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構築陸海空鐵綜合交通樞紐 內聯外通方便快捷

2020-12-07 網易

(原標題:惠州構築陸海空鐵綜合交通樞紐 內聯外通方便快捷)

1998年8月,當時30歲的市民黃林森在惠州機場搭乘航班前往北京看望親戚,人生第一次有了坐飛機的經歷,「從惠州坐飛機到北京,在天安門廣場看升旗儀式,感覺太好了!」

4年後,惠州機場因政策調整停止民航業務,這令黃林森倍感遺憾。慶幸的是,2015年惠州機場重啟民航業務,黃林森和家人又能在家門口打 「飛的」了,「機場就在自家門口,想走就走,比去廣州、深圳坐飛機方便多了。」

現在,惠州機場已開通23條航線,通航國內22個城市,年旅客吞吐量達到150萬人次,成為惠州交通建設成就的生動寫照。空港、海港、高速公路、高鐵……改革開放40年來,惠州大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內聯外通的交通體系。如今,惠州正朝著綜合交通樞紐的目標邁進,加快崛起於粵港澳大灣區東岸腹地。

?

我市「七橫五縱一聯」高速公路網日臻完善。這是惠深高速潮莞互通。 本報記者王建橋 攝

  高速公路

  我市開通13條高速公路通車裡程633公裡

1988年設地級市之前,惠州境內沒有高速公路。1993年,惠州第一條高速公路——— 惠鹽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拉近了惠州與香港、深圳的距離。

改革開放初期,市民出行比較難,原因有兩個,一是公路等級差,二是交通工具差。「按當時老百姓的話說:晴天是揚塵道,雨天是『水泥路』。當時惠州的公路大多是坑坑窪窪的沙土路,路面窄、不平整、彎道多,車速也慢。」市交通運輸協會原會長葉和順說。

近年來,我市通過開展高速公路建設大會戰,建成廣河高速惠州段、武深高速博深段、惠州海灣大橋、惠大高速、汕湛高速揭博段、大廣高速龍門段、潮惠高速惠州段等高速公路,「七橫五縱一聯」高速公路網愈發完善。

「七橫一聯」的高速公路網不僅大大加強了惠州與廣州、深圳、東莞等珠三角城市的交流聯繫,也有利於促進惠州與潮汕地區的溝通合作;「五縱」高速公路的建設則加強了惠州與河源、韶關以及湖南、江西等內陸地區的聯繫。

截至去年底,我市已通車高速公路13條,通車裡程達到633公裡,排名全省第二位,密度5.66公裡/百平方公裡。今年,我市計劃建成武深高速、從莞高速惠州段,加快推進河惠莞高速平潭至潼湖段、河惠莞高速紫金至惠陽段、惠清高速、惠龍高速等項目建設。

日前,記者來到武深高速新豐至博羅段龍門縣龍田鎮段施工現場,看到新博高速路面施工正在加快推進,瀝青攤鋪作業已完成近半,距離年底通車的目標越來越近。

新博高速建成後,將打通武深高速全線,大大緩解京港澳高速公路車流壓力,屆時從惠州到湖北境內車程可以控制在9個小時,到湖南境內可控制在3個小時。

?

1997年拍攝的惠深(鹽田)高速公路。當時路中間還沒有綠化帶,過往車輛也較少。 圖片由惠州報業傳媒集團東江圖片社提供

  空港

  換季後惠州機場將有26條航線通航22個城市

也許很多市民不知道,在還沒通火車的時候,惠州就已經開通了民航。在出門大多坐汽車、火車、輪船的時代,惠州人卻在家門口坐上了飛機。

1985年5月10日,惠陽地區平潭機場開航,開通航線有北京、無錫、廬山,在市區下角設有售票點。彼時,改革開放的浪潮從廣東席捲全國,廣東由此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全國各地的人們紛紛湧入廣東,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惠州民航業務的發展。1994年前後,惠州機場已開通至北京、杭州、無錫、蘇州等地的10多條航線。

2002年,惠州機場因政策調整停止民航業務。一時間,很多在家門口坐慣了飛機的市民都覺得不習慣。因為工作關係,黃林森經常到北京、浙江、江蘇等地出差。他告訴記者,去惠州機場只要預兩個小時,去廣州和深圳的話,不算候機時間,光路上就得花兩三個小時,「所以惠州機場停航以後,我們都覺得很不方便,希望它早日復航。」

誰也沒想到,這一等就是13年。2005年,我市啟動惠州機場民航復航工作。直到2015年2月5日,惠州機場重啟民航航線,再次開通民航航班。

13年的等待,換來了惠州機場的厚積薄發。從通航首年30多萬名旅客吞吐量到去年接近百萬再到今年突破150萬,惠州機場旅客吞吐量幾乎以每年翻番的速度遞增。

今年7月25日中午,乘坐惠州至湛江航班的方先生成為惠州機場今年第一百萬名旅客。至此,通航3年的惠州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百萬大關,創下歷史新高。

10月28日起,民航將迎來2018-2019冬春航班換季。屆時,惠州機場航線將達到26條,通航國內22個城市,航線覆蓋全國60%的省會城市及經濟發達的華南、華東、華北主要城市。今年,惠州機場旅客吞吐量有望突破170萬人次。

  海港

  惠州港形成「一港四區」格局

1990年5月,惠州港首座萬噸級碼頭工程定向爆破項目成功啟動,自此拉開惠州港建設的序幕。惠州港的深水泊位始建於上世紀90年代初,第一期工程建成了3萬噸級和1萬噸級通用雜貨碼頭泊位各一個,3.5萬噸級石化專用碼頭泊位一個,設計年吞吐能力200萬噸。

1993年4月,惠州港正式對外國籍船舶開放,成為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1997年3月,年設計吞吐能力1200萬噸的東馬港區華德15萬噸級原油碼頭建成投入使用。

20多年來,惠州港經歷了從小港到大港的華麗變身,在珠三角海港版圖中的作用愈發重要。

日前,記者走訪位於大亞灣區純洲島及附近海域的惠州港荃灣港區煤炭碼頭一期工程,看到碼頭與惠大鐵路相接的進港鐵路建設已進入最後階段,近期就將通車。

屆時,煤炭碼頭與惠大鐵路將實現「鐵水聯運」無縫對接,到港煤炭不僅可以滿足中海油需要,還可輸送到河源、江西等地的電廠,助力荃灣港區煤炭碼頭打造粵東最大煤炭集散基地。

今年3月30日,兩艘載煤超過7萬噸的大型煤輪首次靠泊惠州港荃灣港區煤炭碼頭,標誌著惠州港荃灣港區煤炭碼頭具備向中海油惠煉二期1000萬噸煉油項目大規模供煤的能力,助力大亞灣石化區建設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

惠州深能港務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進港鐵路併入國鐵網絡後,惠州港荃灣港區煤炭碼頭將正式併入國鐵網絡,實現「鐵水聯運」,西往珠三角腹地,東進粵東,北向贛湘,成為該區域煤炭能源運輸便捷新通道,具備支持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粵贛湘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能力。

截至2017年底,惠州港擁有生產性碼頭泊位46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23個 (含30萬噸級和15萬噸級泊位各2個),總吞吐能力1.03億噸。內河港口現有發證企業2個,擁有生產性泊位9個,吞吐能力74萬噸。

經過多年建設,惠州港已經形成了「一港四區」格局,分別為荃灣港區、東馬港區、惠東港區和內河港區。惠州沿海港口是依託大亞灣優良的港口資源建設起來的深水良港,是京九鐵路南端最便捷的出海口。

  高鐵

  未來坐擁「3線9站」成為「高鐵大市」

與公路和水運相比,鐵路具有運量大、安全、準時等優勢。

在沒有開通鐵路的年代,許多惠州市民出遠門都選擇坐大巴和輪船。「30年前,我坐輪船到廣州,要一夜才能到。20年前,我坐汽車到廣州,起碼要6至8個小時。」市民吳宇佳告訴記者。

1992年11月1日,惠州火車站開通客運。惠州告別不通火車的歷史,原來的惠州火車站只有兩間用鐵皮搭建的臨時站房,面積只有3000平方米。現在的惠州火車站新站房於2003年投入使用,其外觀設計十分新穎,成為惠州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普通鐵路的開通極大方便了廣大市民出行,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則將這種便利進一步擴大。

2013年12月28日,廈深鐵路全線通車,惠州南站和惠東站兩個高鐵站投入使用,惠州邁入「高鐵時代」。2016年3月30日,莞惠城軌常平東站至小金口站段開通運營;2017年12月28日,常平東站至道滘站段開通運營,莞惠城軌全線貫通,惠州從「高鐵時代」進入「城軌時代」。

目前,我市還有兩條在建高鐵,分別是南北走向的贛深高鐵和東西走向的廣汕高鐵。其中,贛深高鐵惠州段於2016年12月開工,設博羅北站、惠州北站、仲愷新區站3個車站;廣汕高鐵惠州段於2017年7月開工,設羅浮山站、博羅站、惠城南站、惠東南站4個車站。待全部建成後,惠州將坐擁「3線9站」,成為「高鐵大市」。

更令市民驚喜的是,今年9月23日廣深港高鐵正式開通運營,連通包括惠州南、惠東等44個內地高鐵站點。從惠州南站至香港西九龍站全程1小時21分,「一地兩檢」通關只需10分鐘,非常方便快捷。

  親歷者說

  惠州變化最大的是高速公路和高鐵

1978年,9歲的林慶忠讀小學二年級,每天上學要步行15分鐘。「我翻開小學五年級的畢業照,看到很多同學都是光著腳,大家就這樣走著上完了小學。」出生於1969年的林慶忠是一名 「老交通」,目前擔任市交通戰備辦公室主任。如今,49歲的林慶忠每天開著小車上下班,外出遊玩既可以坐飛機又可以選擇坐高鐵,非常方便。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惠州交通事業也迎來了春天。

上世紀90年代初,市公共汽車公司進入全面發展期,不斷購進新車更換舊車,開闢新的線路,市區主要街道和近郊集鎮、街區,都有了公共汽車的「身影」。進入21世紀,我市公共汽車領域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全市共開通公交線路191條、公交車3023輛。在此基礎上,我市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將客運班車開到村民家門口。

「惠州變化最大的是高速公路和高鐵。」林慶忠說,以前惠州高速公路少,普通公路路況差,去一趟廣州都要半天時間,如今惠州境內有13條高速公路,出入口遍布市區,市民開車可以很快上高速,去哪都方便。本報記者戴 建

  記者手記

  惠州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人們經常用滄海桑田來形容事物的巨大變化,這種變化同樣體現在惠州的交通建設上。改革開放初期,惠州僅有幾條普通公路,短短幾十年時間,高速公路、機場、海港、高鐵相繼開通,惠州一躍成為珠江東岸腹地的綜合交通樞紐。完善的海陸空交通網絡,不僅方便了市民的出行,更助推了惠州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如今,人們出門再也不用經受顛簸之苦,可選擇的出行方式也越來越多。藉助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惠州和廣州、深圳、東莞進入「1小時生活圈」,隨著日前廣深港高鐵和港珠澳大橋的開通運行,惠州與香港、澳門的距離也再次拉近,粵港澳生活圈越來越緊密。我們相信,在粵港澳大灣區交通互聯互通加快推進的背景下,人們的出行方式將更加方便快捷,惠州的對外通道也將更加通暢。 (戴 建)

本文來源:惠州日報 責任編輯:練榮雙_NBJ11224

相關焦點

  • 深圳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這得益於疫情之後經濟社會快速恢復發展,也離不開深圳持續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期間,深圳以推進交通基礎設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民航、鐵路、道路以及城市軌道交通快速發展,現代化國際化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高品質高效能高融合城市交通運行體系初步形成,為我市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提供了堅實保障。
  • 廣東廣州白雲國際機場交通樞紐綜合體,用地面積5.77萬平方米
    那麼這樣一來就要有先進的基礎設施作為保障,其中最重要的一大就是交通。 據了解,根據相關規劃,大灣區除了構建內聯外通的交通路網,同時還要打造一個世界級機場群 近日,根據廣州空港經濟區相關部門發布的消息可知: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將新建一個大型交通綜合樞紐
  • 天津交通「陸海空」齊發力 促京津冀交通一體化
    天津市交通運輸委 供圖  【瓣瓣同心·攜手共進】天津交通「陸海空」齊發力 促京津冀交通一體化  中新網天津12月20日電(王君妍)「(從南港工業區到石家莊)通行裡程縮短70公裡,通行費用減少20%,通行效率提高三分之一。」一組數據,形容了津石高速未來將怎樣「刷新」津冀地區公路通行效率。
  • 樞紐夢 騰飛夢 | 古井鎮無縫對接交通樞紐,全面融入「高鐵經濟圈」
    9月28日,江門大道南(東)線古井段左幅全線通車,使位於江門大道南(東)線的古井鎮與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的車距縮短至10多分鐘。「雙向八車道的江門大道,使古井鎮和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實現無縫對接,古井將與省內、國內更多地區得以『一站式』到達,快速形成『1小時交通圈』『N小時經濟圈』。」古井鎮黨委書記於津說,四通八達的交通給古井帶來的不僅僅是高速的物流效率,還有較低的物流成本,更可以進一步接受廣東乃至全國各地的經濟輻射帶動,為整個區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 【淮e評】強健「筋骨」,為淮安「樞紐新城」插上騰飛翅膀!
    市委七屆十一次全會提出,「十四五」期間,淮安將圍繞建設長三角北部重要中心城市,聚力聚焦打造「綠色高地、樞紐新城」。積極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既是發揮空間優勢的實際需要,也是打造「綠色高地、樞紐新城」的應有之義。啟動機場航站樓改擴建工程恰逢其時、勢在必行。作為城市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經濟發展的動能,機場建設的不斷升級,將更好地服務淮安轉型跨越發展,為「樞紐新城」建設插上騰飛翅膀。
  • 「淮e評」強健「筋骨」,為淮安「樞紐新城」插上騰飛翅膀
    市委七屆十一次全會提出,「十四五」期間,淮安將圍繞建設長三角北部重要中心城市,聚力聚焦打造「綠色高地、樞紐新城」。積極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既是發揮空間優勢的實際需要,也是打造「綠色高地、樞紐新城」的應有之義。啟動機場航站樓改擴建工程恰逢其時、勢在必行。作為城市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經濟發展的動能,機場建設的不斷升級,將更好地服務淮安轉型跨越發展,為「樞紐新城」建設插上騰飛翅膀。
  • 成都武侯區構建內通外聯綜合交通體系 提升城市能級水平
    而火車南站作為綜合交通樞紐和服務港口,是其向西部和南部交通集散的承載體,在交通上處於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對於提升對武侯區對外交通能力有著無法替代的對接作用。作為中心城區,「十三五」期末將有8條軌道交通線路途經武侯區內部,其中,3、9、10號線臨著川藏路,3、9號線是橫穿武侯新城功能區,交通非常便利。
  • 湖北7000億升級綜合交通:直飛五大洲 縣縣通高速
    「綜」與「合」:湖北交通進入組合發力新時代  記者 雷闖 通訊員 高斌  昨日的全省綜合交通體系建設電視電話會有些不尋常。  往年鐵、水、空、公、管(道)、郵等交通工作都是單獨開會部署,今年首次以「綜合」形式集中推進。  為何?
  • 廣東珠海打造珠江西岸航空樞紐,建設機場綜合交通樞紐投資80億
    據了解,珠海市緊抓大灣區建設世界級機場群的機遇,以建成珠江西岸航空樞紐作為目標,構建便捷高效的立體空間,建設複合型國際幹線機場。決定實施珠海機場T2航站樓及機場綜合交通樞紐工程。項目建成後,將可滿足珠海機場每年2500-3000萬人次客流量的需要。
  • 溫州之「橋」託起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
    溫州的對外交通,也不再「死(水)路一條」。  如今,伴隨著甌江上架起的一座座橫跨天塹的橋梁,溫州踏上了逐夢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的徵程。  昔日感嘆  飛機都從東半球飛到西半球了,汽車還在等輪渡  在甌江上造橋,是歷代溫州人的夢想。
  • 立體交通暢達八方 美好出行溫暖人心 「十三五」樂清綜合交通提交...
    站在「十三五」與「十四五」的交匯點上,梳理樂清交通發展取得的成績,更具有一個階段的承前啟後意義。5年來,樂清積極打造溫州北翼現代綜合交通樞紐,堅持大幹交通補短板、幹大交通惠民生,全市綜合交通面貌發生重大而深刻的變化,樹立了樂清綜合交通新形象,為樂清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強有力的交通保障。
  • 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即將開通運營!小編帶你搶先看!
    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即將開通運營!小編帶你搶先看!以後江門街坊外出,更加方便了!作為廣東第四大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不僅填補了珠西缺乏大型交通樞紐的空白,更將進一步激發江門發展潛能,改寫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地理格局。
  • 深圳14號線惠州段定了!附帶惠州大亞灣在售樓盤信息
    惠州段各站點附近樓盤綜合整理:(餘生淘樓編輯) 深圳14號線惠陽段有新消息了! 9月2日晚,交通運輸部發布了《交通運輸部關於深圳市開展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建設等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其中的幾條信息,再次讓惠陽人的朋友圈都沸騰了。
  • 「交通」三線環繞,站城一體化!光明城綜合交通樞紐即將開啟
    上周,光明君為大家分享了光明城綜合交通樞紐設計方案今天深圳地鐵對光明城綜合交通樞紐進行了更為詳細的介紹(光明城樞紐效果圖)(光明城樞紐交通線路規劃圖)(光明城樞紐周邊路網規劃建設情況)| 現有高鐵站位於站點中心 || 大型商業設施位於地鐵、城際連接站頂部 || 全新運輸博物館位於高鐵站橋
  • 元旦假期深圳陸海空鐵到發旅客164萬人次
    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公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1月1日至1月3日,深圳陸海空鐵四種交通工具共到發旅客164.78萬人次。其中,公路到發9.82萬人次;水路到發3.88萬人次;民航到發33萬人次;鐵路到發118.08萬人次。
  • 杭州蕭山機場站樞紐方案公示:打造成火車站與機場的新型交通模式
    2019年9月初,根據浙江省自然資源廳的信息,鐵路杭州蕭山機場站樞紐及接線工程的選址方案已經開始公示。這種公示其實並無太大的變數,簡單說來,就是要在杭州蕭山機場站建設一個鐵路樞紐(火車站),打造成火車站與機場的新型交通模式。
  • 2020年內完成這些,涉及臨沂綜合交通規劃!
    近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省財政廳、省生態環境廳負責同志介紹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重點項目建設工作情況。山東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王其峰在回答提問時說,今年是全省交通重點工程建設項目最多、規模最大、投資最多的一年,全社會交通建設計劃投資1842億元。
  • 剛剛,長沙機場改擴建暨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啟動!未來長沙機場長這樣
    湘 伴 導 讀 就在剛剛,湖南投資規模最大的單體項目——長沙機場改擴建暨綜合交通樞紐工程正式啟動。 省委書記許達哲宣布項目啟動,中國民航局黨組書記、局長馮正霖,省委副書記、代省長毛偉明在啟動儀式上講話。
  • 未來5年深圳交通全面開掛!西麗樞紐、平南鐵路令人期待
    未來3-5年深圳機場多航站體系形成,綜合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再也不用扛著大包小包去香港、廣州坐飛機了創新都市圈軌道交通和樞紐建設深圳10號線東延至東莞鳳崗、深圳14號線東延至惠州惠陽、深圳11號線北延至東莞長安、深圳22號線北延至東莞塘廈等跨市城市軌道項目納入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五期建設規劃並啟動建設。
  • 啟動建設,深圳3條地鐵通到東莞+1條通到惠陽
    西麗樞紐和機場東樞紐建設完成,形成可操作、可複製推廣的樞紐統一規劃、設計、建設、管理的一體化工作流程。 點評:深圳到東莞、惠州的軌道交通,特別是城際和地鐵,是關注度非常高的項目,也是建設深圳都市圈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