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有關阿瑪尼、寶姿、馬莎等國際品牌深陷質量門的報導頗受消費者關注。報導指出,這些被曝光存在質量問題的國際知名品牌服飾普遍存在甲醛超標、PH值超標、維含量不達標等質量問題。
阿瑪尼、ZARA、Polo等品牌在「黑名單」榜上有名
據新華網這則題名為《「國際名牌」服裝成「黑名單」常客 法不給力違法企業仍「逍遙」》報導,阿瑪尼的一款連衣裙,耐溼摩擦色牢度不達標;寶姿的兩款連衣裙,纖維含量不合格;馬莎的襯衫和褲子,出現紕裂等多項問題。而在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最新公布的今年第二季度服裝質量抽檢結果當中,CC&DD、ELLE HOMME、Etam、Ralph Lauren等「國際知名品牌」也均因各類質量問題而「榜上有名」。
ZARA等多個國際品牌服飾存在嚴重質量問題
上海查處的案例並非個例,最近數月北京市工商局的質量抽檢也不容樂觀。包括無印良品、ZARA、H&M、Polo、Ralph Lauren、FNRN、VEROMODA、班尼路、紀梵希、迪士尼等品牌在內的產品都曾「上黑榜」,這些品牌中不乏價格昂貴的國際知名大牌。而今年6月廣州市消費者委員會還曾公布16款不合格童裝品牌,其中HELLO KITTY、ELLE、迪士尼、阿迪達斯等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品牌均有上榜。
另外,據浙江省監管部門介紹,在國外品牌服裝中,韓國服裝質量問題較多。浙江省工商局2013年上半年抽檢的12個品牌20個批次韓國品牌服裝中,合格率僅45%,PAW IN PAW、LANDKIDS等品牌均「榜上有名」;2012年針對韓國進口服裝抽檢的合格率也僅為50%。
「名牌」服裝頻頻被曝「質量門」究竟是那些環節出了問題?
據悉,服裝質量問題主要包括甲醛超標、PH值超標、色牢度問題、纖維含量不達標等。以下幾個環節通常成為服裝安全的致命漏洞:
1.印染環節。據悉,甲醛超標、PH值不達標等問題,一般都是出在產業鏈中遊的印染環節。一些企業為了加速染色,印染企業通常會使用含有甲醛的助劑,最終導致服裝甲醛超標。
2.服裝標籤。據了解,一些企業為了節省成本,在貼牌的過程當中,企業在服裝成分的標籤上做些手腳。而國際知名品牌服裝的面料質量理應是最好的,但是人們絕對想不到,正是由於人們對國際品牌的信任,使得部分國際品牌企業鑽了空子。
3.銷售環節。據新華網記者調查了解,品牌服裝在進駐大型商場之前,還要經過嚴格的檢測。「一些品牌企業在進駐商場之前送檢的都是合格品,但是在進駐之後為了增加利潤,就未必能保證銷售的都是送檢品質量了。」一位銷售人員如是說。
服裝安全雖不如食品安全危害那樣來的直接,引人關注,但服裝質量問題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也依然嚴重,可以說是「慢性殺手」。據業內人士介紹,PH值超標、色牢度不達標,容易引起一些致敏致癌的染料、重金屬離子等被人體吸收,從而對人體健康安全構成危害。而甲醛可以通過飲食、呼吸甚至皮膚接觸的形式進入人體,危害皮膚、黏膜等。
挑戰:部分洋品牌「屢犯不改」
觀察者網小編在查閱公開報導時發現,儘管我國質檢人員自2011年便已發現ZARA、H&M、ESPRIT等品牌服飾存在嚴重質量問題,但在當時,這幾個品牌除產品下架這一條處罰措施得到了貫徹,並未見其他諸如罰款或者停業整頓等處罰措施。
在2014年,北京工商執法人員對ZARA等品牌進行質量檢測,發現這些此前已經被曝光的產品依舊存在問題。對此,執法人員僅對銷售單位實行沒收違法所得9餘萬元,罰款37餘萬元的處罰,未見對ZARA有其他處罰措施。
觀察者網小編注意到,提到洋品牌服裝質量問題,專家給出的觀點年年相似,無非官方處罰力度弱、消費者維權意識淡漠。但如何切實管控在華經營的洋品牌的質量問題,希望相關監管部門能早日拿出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