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風力發電的勢頭明顯不如光伏發電。最為主要的幾種清潔能源之一,它的未來究竟如何,世界都有不同的預測,尤其是風電人是最為關注的事情。
「中國石化新聞辦10月29日披露,中石化所屬新星公司將參與開發位於陝西大荔的分散式風電項目,總裝機容量20兆瓦,這將是中石化首個風電項目。今年3月,中石化提出了「一基兩翼三新」發展格局,「兩翼」之一即為貢獻更多的清潔能源,「三新」則包括新能源、新經濟、新領域。在新能源領域,著力建設以風光熱氫為引領的新能源體系。我國已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目標。根據不久前發布的《風能北京宣言》,為達到相應目標,「十四五」期間,須保證年均風電新增裝機5000萬千瓦以上。而在2019年,全國風電新增併網裝機僅為2574萬千瓦,這意味著我國風電裝機即將進入加速階段。」
近日看到上面一篇這樣的消息,心中的那份期待又突然增加了,感覺未來5年風電的發展成敗與未來的地位就在於此了。為什麼未來5年這麼重要,接下來簡單談談。
一、光伏的發展達到拐點
光伏在2021年將徹底來到平價時代,這個模式決定了光伏發展的趨勢,尤其是分布式光伏的發展,如果光伏的度電成本有了突破,那麼度電成本下的光伏發展要比風力發展快得多,資本市場也會傾向於導向光伏,這和風力發電的投資和政策以及市場狀態關係密切,本身其沒有優勢。
二、政策敏感節點到來
2019年,各地分散式風電核准出現了「爆炸式」增長,但截至當年年底,在全國風電累計裝機2.1億千瓦中,分散式風電裝機佔比不足1%,而同期分布式光伏佔光伏發電總裝機的比例已超30%。主要原因在於政策的條條框框太複雜,解讀的結果不確定,經過1年的實驗後,企業和政府部門都有了統一的意見,未來發展的基礎基本具備,如果2021年還是不能出現爆炸點,那麼說明風電真的不香了。
三、效率和成本控制的進步
在風機每年都會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發電效率的基礎上,通過各個風機企業的智能風機技術,可以大大提高風機設備的使用壽命,最長達到30甚至35年,這將大大降低度電成本。其次,將產品化思路從風機擴展到整個風電場,可以使得風電場的建設成本再降低30%,而超大規模風場的建設也會通過規模效應降低成本。行業預測風電加儲能度電成本三年後可低至0.2元/度,這意味著屆時煤電相比風電穩定可控的這最後一點優勢也將喪失。
隨著「十四五」規劃的出爐,相信能源電力的發展又會有新的趨勢和方向,最為能源人也定能趕上潮流的腳步,努力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