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監獄教育,我不僅僅教美國重刑犯學說中國話

2021-01-07 澎湃新聞

監獄是任何千奇百怪的規矩都隨時可能出現的地方。一個普通高校教師去往美國重刑監獄教漢語,而由犯人組成的辯論隊竟擊敗了哈佛大學校隊,真實版的《放牛班的春天》在「鐵窗大學」裡上演。

「湃客Talk」第3期請來了江嵐老師,在「湃客讀者群」內分享了她

在美國重刑監獄教漢語

的體驗。在獵奇之外,我們仍需知道,監禁和勞動從來不是救贖心靈重塑人生的有效方式,教育才是。

這是任何奇怪的規矩隨時會出現的地方

在監獄裡教書,有一些規矩是很嚴格的。它把一些本來很簡單的事情,搞得比較複雜,比如要求每天提前15分鐘到。通常來講,上課提前15分鐘到教室,是一件很正常、很普通的事情。大部分的教授都會這麼做的。可是問題是,在外面的普通高校,沒有人給你這種規定。一個教授是否提前到教室,提前多少,哪天遲到,也沒有人查你。

監獄可就不一樣了。我們要提前15分鐘到大堂去集合,過安檢,然後有警察把我們帶進去。在我們通過整棟大樓到教學區的這一路,走廊裡是不能有犯人走動的。所以你要是遲到了,錯過了這一波,就要再安排一個警察來帶你,還要安排清理走廊,興師動眾。你遲到一回,整個監獄都知道了。當然也不會有人說你,可是你自己就丟不起那個人,不是嗎?

上課的時間也是排定了的,我們只能在那個時間段內呆在監獄裡。如果你需要給學生補課,得事先報批。有一個學期我是上午下午都有兩節課,中間就不能呆在裡頭,必須出來。監獄周圍很荒涼,反正不管怎麼著,你得自己想辦法去吃飯,混過一個多小時,然後再回監獄去。

那天中午我回去,有個老教授跟我一起。他是英美文學的教授。那時候已經是期末了,他要給學生加一個下午的輔導,他原本下午是沒有課的。可是按點不讓他過去,他就急了。他說上個星期就申請了,也批了,怎麼就不讓進去了?可是不知道為什麼,也許是電腦系統或者是某個環節出了什麼問題,他的進入批准就是沒有到大廳。老教授急得都快掉眼淚了。他說,這都期末了,我那些學生都是大四的,我要指導他們的畢業論文,耽誤不起。

可是沒有用。安檢就是不讓進。這個老教授在BPI上課已經快8年了,不是一天兩天。大廳裡的警察是認得他的。可是規矩就是規矩,和哪個警察認不認得你沒關係。

還有一回,是監獄裡教育部門的主管帶著我們一起進去的。我們幾個人邊走邊說話。那個主管就說,今天你們幾位教授只能上課,不許說話。我一聽就懵了,什麼叫只能上課不許說話?不說話怎麼上課?他一看我滿臉無辜就樂。他說只不過是開個玩笑。這樣的玩笑在普通校園裡,根本沒有人會信,可在這裡就不一樣了。這是一個任何一種千奇百怪的規矩都有可能隨時出現的地方。

而且這些規矩,它直接針對的是我們個人的行為。所以有些教授受不了,認為這是一種侮辱。他們就呆不住,教了幾次課就走掉了。實際上這些執行的警察,針對的是作為一個外面的普通人,要進入到那樣一個地方去這件事情,不是針對我們當中的哪個人。普通校園對教授也有這樣或者那樣的要求,它針對的是我們教學的情況,對學生的態度等等,可是它往往更加繁瑣。

只有教育才能讓他們從狹隘的漩渦裡頭跳出來

這個學期,我回到了普通課堂。月初,新學期開學前,系裡照例開會。我走在校園裡,碰上了德語的老教授。他幾乎認不出我來。然後他很認真地追問:「你怎麼都沒變?好多年了,你怎麼可能不變呢?」我就樂。我說:「因為在監獄,不用應付那麼多FARPA垃圾。」 FARPA(家庭教育權和隱私權法案,全稱The Family Educational Rights and Privacy Act)是大西洋地區高等教育監察委員會(The Mid-Atlantic Region Commission on Higher Education)監察的主要內容,那是戴在我們這些高校從上到下一干人等頭上的緊箍咒。這個可愛的老教授聽了就點頭。

在監獄裡面教書呢,它就只管教書,平時不用開會,同事之間也沒有那麼多的明爭暗鬥,沒有辦公室政治。所以在監獄裡這幾年,我覺得比較自由,比較輕鬆,不完全是開玩笑。當然越到後來越能感受到自己的教學對於這些犯人學生的意義,這也是我能堅持下來的重要原因。

在普通的高校裡面,學生們基本上都是每個學期換一波。我們能帶一個本科學生,一帶帶好幾年的情況並不多。監獄裡就不一樣,這個課程全部就是我一個人。所以大多數學生跟了我很長的一段時間,師生關係就跟外面不太一樣。

我在文章裡提到過,我們不能去打聽學生們入獄的情由,他們也不能主動向我們透露。可是在教學過程當中,尤其是這種文科的教學,我們多多少少對他們的家庭情況會有一點了解的。

我的這些學生年齡區間都在二三十歲,最大的也不會超過四十歲。這麼年輕就犯了這麼重的罪。他們經常會感慨一句話:If only I was taught better when I was young。意思是說如果我小的時候有人好好教過我就好了。我們經常說一個詞,叫做「年少無知「。而「年少無知「這個詞在他們身上體現出一種極端效應。因為年少,所以就魯莽。因為無知,所以矇昧。這種魯莽和矇昧疊加到一定的程度,一個人就完全失去自我控制的能力,就會變成毫無顧忌、毫無節制,也毫無底線的這種為所欲為。

他們進入到這個項目以後,知識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無知。這種認識反過來又推動他們更加渴望用知識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自己對人對事的態度,也改變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識角度。有一個很著名的教育學家John Henry Newman,他在他的著作The Idea of University(《大學的理念》)裡面寫過一段話:

「只有教育才能使一個人對自己的觀點和判斷有驚醒和自覺的認識。教育讓人看到世界的本來面目,切中要害,解開思緒的亂麻,識破似是而非的詭辯,撇開無關緊要的細節。」

我想這也是BPI這樣的項目存在的意義,通過教化的手段改變這些犯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讓他們真正地去覺醒,從個人狹隘的愛恨悲喜這種漩渦裡頭跳出來,去關注更多的人、更大的世界,去做對於個體的生命尊嚴更有意義的事情,進而去學會擔當作為一個社會人錯綜複雜的責任。

對於這個社會來說,也只有幫助他們,更多的像他們這樣的人實現了這種轉變,才是對我們總體的社會安全更有效的保障。光是把他們關進去,僅僅讓他們從事高強度的勞動,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

中華文化的影響力,超過我們的想像

說到這裡就牽扯到這篇文章刊發之後,有不少讀者問到這樣一個問題:讓他們學會漢語就能達到這種目的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必須首先明確的一點是,我不僅僅是教他們學說中國話。實際上要學說中國話,要學會說,能夠用漢語和人交流,不了解漢語的語用環境是做不到的。

那麼和這個語用環境直接關聯的就是中國文化。所以不僅是他們專業課程的構成當中必須有文化課的內容,語言課本身也需要大量的文化知識背景才能夠撐起來。那麼這個問題就變成:教他們漢語和中國文化有什麼用呢?他們學會了漢語,了解了中華文化幹什麼呢?

一說到西方人想要了解漢語和中華文化,很多人的第一個反應就是他們要到中國來。想要到中國去肯定是一種原因和動機,但並不是所有人的原因和動機。喜歡中國文化,想學漢語或者學過漢語的人們並不見得都到過中國。

19世紀末20世紀初,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英國詩人兼東方學家,他的詩歌得過英國女王詩歌獎,名字叫做Arthur Waley。他精通日語和漢語,他翻譯過大量的中國古典詩歌,他對李白和白居易的研究到今天,還沒有其他的西方學者能夠超越。這個人就從來沒有到過日本,也沒有到過中國。

其實這件事情就像我們很多人喜歡日本動漫,也不一定非要去日本不可;喜歡大小仲馬,也不一定必須要到他們的國家去一樣的道理。從文化的角度來講,如果這個文化只存在於本土、本民族的範疇,那就談不上多少魅力,更談不上推動文明的發展。

中華文化綿延幾千年不斷絕。其影響力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已經抵達西方了。而且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它幾次成為西方文化大發展、大變革的借鑑。所以中華文化,它本身的影響力之強大,很多時候超過我們這些身在其中的人的想像。

監獄裡的這些學生們對於漢語和中華文化的興趣不是一個特例,而是很常見的現象,普通高校裡這樣的學生多的是。相對於西方文化傳統中強調個體利益,強調個人的自由意志而言,中華文化強調以集體利益為重,強調個人要服從集體,也就是說,它更強調一個人作為社會人的責任。

我們的成語裡面就有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並肩作戰。俗語裡面就更多了,比如「眾人拾柴火焰高「「三個臭皮匠勝於諸葛亮」之類的。如今都說現當代的美國教育,從幼兒園的階段開始,就注重讓孩子們做teamwork。那teamwork是什麼?是團隊協作。通過團隊協作,要培養的就是一個人的集體意識。

現在大家都覺得好像這個現象多麼值得學習。實際上這個現象並不說明美國教育比我們先進多少。它恰恰說明的是西方文化自身的傳統理念中「從小就培養集體意識」這個部分是缺失的,現在意識到問題嚴重了才要提倡。如果本來就有,有什麼好提倡的呢?

而強調一個人的社會責任、公共道德,對於監獄裡的學生來說就格外重要。所以後來,我把他們中國文學課裡的內容重心轉移到唐詩,放棄了原來計劃的《紅樓夢》。

這並不是因為《紅樓夢》不好,而是相對於《紅樓夢》裡面的一些私己的小兒女的牽牽扯扯,或者某一個家族如何的鮮花著錦,烈火烹油這種生活來講,這些學生更需要體會的是一種更深廣的自我期許,像魏徵說的「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一種更宏闊的視野:「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還有一種更堅定的生命信念:「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還有一種更沉著、更穩定的人生態度:「悠然天地內,皎潔一般心」。

總的來說,就是道家的自然精神和儒家的入世哲學,這些部分是西方文化裡沒有的。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個「道」是世界的根本,它是自然,它就是自己原來的樣子,獨立不變。生活的事件和社會的變遷不斷地在發生,常常背離了「道」,也背離了自然。人如果被這些短暫的、相對的變動所左右,必然痛苦。所以我們應該超脫,回到自我的本真,該做什麼就做什麼,能做什麼就做什麼,不求全、不責備,以不變應萬變,去迎合恆常不變的自然之道。

他們學會這些到底有什麼用呢?

關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必須回到我們前面提到的關於大學教育的理念。大學不是技校,大學的教育當然要培養一個人的技能,但絕不能夠僅僅止於技能,而是讓一個人在掌握一定技能水平的同時,獲得他自身素質的綜合提升。

也就是說在監獄裡或監獄外,我的這些學生們,他們選擇學習漢語和中華文化,實際上沒有那麼強的功利性和目的性。Carl他們代表辯論隊擊敗美國的其他高校,拿到冠軍,他們靠的不是多麼牙尖嘴利,而是一種快速的反應、嚴密的邏輯、廣博的知識積累,這些就是我說的綜合素質。

所以去了解我們人類文明當中最根本的思想、最重要的一些理念、最有價值的創造、最美妙的表達方式、最震撼人心的藝術作品,很可能不會馬上給我們帶來多少可見的,尤其是可以用金錢衡量的好處,但是一個人的一生確實應該都要從這些東西當中汲取養分來充實自己,這才能叫做健全和完整。

雖然說我離開監獄以後,不見得能夠跟他們仍然有聯繫。也就是說實際上,我不太知道他們從監獄裡頭出來,我所講過的東西,我教給他們的東西到底能夠對他們產生多大的作用。但是我想,我在這幾年當中,我盡到了我自己的責任,也就是回到我剛才所說的,所謂道法自然,就是我做到我自己能做的、該做的這一部分。

當提到要做這期分享的時候,我去找了一幅畫。這個是某一年的聖誕節,我這個班的學生給我畫的。他們說這個是作為我的聖誕節禮物。大家可以看到圖片上的我不僅站在講臺上,腳下還要墊一本書。因為他們絕大部分個子都比較高,學生們後來就叫我「Short Professor「。他們經常嘲笑我個子矮,那麼我就站在這個講臺上,墊上一本書,手裡拿著一把戒尺,把最前面的學生頭上打出一個大包。

嘴裡還在叫:That third tone is not 「Chinesey」 enough. You fix it or I fix you。意思就是說,這個字的第三聲根本就不夠中國味道。你如果不糾正這個發音,我就來糾正你。我想這幅畫能夠比較典型地代表我在他們課堂上那種兇神惡煞的態度吧,就是手上總是拿著一把戒尺。

以下為讀者群問答:

大文化差異下的兩個小基模

@苗:針對中西文化的差異,您是怎麼給那些學生教授的?您覺得他們原有的知識儲備會影響對這種差異的快速理解嗎?如果有,您在課堂上是怎麼處理的呢?

江嵐:

中西文化的差異的確是很大,這中間有很大的鴻溝。那麼我在講的過程當中,每一次都會定一個主題。在這個主題上,中華文化裡的這個理解應該是什麼樣的,我主要是講述中華文化這一邊的事實。然後對比由他們自己去做。至於對他們的西方知識背景有沒有影響,那肯定是有影響的。

上個世紀初,心理學出現了認知理論。認知理論的出現後來影響了各個學科對於人的認知這個問題的理解,當然它也影響到了教育。這個認知理論最基本的情況就是說,人所有的認知是由最初一個一個的小schema(基模)形成的,這些「基模連成一個一個的網絡,語言有語言網絡,行為有行為網絡。這些網絡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固定。也就是說,你的年齡越大,你既有的知識儲備對你現有的行為方式和你對新的知識的認知影響就越大。

他們已經到了這個年齡,行為基模或者語言基模已經很固定了。那在這種固定的情況下,你要給他建立的實際上是另外一套基模,也就是從一開始另外建立一套架構,然後讓他自己在判斷分析的過程中達成兩個基模之間的橋梁,讓自己的兩個基模在自己的思維系統裡融合。

在講授的過程當中,或者是說在跟這些學生互動過程當中,我越來越感覺到,不只是和監獄的這些學生,包括和普通高校裡面的學生,以及和一些同事的交流,我都覺得我們一味地強調差異,其實難免偏頗。當然文化就是某一個族群特定形成的,它有族群自身的特點。但是從世界文化的這個角度來說,人類的這個共性,還是要比差異性要多得多。

@琳琳:在您的寫作和教育實踐中,您是怎麼將漢語文化的影響力傳遞給監獄學生的呢?

江嵐:

關於中華文化自身的影響力,我想在講述的過程當中,我們首先要對這個文化本身有相當程度的自信,就是說你得相信這個文化本身是好的,或者說它有一些精華的部分,而不全是我們總說的封建糟粕。我們首先要對這個文化有足夠的自信,然後才能夠把它傳播出去。

@自由飄逸的雲朵:您給這些監獄學生上課與給普通高校學生上課有什麼區別呢?

江嵐

:最大的差別,我覺得對於我來說,就是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你什麼東西都沒有,就連一支毛筆,都沒有辦法帶進去給學生看的。你就是完全靠自己,那我們講到中國文化來,比方說你講京劇,我就得哼京劇。你要是講書法,我就得自己去寫。它跟你在外面不一樣,在外面有很多資源可以利用,在裡面是不行的,全靠自己。這一點我覺得是最大的區別,當時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最大的挑戰。

他們對人的關心,不異於監獄外的人

@Sophia:監獄常給人一種比較壓抑的想像,您和學生的接觸過程中他們的精神面貌怎麼樣?

江嵐:

我看不到他們平時監獄生活的情形,可是在課堂上他們都很活躍,很聰明,他們的精神態度其實很正常,跟外面的學生沒有太大的差別。我覺得其實最大的差別不是他們的精神狀態,而是他們學習的態度特別認真,這是我感受到最大的差別。

還有一點就是在監獄裡師生的關係不太一樣。一來是我帶他們的時間比較長,二來我們這些教授在長達幾年的時間裡,在他們修課的過程當中,我們是他們通向外界的一個窗口。所以這兩方面的原因疊加起來,他們會對我們特別關心。

比方說我開車到監獄去單程路上要一個半小時。這一個半小時,平時不太覺得長,但是有時候我會遇到一些狀況,比如冬天下大雪,或者突然間野地裡頭跑出來一條鹿撞在我的擋風玻璃上,這種情況我就去不了了。我就要打電話通知監獄,監獄會通知我的這些學生,讓他們到小圖書館裡去自習,他們不能解散。就是說上課時間他們必須呆在教學區,他們不能再回到其他地方去。可是他們是不會知道我為什麼不能去的。

所以到了第二次我上課的時候,他們就會站在自己的牢房窗口看著監獄門口的路,等著我的車出現,怕我出事兒。他們對人的這種關心,其實與外面的人相比,我沒覺得有什麼太大的區別。

@長社:監獄課程真的改變了這些學生嗎?比例大約有多少呢?

江嵐:

在紐約州的統計裡面,犯人出獄以後,由於沒有一技之長,又受到社會的歧視,沒辦法再回到這個正常的社會當中。沒有辦法立足,他就只能又回到原來的幫派裡面,或者又跟原來的人混在一起,或者是說加入新的幫派,然後重新犯罪。所以二次入獄的機率是很大的,我不知道國內的統計數據是怎樣,反正紐約州的統計是很大的。

可是在BPI出來的這個學生裡頭,重返監獄的比率是零。我想這個數字是最能說明問題的,我沒有辦法去跟蹤我自己的那些學生。但是BPI這個項目到現在為止已經二十年了,零這個數字是有相當大的可靠性的,就是說它是能夠相當程度上說明問題的一個數據。

@caoyubei:我們如何才能加入到這些幫助類的活動中呢?

江嵐:

現在美國有很多各種各樣的項目,光是BPI的項目就已經拓展到紐約州監獄以外的其他弱勢群體了,比如說女性、少數族裔、輟學群體。這裡的理念是有點防患於未然的,在他們走投無路去犯罪之前就先讓他們受教育了。

參與的方式其實是很多的。有人出錢,有人出力,也有人像我們這樣去教書,也有人義務幫助這些接受了「鐵窗教育「拿到文憑的人去找工作。

@楊柳:這樣的項目可以引進國內來嗎?

江嵐:

我沒有辦法回答這個問題。我大學畢業就出國了,我在國內沒有工作經驗,對國內的情況也不了解。實際上,對於國內的司法系統和監獄裡的運作我完全不了解,所以我沒有線索來回答這個問題,不好意思。

寫作的過程也是不斷回憶那些日子的過程

@湃客小助手:能介紹下這篇作品的成文過程嗎?

江嵐:

最近這幾年我的散文創作都集中在西方對中國古典文學的影響方面,和我自己的研究方向直接相關。

我起初其實也沒有想到要把自己的這個經歷寫下來。兩三年前香港有一個《文綜》雜誌向我約稿,我就記下了最初進監獄的一些感受。其實文稿很感性,篇幅也不長。文稿交給《文綜》雜誌以後就刊發了。

後來我看到澎湃的非虛構類寫作徵文的消息,因為國內和海外的發表版權是不同的,所以我補充了一下原來的文稿,就送出去參加徵文大賽了。當然結果自然是落選了。和進入終選的那些篇目相比,我知道自己這篇的確有很多不足。但是當時也沒有認真去想究竟怎麼樣才能寫得更好。

接下來我就回國講學了,也沒有想到後來雍樂會主動跟我聯繫,說這樣的內容其實應該好好寫出來,而且她提出了很詳細的修改意見。我非常感激她的專業建議。因為我雖然喜歡寫,也一直利用業餘時間在寫。可是就非虛構這種文體的創作來說,我慣性的創作思維方式有著典型的文科生的弱點,就是缺乏理性,也缺乏邏輯的嚴密性。

鏡相欄目的很多作者,包括上期分享的

老年人性關係與婚姻

的三位作者,他們整個策劃、採寫,在非虛構寫作這個真實性要求的前提下,文章的邏輯結構、行文的強弱秩序安排,要比我理性得多。

雍樂提出的修改意見幫我理清了思路。根據她提出的意見,我花了差不多一周的時間把這篇文章幾乎全部改寫了。修改稿交給了雍樂,也還是靠她調整了行文的一些段落,這篇文章才有了後來大家看到的樣子。寫作的過程當然也是不斷回憶起那些日子的過程。

@湃客小助手:想問編輯一個問題,你當時是如何發現這篇作品的呢?

薛雍樂:

其實我們是在鏡相·寫作大賽的投稿裡面大浪淘沙,江老師這篇文章的標題就是《到美國監獄教漢語》,感覺非常驚奇,因為這好像一件聞所未聞的事情。

當時我記得文章比較開頭的地方,就寫到說她去監獄教漢語的契機是監獄的學生寫了一個請願書,說是想要找中國老師教他們去讀《紅樓夢》。這是一個非常不同尋常的要求。文章裡面我覺得也充滿了很多的戲劇性和矛盾衝突,所以感覺這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題材。

那麼很遺憾的是,當時大賽競爭也比較激烈,這篇文章沒有能夠入選得獎。但是我不想浪費這麼好的題材,所以聯繫了江老師去進行一些改寫,升華一些裡面比較有意思但是可能本來沒有展開的細節。

@湃客小助手:什麼樣的作品能讓你眼前一亮?

薛雍樂:

我覺得首先可能題材還是比較重要的,因為我們畢竟是在看一個故事,基本的文筆也是很重要的。這樣你才不是在報流水帳,而是在好好地去講一個故事,一個有美感的故事給大家聽。

那麼還有一點,我覺得可能就是故事背後的一些深意也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在江老師後來的改寫,就是大家看到的這個成稿裡面,我覺得非常讓我感動的一點是這些學生的一個救贖的感覺。他們在學中文的時候,不止是在學一個語言,而是在去挑戰自己,去真正做好一件非常難的事情。這麼難的事情都能做到,那還有什麼事情是做不到的呢?他們就可以去重新面對他們自己的人生,這件事讓我非常地感動。

本期嘉賓/ 江嵐

整編/ 周雙玲 羅煒熠(實習生)

你還想看到關於哪些作品/話題的討論?

歡迎在留言區告訴我們。

相關焦點

  • 美監獄重刑犯或死刑犯受女性瘋狂追求
    ,一些美國女性甚至在監獄中和這些重刑犯和死刑犯結了婚!據美國紐約州監獄官員稱,美國女性嫁給監獄重刑犯,現在已經成了一種讓人目瞪口呆的「新潮流」,單是今年,紐約州就有289名囚犯在監獄中結了婚。據美國《女人愛殺手》一書作者謝拉·伊森伯格稱,這些愛上監獄重刑犯的美國女性,顯然都具有某種「自虐」傾向。
  • 廣東一重刑犯爬牆越獄 餘刑還有19年零9個月
    5.5米電網高牆沒擋住  昨日下午,記者從省監獄管理局了解到,事發昨日上午9時19分許,廣東省韶關市北江監獄發生一起罪犯強行脫逃事件。據悉,9時18分許,廣東韶關北江監獄罪犯李孟軍(男,漢族,犯搶劫罪,原判死緩,餘刑19年9個月,湖南新寧縣人)伺機強行脫逃。
  • 「貴賤異獄,法外用刑」,中國古代的監獄是什麼樣的?
    監獄的產生與發展:「圜土」、「囹圄」、「獄」、「監」中國古代監獄制度由來已久,自有國家開始監獄就已經出現了。古代監獄經歷了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兩個時期,從夏朝的「圜土」監獄,到1903年清朝末期進行獄政改良,前後近4000年歷史。夏商周時期:起源中國最早的監獄是伴隨著古代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建立而誕生的。當時的人們將其稱為「圜土」。
  • 全球史上最嚴密恐怖的「監獄」
    看過好萊塢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的人都知道,犯了事進監獄的囚犯的人生自由會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尤其是極其殘暴或惡劣的重刑犯,面臨的或是一輩子的監獄生活,沒有自由枯燥一生直至老死獄中,從中的滋味只有囚犯本人才能體會到。
  • 非監禁刑適用問題的探討
    現代自由刑罰不僅包涵著懲罰性內容,諸如剝奪罪犯自由,實施嚴格懲戒而且包涵吸收了管理對罪犯的文化、技術教育、勞動矯正、心理矯治等內容。監獄對罪犯開展教育實施科學管理、組織勞動、進行心理矯治就是在執行刑罰。執行刑罰的方式從野蠻的身體刑到監獄中執行的自由刑,再到本文所談及的與社會緊密聯繫的行刑社會化,是歷史發展的趨勢。
  • 美一女子監獄超500人感染新冠,包括洩露「俄幹涉大選」絕密文件的...
    英國《衛報》21日消息,因洩露美國國家安全局(NSA)「俄幹涉大選」絕密文件而被捕的國安局承包商溫納(Reality Winner)稱其所在的德克薩斯州沃斯堡的卡斯威爾女子監獄(FMC Carswell)中有超500名犯人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自己也是其中之一,且獄警對感染的犯人加以嘲笑
  • 塔斯馬尼亞幽靈之旅,夜訪世界盡頭190年歷史鬧鬼老監獄
    監獄起始於1830年,這家餐廳的名字即為1830年。每天晚上4點開始營業(聖誕節除外),下午5點開始供應食物。傍晚時分,坐在窗邊,就可以看到夕陽下的監獄、花園和庭院的全景,而這時,我對面前的遺址一無所知。1830年,亞瑟港的流放安置所只是一個小的木材站,最初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取代最近關閉的樺樹灣木材營地。
  • 監禁25年!這個囚犯人生無望,直到他在監獄自學成了數學家……
    然而他本人既不是大學教授,也不是數學家,而是一位曾只有高中學歷,還因犯下重罪要在監獄裡服刑25年的囚犯……從重刑犯到數學家,一切得從十多年前說起。1974年出生的Havens,過去對數學沒有半點興趣,上學讀到高中就輟學了,之後打架,吸毒,成了街頭小混混。
  • 2021年犯太歲的屬相有哪些 5大生肖如何化解犯太歲
    2021年是農曆辛丑年,地支醜對應的生肖是牛,所以醜牛在2021年值太歲,而在2021年與醜牛之間有刑衝害破關係的屬相,這一年也將會受到太歲的影響,導致運勢下滑。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犯太歲。當然,生肖牛本身在2021年也屬於犯太歲,那麼你知道在2021年裡除了生肖牛之外,還有哪些生肖犯太歲嗎?下面就為各位做一個簡單介紹。
  • 2021年屬狗犯太歲佩戴什麼化解 刑太歲運勢好不好
    2021年是辛丑年,醜牛值太歲,而在十二地支之中醜戌相刑,因此在2021年戌狗流年刑太歲。歲幹為戌狗劫財星,給屬狗人帶來了諸多兇星,加之刑太歲的影響,這一年裡生肖狗運勢下滑比較嚴重。因此屬狗的各位這一年裡需要儘可能的增強自身運勢,化解太歲帶來的負面影響,那麼這裡就和大家聊聊屬狗2021年犯太歲佩戴什麼化解的問題。
  • 《太空一號》進軍8月 呂克·貝松打造星際監獄
    片中關押全地球重刑犯的「星際監獄」MS-1也隨之亮相。  星際監獄曝光 4000萬美元打造MS-1  歷來暑期檔都不乏科幻大片,而2012年暑期的《太空一號》憑藉絕妙創意和重金打造的太空決戰場面,已經吸引了大批科幻迷的眼球。
  • 2020年屬犯太歲的5大生肖!
    犯太歲的年份常常是一個不吉利的年份,事業多圍,感情波折,諸事不順。2020五大犯太歲生肖為:鼠、馬、羊、兔、雞。此年都有哪些表現呢?趕緊趨吉避兇! 什麼是犯太歲:其生肖與太歲刑衝破害其實是來自算命的程序,亦即天星十二宮位的關係。而十二生肖的刑衝破害亦有其不同的力量及影響。
  • 最新版「肖申克救贖」:美國紐約州兩重犯破牆越獄
    圖片來源:New York State Police相信你對那部讓人獲得正能量的經典電影《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註:肖申克是監獄的名稱)並不陌生。而最近,在美國紐約州一處安全級別最高的監獄剛剛出現了一起「柯林頓的救贖」。
  • 【監獄公職律師說法】讀《美國陷阱》有感
    編者按《美國陷阱》是2019年4月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中譯圖書。該書作者之一弗雷德裡克·皮耶魯齊以親身經歷揭露了美國政府打擊美國企業競爭對手的內幕。2013年4月14日,皮耶魯齊在美國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被美國聯邦調查局探員逮捕,直到2018年9月走出監獄,除去保釋期間,他共在美國多所監獄裡關押了25個月。作者的親身經歷,既深刻揭示了美國的法治陷阱,也生動描述了美國監獄服刑場景。
  • 2019年犯太歲的生肖有哪幾位?如何化解流年犯太歲?
    說到災咎,一般來講,流年運勢裡犯太歲的生肖,更容易致災,那麼2019年犯太歲的生肖有哪幾個呢?2019年犯太歲的生肖一、屬豬本命年刑太歲屬豬的地支為亥,亥水逢豬年的亥水,查地支對應情況可知,亥亥相刑,所以屬豬本命年是刑太歲,刑太歲之年一般代表有刑罰,大則有官非,小則有行政處罰之類。
  • 2021年5生肖犯太歲嚴重,一招教你化解轉運!
    生肖狗:流年刑太歲 生肖狗在2021年裡也比較倒黴,因為與太歲相刑,導致這一年裡容易遭受意外傷害,而且情緒很不穩定,脾氣會顯得比較大,以至於這一年很容易會與人發生矛盾、衝突,甚至是肢體衝突,導致自己遭受意外傷害。 所以在2021年裡生肖狗要儘可能的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避免矛盾。
  • 平均身負5條人命、殺人吃人、唯一出路只有死亡的監獄——「黑海豚」三百年來無人能活著出去!
    因為是重型監獄,沒有配備食堂,犯人們只能等待送餐。為了防止重刑犯們私藏武器、或者違禁品,每隔一段時間獄警就要在牢房裡地毯式檢查。這麼壓抑的地方300年來不曾有一個罪犯能夠或者出獄,也不曾有一個罪犯成功逃獄,越獄男主角也辦不到。
  • 你喜歡空中監獄這部電影嗎,這部作品經典之處在哪裡
    《空中監獄》是由好萊塢著名製片人傑瑞·布魯克海默監製出品的一部影片。影片中沒有簡單的善惡兩方對決,這裡既有值得同情的罪犯,也有令人生厭的警察。片中雖然人物眾多,勢力紛雜,但都刻畫得恰如其分。結構嚴謹,脈絡清晰,故事吸引人。
  • 2021年犯太歲的生肖狗如何破解,牛年屬狗刑太歲需要注意什麼
    那麼,2021年犯太歲的生肖狗如何破解?牛年屬狗刑太歲需要注意什麼呢?2021牛年屬狗刑太歲需要注意什麼1、避免職場口舌之爭進入2021年,生肖狗受到刑太歲的阻礙,事業發展不會有突出的成效,這樣的局面是生肖狗不願意看到的,但又不得不面對,他們會坦然的接受一些。
  • 什麼叫犯太歲,以及如何破解
    下面我們可以總結一下:屬鼠的遇到馬年,屬馬的遇到鼠年,犯太歲。屬兔的遇到雞年,屬雞的遇到兔年,犯太歲。屬虎的遇到猴年, 屬猴的遇到虎年,犯太歲。屬蛇的遇到豬年,屬豬的遇到蛇年,犯太歲。屬龍達遇到狗年,屬狗的遇到龍年,犯太歲。屬牛的遇到羊年,屬羊的遇到牛年,犯太歲。可又不僅僅是這樣,地支除了的六衝,還有六害和六刑。為了便於記憶,我們依然用六衝來記六刑和六害。我們可以把六衝劃分為三大塊,就是四正衝,四長生衝,和四庫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