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 發表於 2017-09-29 10:43:07
5G時代果然是擋不住,再次,特別是各大運營商在網絡構建方面也做了相對應的調整。中國聯通網絡技術研究院首席專家唐雄燕表示。在5G網絡的發展方面,聯通將會5G以光通信為主,WDM/OTN會是以後的主流技術,這樣才會是最好的方案。
此外,唐雄燕透露,10月份中國聯通會推出關於5G承載網的白皮書。「目前該白皮書還是草稿階段,下個月將正式推出。」
中國聯通網絡技術研究院首席專家唐雄燕
5G是網絡重構重大的契機
5G目前已經成為是行業裡最大的熱點。唐雄燕表示,「5G不僅僅是移動通信新的一代,實際上5G是各種IT技術網絡化的集成,也是實現網絡重構重大的契機。5G不僅是技術變革,更是產業融合,跨界拓展和網絡重構新的機遇,未來想像空間非常大。」
國際上對5G有兩個定義,一個是無所不在的泛在連接,另一個是網絡智能化。
在談到從4G到5G與從2G到3G到4G的換代有何不同時,唐雄燕認為,5G時代會有很多無線技術創新以及頻譜資源擴展,從低頻擴展到超高頻。「從網絡角度來看,2G到3/4G網絡變革是從TDM到IP,網絡基礎架構變化不大。4G到5G已經不太一樣了,網絡技術已經達到大網絡雲化,網絡架構不論是網絡總體架構還是無線接入架構,這些變化都是革命性變化。」
此外,隨著應用向萬物互聯發展,產業完全得以完全拓展,業務模式也是前所未有。再加上,目前行業現狀是網際網路行業、OTT主導性強,運營商ICT產業走向衰落這種狀態。
唐雄燕指出,對運營商而言,5G是面臨全新的技術體系和業務環境,這裡面機遇和挑戰都很大。
唐雄燕指出,「在5G網絡裡的關鍵包涵幾個方面:一是無線側功能重構和雲化,包括CU、DU分離,DU/AAU分離,CU雲化,另外網絡切片,NFV到SDN;另外是邊緣計算,包括核心網也要雲化,也就是UP和DP分離,虛擬化。在5G承載網也會有一些新的內容到來,除了5G直接相關的前傳、中傳、回傳之外,整個網絡體系承載變化,也會帶來對於承載網新的變革。」
此外,網絡整體的雲化與5G間接相關。「因為整個網元都要放到數據中心,整個雲化網絡的傳送和承載,都跟5G有關。因為5G發展帶來網絡變革,給網絡引入新的流量,但是它本身又不是和5G話題那麼直接的相關,當然跟傳送網是非常相關的,因為傳送網需要適應雲化,需要更加靈活的承載體系。」
5G承載面臨五項挑戰
「5G發展要承載先行,承載肯定是需要做準備的。」唐雄燕在會上指出,未來,5G承載將面臨五項挑戰。
挑戰一、5G的不確定性。唐雄燕表示,「5G基本架構定了,但具體架構沒有確定,5G無線設備形態是沒有確定的,現在在設備層面都還在研發層面,沒有確定。另外建設進度也不確定的,5G來了運營商要從哪兒開始做,先從熱點地區做覆蓋,或者先低頻後高頻,這些目前並沒有確定。再來看看市場發展,5G市場能夠多快起來,還是有很大的未知性。這樣的情況下,承載網作為5G的一部分,要服務5G核心網絡的發展,這是5G關於無線和核心網絡發展,無論結構、帶寬、時延、同步等等要求,都沒有非常明確。」
第二,5G業務場景的多樣性。唐雄燕指出,「eMBB、mMTC、uRLLC對網絡要求迥異。如果應用滿足所有的極端要求,必然導致傳送承載成本的上升。」
第三,傳送手段本身是多樣性。唐雄燕表示,「5G在各個層面都可以實現傳送手段,可以拿光纖、WDM、OTN、IP,PON等等傳,大家分析這些優劣沒有問題,但是一旦到決策時刻就成為難題了。」
第四,成本的不確定性。唐雄燕認為,「對一項技術而言,成本是非常關鍵的,但成本往往是發展變化的,並不是說今天的成本就一成不變了,有些成本今天看是大成本,可能過兩天很快就下降了,包括光電器件成本的不確定性。」
第五,網絡現狀的差異性。唐雄燕指出,「目前,各個運營商網絡現狀不同,技術承載也存在差異性。」
5G發展,「務實」為本
會上,唐雄燕談了六條對5G發展的建議,其中他認為最關鍵的詞就是「務實」。
一個是需求驅動,應該滿足5G本身的發展基本需求為原則,對於特殊的需求特殊對待,因為一些極端要求,採用一些特殊的方式來解決。
二是務實為本,如果現階段有成熟技術,成熟產業鏈和已有資源能夠滿足要求的,就選擇陳述的一些技術和方式,原則最合適的手段,如果網絡創新達到成本下降和性能提升有明顯的優勢可以去做,否則就不要考慮。
三是簡化網絡架構,基礎架構我們希望是穩定的,儘量是簡單成熟的技術。
四是成本為重,今天運營商面臨成本壓力還是很大的,5G建設還要考慮無線和核心網成本,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規模化推動高頻器件、光電子器件成本下降。
五是循序漸進,5G建設不會一步到位,因此傳送網建設也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不盲目超前投入。
六是體系開放,開放是網絡大的趨勢,5G技術也要為未來技術留有空間。
5G承載:以光為主,WDM/OTN成主流技術方向
5G傳送承載雖然很重要,但並非5G發展的瓶頸所在,光通信技術完全可以滿足5G發展的要求,關鍵是如何降低成本。
基於5G承載對大帶寬、低時延、高精度同步的需求以及對基礎設施資源、網絡雲化和靈活性的考慮,唐雄燕建議,「以光為主,以WDM/OTN技術為基礎的承載技術是5G承載的最佳技術方案。」
對於5G前傳,唐雄燕認為,25G埠速率成為基本要求。前傳的承載技術毫無疑問以光為主,對於光纖充足的場景,就用光纖直驅;而對於光纖不足的場景,基於25G速率的波分/G.Metro是最佳方案。對於前傳,由於基站數量龐大,成本是前傳重要的考量因素。唐雄燕呼籲,產業界應該齊心協力,努力把25G光模塊做好。
對於5G中傳,唐雄燕提到IPRAN設備帶寬不足,而DU、CU動態性能有限,因此單獨OTN是可行的,特別是100G的OTN也是比較成熟的,同時可以利用Pe-OTN實現L2分組功能。
在回傳方面,唐雄燕認為不但要考慮移動承載本身,還要考慮固移融合的城域綜合承載體系,而且三層是需要的,OTN要結合IP/MPLS/SR/EVPN技術,基於SDN的「IP+光」技術方案是首選。在回傳網絡,帶寬將達到數百G甚至Tb/s量級,因此需要通過OTN實現大帶寬。同時,網絡雲化是大勢所趨,回傳將以SDN集中管控為中樞,通過ROADM實現一跳直達,同時結合ODUflex、FlexO和FlexE等1.5/2層技術實現網絡的靈活調度。
最後,唐雄燕指出,「光通信技術進步能夠很好滿足5G發展需要,5G傳送承載還有多種方案,因此因地制宜,根據需要選擇最合適的技術,所以TCU和性價比是核心要素,所以既要鼓勵創新,也要務實發展。」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