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網8月23日訊(記者 王軍華) 2011年1月,威海南海新區被確定為重點建設的三大海洋經濟新區之一,成為國家海洋發展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時至今日,南海新區呈現了一個又一個驚喜。21日下午,膠東經濟圈網絡媒體聯盟「探訪膠東 2020」實地採風團來到南海新區,感受威海颳起的「藍色風暴」。
南海新區核心起步區佔地160平方公裡,規劃建設面積90平方公裡。核心區位於文登區南段,北以環海路為界,西至黃壘河,東至長會口大橋。在南海新區管委會所在的藍創大廈,講解員介紹,藍創大廈所在位置規劃之初便是作為中間行政商務區,與東部臨港產業區、西部高端旅遊度假區協同發展。「所有政府業務、手續可實現在區域內一站式辦理,為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目前圍繞藍創大廈,南海新區還打造了藍色創業谷、智慧城、市民文化館、產業孵化園等項目,形成城市發展的拉動力。
穿梭於南海新區各發展建設現場,感受著新區新變化。以前這裡是一片鹽鹼地,現在成了威海的城市花園,科技創新錨地。建設宜居宜業宜遊新城,南海新區著力描繪生態底色,營造綠色氛圍。
近年來,南海新區充分發揮區內水資源豐富的優勢,匠心獨運、布局巧妙、精雕細琢了一批濱海、沿河、環湖公園。打造了南海新區「網紅」地之一的南海公園。它最大的特色就是豐富的主題雕塑,一座座寓意美好的雕塑,為這裡增添了不少觀賞效果和浪漫氛圍。持續的生態綠化使南海新區先後獲評聯合國人居獎中國優秀示範新區、中國最佳旅遊開發區、中國十佳生態文明城市等稱號。
在這樣綠樹成蔭、勝景眾多的園區裡,還孵化了眾多的科技企業、成果。南海新區成立至今科技成果「碩果纍纍」。被中石油免檢優先採購的油氣輸送複合管、打破歐美公司技術壟斷填補國內空白的儲能電池雙極板、據國內37%市場份額的新能源汽車加熱器……這些令人驚奇的科技創新,全部來自威海南海新區的企業。
「南海新區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瞄準高精尖做精做強,在『卡脖子』領域求突破,積極參與市場競爭。」講解員介紹,中小企業也能辦大事,這樣的企業已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創新創造的主陣地、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
向著高質量發展提速奔跑,創新成為主旋律,一個個「科技小巨人」成為生力軍。目前,威海南海新區數十家企業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庫。南海新區把研發佔比、企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同高校院所進行產學研合作、產品同行業的競爭性等作為衡量指標,並在政策扶持和企業服務上有的放矢。制定法規支持創新型企業加快膨脹,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支持企業建設科技創新平臺,鼓勵科技成果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