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稱血型決定性格不科學
近日,山東一所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時採取按血型搭配的形式進行分班,消息一出引起社會各界的軒然大波,各方觀點一時間爭先恐後地見諸報端,有專家表示,一個人性格的形成,除遺傳因素外,更多的來源於社會和家庭的薰陶。
根據血型進行教育,並稱其為國際先進的教學經驗,目前還存有疑問。分班根據男女及血型分配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齊都花園小學今年一年級新生採用依據血型分班的原則。新生報名時,除了要帶相應的住房證、戶口本外,還多了一項新要求——報名時家長必須要拿著醫院給孩子開具的血型證明。
淄博市臨淄區齊都花園小學招生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考慮到按照學生的血型進行合理的搭配,同班異血型,也就是說一樣血型的學生分在不同的班級,進行均衡分班。」老師告訴家長,按照血型分班,將從孩子的性格方面因材施教,更加利於培養和發展孩子在某些方面的特長。有的家長對此持懷疑態度:「畢竟現在關於血型和性格之間的聯繫還沒有科學而權威的認定。」不過,更多的家長並不反對學校的做法。畢竟,對老師來說,如果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性格,會對教學更為有利。
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花園小學按血型分班,是學校剛剛提出的一項新舉措。學校考慮到因血型不同,人的性格特點和為人處世態度也不一樣,目前,他們劃分班級的基本原則是按照男女和血型進行合理分配。
這種看上去非常具有「新意」的分班方式頓時激起千層浪,而這其中的核心就落在了血型與性格之間的關聯問題上。
血型決定性格沒有科學依據
著名心理諮詢專家韓三奇談到此事時表示,血型決定性格直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其準確性比內、外向等一些界定差得很遠。把這種有爭議的東西拿來給孩子做區分,對孩子將來的影響肯定特別大。
血型是無法改變的東西,但是一個人的性格是可以改變的。尤其在小學這樣一個關鍵階段,性格受外界的、後天的影響非常大,本來孩子在小學階段的發展應該是多元化、開放的,預留很多的發展空間。這樣分班對孩子的第一個影響就是給孩子貼上了一個標籤,讓孩子以為如果我是O型血我就會特別開朗,人際關係特別好,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而A型血的孩子也可能因為血型的特徵而覺得自己有些神經質,可能就會帶上一種精神上的枷鎖,使他們潛意識裡向著自己想像的方向去發展。
此外,還有就是對孩子學習方面造成一定的影響。不同血型在學習、智力方面也有不同的說法,有些孩子可能會覺得自己因為是某種血型而認為自己不用學習,從而就會造成一種不努力學習的風氣,自我學習的意識就會被減弱,這樣就會給孩子一種誤導。過重強調了先天性的因素,而其實教育則是側重後天性的塑造和培養。孩子在這種分班的模式下學習就不會挖掘自身的潛力,就會按照血型給自己定性的樣子發展,即便是缺點也會由於依照血型的說法而不去改正。
目前世界公認的區分人性格的標準就是心理學家榮格提出的「內、外向」的劃分和上世紀7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巴斯提出的四種氣質類型的區分,這種區分方法是幾千年來不斷被科學化的,人的四種氣質類型,每一種氣質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這樣的區分對孩子發展是很有好處的,讓孩子能夠及早了解自己,了解自己越早,自我意識就越強,做事情自我成長就會越順利,改變自己的缺點也會非常明確,在這個過程中也需要老師和家長給予正確的引導,怎樣去面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是很重要的。
小心血型分班成血型歧視
雖然按血型分班這是頭一回聽說,但是在職場上根據血型來安排工作崗位,甚至求職者遭遇「血型歧視」早已是屢見不鮮了。一位在汽車銷售公司做市場部經理的孔先生告訴記者,現在,包括他們公司在內的很多銷售公司在招聘營銷人員時都選擇B型血的人員來公司做事。究其原因是B型血的人最適合做營銷工作,並已成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還有的公司在招聘辦公室文員的時候也明確表示不能是血型屬AB型、B型的人,原因就在於辦公室文員需要非常細緻、耐心的人,而這兩種血型的人思維比較活躍、好動,不適合做辦公室文員。其實,在招聘會上我們並沒有見過有公司打著橫幅說要B型血的員工,而在實際操作時把血型作為錄用人的一個標準的公司也不在少數。
在某人力資源網站從事人才測評工作的劉女士認為,一般企業會為錄用員工進行人才測評,主要是側重對人的性格、氣質、能力等方面測試為企業提供科學的用人機制。血型在人才測評中還沒有這個項目,企業以此作為用人條件太片面了,這也是單位用人的一個誤區。她說,一個人的能力絕大部分是靠後天的學習鍛鍊出來的,而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緻的今天,能力在很大方面體現在與人合作上,這種精神是完全靠在日常工作中的磨合和企業的先進位度。
教育不應追求形式上花架子
血型性格學起源於上世紀20年代的日本,曾經作為「血統論」的組成部分誤導和迷惑過民眾。1937年有日本學者聲稱:希特勒、墨索裡尼和日本帝國大臣都是O型血,可見O型血人是最傑出的政治家。這實際上是暗示民眾,希特勒和墨索裡尼等血型完美,跟隨他們沒錯。血型性格學在西方影響較小,但在中國影響深遠,其衍生「成果」更是五花八門,諸如「從血型分析合適職業」、「血型與婚姻」、「根據血型訓練培養寶寶」等等不一而足。
一些媒體有評論表示,這些年,我國的教育改革往往呈現出一種浮躁、急功近利、不注重科學、把迷信當科學、追求時髦、追求形式上的花架子等等弊病。一些類似「消化系統與德育」等毫無意義的論文竟然能頻頻得獎,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我國的某些教育改革偏離了科學的航道。進行教育改革嘗試是好的,在「科研為教育插上騰飛的翅膀」的理念引導下,進行科學的教育探索是值得提倡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山東某小學的嘗試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這種嘗試,必須是在科學精神的引導下,背離了科學,就會走入集體迷信的深淵,不注重科學,恐怕下一次出臺的將會是根據「星座學」來分班吧?
血型與性格關係始終是個熱點
記者在百度上搜索有關「血型」的網頁,結果有620萬條與之相關的信息。網上說O型血的人的性格特徵是熱情、坦誠、善良、講義氣,辦事雷厲風行、踏實苦幹、效率高。B型血的人聰明、思路廣、拓展力強、崇尚個性與自由。此外,不同血型的人相處起來也有門道,A型血的人與O型血的人組合,不但相互間交流舒暢,而且能營造良好的氣氛,工作、學習效率提高了,心理壓力減少了,有利身心健康。而A型血的人與A型血的人組合就不十分恰當,容易挫傷對方,且不易彌合。由此可見,熱衷於此的人不在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