旦爆發後果不堪設想!如果未來地球毀滅,人類究竟是被地球的自然災害和人類不合理的活動,所導致的內部災難,還是像恐龍一樣被小行星撞擊地球,地球外部的災難所毀滅呢?美國境內黃石火山群越見活躍,如果爆發起來,可能會毀滅一切。而根據美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發現,人類需要密切注意黃石火山群的活動。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 老鼠究竟能長到多大?最新答案是:和貓一樣大
    現實生活中,一隻老鼠究竟能長到多大?科學家最新答案是:和貓一樣大。    體型巨大    英國廣播公司(BBC)一個攝製組近期在太平洋島國巴布亞紐幾內亞一個死火山口中發現一種巨型老鼠,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鼠類之一。    最先發現這種巨型老鼠的英國廣播公司攝像師戈登·布坎南說:「這種老鼠和我家養的貓大小差不多。」
  • 「薛丁格的貓」究竟是在說什麼東西?
    「薛丁格的貓」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科學名詞?雖然只有簡單的五個字,卻蘊含著極其深刻的科學猜想。可它,究竟是在說什麼東西?首先,我們應該了解的是,它是一個思想實驗的代稱,由奧地利著名物理學家薛丁格提出的。事實上,」薛丁格的貓「這個名詞大概可以補充為——薛丁格做的關於密閉容器內的貓是死是活的實驗,其實驗內容大概就是將一隻貓放在一個密閉容器裡,且容器中裝有少量鐳和氰的化合物(氰化物是一種有毒的致命物質)。在某一時刻,鐳有可能會發生衰變,其結果就是觸發機關,打碎裝有氰化物的瓶子,氰化物在密閉容器內散發,殺死裡面的貓。同時,在這一時刻鐳也有可能不發生衰變,氰化物仍裝在瓶內,容器內的貓依然活著。
  • 科學家最新研究揭曉人類為何不卵生繁育後代
    女性懷孕生育後代不同於鴨嘴獸卵生繁殖,這種方式可以保護人類的大腦,有助於形成複雜的神經系統。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揭曉為什麼人類不會卵生繁育後代。推薦視頻:收起視頻正在播放騰訊科學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通過跟蹤分析早期哺乳動物如何首次懷孕胎生幼仔
  • 科學家證實養貓對人類有巨大好處!
    事實上,不僅是我們認識的很多養貓人,而且科學家也證明了,養貓可以放鬆人的身心,並且對人類的精神疾病沒有任何壞的影響。如果這還不足以讓貓迷們發出嗚嗚聲,2009年發表在《血管與介入神經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可以再次證實我們的觀點。在這篇文章中,科學家發現養貓可以在很多方面有益於我們的健康。
  • 香菸酒精究竟如何破壞大腦健康?復旦最新研究來了
    原標題:香菸酒精究竟如何破壞大腦健康?復旦最新研究來了,轉給菸酒上癮的親友看!「吸菸有害健康」、「小酒怡情、大酒傷身」、「一醉解千愁」,此類俗語在現代社會早已耳熟能詳。然而,香菸與酒精究竟如何影響人的大腦和健康?
  • 如何拉近與貓的距離?研究發現,只要慢速眨眼,貓會主動接近人
    和寵物狗的忠誠、憨厚相比,貓似乎顯得更加機靈和高傲。如何增進與寵物貓的關係成為了許多貓主人困惑的問題,近期薩塞克斯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實驗發現,一個普通的表情就可以引起貓的注意,同時可以增進人和貓之間的關係。
  • 科學家最新研究揭秘:人類為何不是卵生?
    包括人類在內的哺乳動物為何不是從蛋中孵化出來的?瑞士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找到了哺乳動物從卵生向胎生變遷的基因證明,證實了這些改變是在進化史上逐漸發生的。該研究表明,乳蛋白基因出現於所有哺乳動物種類的共同祖先中,而且是在編碼卵蛋白的基因消失之前。
  • 薛丁格貓究竟死了沒有?
    我們首先來看看,薛丁格的貓究竟是什麼樣的貓。 說是薛大神(腦補式)把一隻貓關在一個封閉的鐵容器裡面,並放入少量的放射性物質。這些物質在一小時內有50%的概率發生衰變,還有50%的概率不發生衰變。如果物質發生了衰變,旁邊的探測器會探測到,這樣會通過一個裝置啟動一個錘子。錘子會打碎一個裝有有毒物質的瓶子。
  • 「貓是液體嗎?」科學家們認真研究了這個問題
    最早(約2014年)認真研究這個問題的研究人員似乎是一個名叫湯姆的人,他在《無聊的熊貓》(Bored Panda)這本雜誌的搞笑動物版塊上發表了一篇題為《貓是液體的15個證據》(15 That Cats are liquid)的文章。
  • 不同性別的人,身上帶有信息素不同,是貓區分人類性別的重要因素
    家貓對人類不同的性別抱有不同的態度貓的鼻子在貓的社交行為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動物學家研究發現,家貓可以通過鼻子嗅氣味將陌生人身上散發的信息素與自家鏟屎官身上散發的信息素做對比,從而判斷客人是否和鏟屎官是同一性別。
  • 量子力學中薛丁格的貓理論困擾科學家,現今的幾個解釋能夠成立嗎
    量子力學和宇宙學科是現在世界上最令科學界困擾的話題,宏觀宇宙方面科學家有諸多難以解釋的物理科學問題,另外宇宙的一些不確定性,更是讓科學家十分迷惑,比如暗物質、白洞等。量子力學裡面薛丁格的貓更是讓科學家困擾,今天美女小倩和大家探討的就是這個科學謎題。
  • 貓身上的寄生蟲會導致人類感染疾病?
    我們的貓同伴攜帶一種寄生蟲,這種寄生蟲會導致人感染疾病?那究竟是怎麼回事?這不是細菌或病毒,而是一個單細胞有機體,與引起瘧疾的寄生蟲有關。他們失去了對貓尿的味道的恐懼,科學家認為,大腦中恐懼和決策的區域,已經通過形成囊腫改變了功能,這樣可以永久性地重塑大腦,即使在寄生蟲被清除很久以後,老鼠也會變得不怕貓。這種囊腫也會在人類神經元內構成,在感染愛滋病毒或其他免疫弱化的人群中,囊腫可以生長和複製,導致致命的腦部炎症、痴呆、精神病。
  • 薛丁格的貓究竟是生還是死?科學家將觀察到量子力學下的疊加態!
    從雙縫實驗到薛丁格的貓,均是如此。然而,在疊加態中物體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因為一旦被觀察,疊加態就會塌陷,從而無人知曉疊加態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讓我們來簡單回顧下雙縫實驗,這是一個經典的疊加態的例子。實驗時一次只發射一個粒子(光子),通過一道具有2條平行縫的屏障。
  • 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月亮盈虧影響人類行為-
    據新華社電古人常把精神失常和黴運等一些不幸歸罪於月亮,科學家對此一直嗤之以鼻。但最新研究表明,古人的看法並非全是虛妄之言,月亮對地球的影響遠遠超過了我們先前的想像。  據英國《獨立報》報導,在對50多項研究結果進行分析後,科學家指出,月亮盈虧不僅影響海洋潮汐,還會影響人體健康,導致痛風突發和膀胱病症等,人體的激素平衡和繁衍也會受到影響。月亮甚至還和車禍和犯罪等有關聯。  英國利茲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滿月時醫生的問診量會加大,預約會增加3.6%。
  • 英美最新研究警示:人類胚胎中的CRISPR基因編輯會造成染色體混亂
    近段時間,有一系列使用CRISPR–Cas9技術修飾人類胚胎的研究,揭示了該過程如何對靶位點或其附近的基因組造成不必要的重大效應。基因編輯(gene editing)是一種能比較精確地對生物體基因組特定目標基因進行修飾的一種新興基因工程技術。CRISPR技術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發現的,並迅速成為人類生物學、農業和微生物學等領域最流行的基因編輯工具。
  • 美科學家認為:弓形蟲影響性格 讓人更愛貓(圖)
    直到五年前,有人送給她一隻小貓當生日禮物,她才發現原來貓如此可愛。  「我覺得,不少人最初不喜歡貓,但真養一隻後,他們就不再這麼想,」吉爾吉斯說。美國科學家認為,這一態度轉變與貓身上攜帶的一種寄生蟲——剛地弓形蟲有關。
  • 研究表明,貓和狗是同一個祖先?科學家還想像出了原型
    研究表明,貓和狗是同一個祖先?科學家還想像出了原型 說到吸貓擼狗 有一個非常冷門的知識 可能很多鏟屎官不知道: 膩在你身邊的貓咪和狗狗
  • 美媒:美國華裔學者最新研究 肉桂或能治療肥胖症
    事實上,根據美國密西根大學生命科學院華裔助理教授吳駿(Jun Wu)發表的最新研究指出,特別在節日期間常被使用的香料「肉桂」(cinnamon),可能具有治療肥胖症的功效。這份研究的主要作者吳駿表示,肉桂香味的肉桂醛,可以直接引導受試老鼠及人體的脂肪細胞消耗能量,提高代謝,這個「生熱」(Thermogenesis)過程,會產生防止肥胖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