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能源需求的不斷上漲和環境保護的日益加強,讓清潔能源的推廣和應用已成必然趨勢。作為全球清潔能源投資第一大國,中國清潔能源的發展方式也在不斷進行變革。國家能源局日前印發《分散式風電項目開發建設暫行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鼓勵開展商業模式創新,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分散式風電項目開發;鼓勵項目所在地開展分散式風電電力市場化交易試點……
對此,多個省市紛紛響應,眾多社會資本密切關注,發展多年卻一直未見起色的分散式風電能否「捲土重來」?
打破「玻璃門」迎來新契機
分散式風電一般是指採用風力發電機作為分布式電源,將風能轉換為電能的分布式發電系統。其容量多在30—50兆瓦左右,布置在用戶附近,是一種小規模分散式的發電模式。
相對於傳統的風電模式,分散式風電的優勢顯而易見。但尷尬的是,我國分散式風電併網量只佔全國風電併網總量的1%左右,遠遠低於歐洲水平,發展水平也總體滯後於分布式光伏。
事實上分散式風電的概念在我國政策文件中早已提出:2010年出臺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中,就提到要鼓勵因地制宜建設中小型風電項目;2011年7月國家能源局又發布了《關於印發分散式接入風電項目開發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遺憾的是,分散式風電卻遲遲未能「開花結果」,甚至被認為「做不起來沒有出路」。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遠景創始人兼CEO張雷呼籲,我國分布式能源在開發、併網、交易等環節還存在諸多瓶頸,亟須打破體制「玻璃門」。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也認為,我國風電開發起步於西部,大型風電開發企業習慣於通過大規模投資進行集中式開發,單個分散式風電項目的規模小,投資成效相對較低,企業的積極性不高。其次分散式風電項目還在沿用集中式開發的審批要求和流程,導致效率低下,增加了前期成本。
此次《辦法》的出臺,則從分散式風電的規劃建設、併網管理、商業模式等方面給出了更加細緻的指導,內容較之前出臺的政策更加豐富,被業內人士看作分散式風電的「新風口」。
真正「火」起來還有長路要走
「建議地方能源主管部門牽頭設立『一站式』管理服務窗口和服務體系,建立與國土、環保、電網等單位高效協調的管理工作機制,優化分布式風電土地審批流程,允許分布式能源廣泛參與市場交易……」事實上,張雷提出的多項建議,在此次出臺的《辦法》中幾乎都有體現。
針對此前被行業詬病的審批流程繁瑣的問題,此次《辦法》明確表示,各地方要簡化分散式風電項目核准流程,建立簡便高效規範的核准管理工作機制,鼓勵試行項目核准承諾制及建立「一站式」服務體系,降低項目前期成本。
有分析認為,作為典型的事後監管方式,「核准承諾制」可以看作是國內項目核准的重大進步。這意味著政府職能從管理項目向提供服務轉變,將項目開發經營權真正交還給企業。與核准制相比,「核准承諾制」的實施將使分散式風電項目核准所需要的流程、時間大幅縮減。
有了政策,還要有細則和模式。在黃河上遊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海西新能源發電部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楊永福看來,理想和現實之間還有不少「坎」需要跨越。
「應真正實現政策鬆綁,像支持分布式光伏一樣為分散式風電提供更寬鬆的政策配套。目前,在部分地區,分散式風電項目仍需要交納政府基金及相關附加稅,而分布式光伏項目並無此稅項;此外,分散式風電持續健康發展,還應從加強規劃管理、加強併網管理等方面協同推進。要讓方方面面的積極因素參與到分散式風電的熱潮中,還有一段長路要走。」楊永福說。
商業模式創新或是突破口
「北方找網,南方找風」。由於中東部地區靠近用電負荷,消納能力相對強,在業內看來,中東部低風速區域將成為分散式接入風電項目建設的主戰場。
除了有利於推進能源轉型,楊永福認為,對於中東部地區來說,分散式風電項目的特點和優勢還可與鄉村振興戰略緊密結合,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公開資料顯示,中國有近70萬個行政村,如果有30萬個行政村採用分布式能源,市場空間將非常大。
此次《辦法》也提出,要全面拓寬應用領域,鼓勵分散式風電項目與太陽能等各類能源形式綜合開發,與生態旅遊、美麗鄉村、特色小鎮等民生改善工程深入結合,與智慧城市、智慧園區、智慧社區等有效融合,為構建未來城市(社區)形態提供能源支撐等。
對於告別「野蠻生長」階段,亟需提升發展質量和優化布局的中國風電產業而言,發展分散式風電已成為提高風能利用率,推動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此次《辦法》中,除了對應用領域拓寬的要求之外,還提出鼓勵各類企業及個人作為項目單位,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投資、建設和經營分散式風電項目,鼓勵開展商業模式創新,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分散式風電項目開發,充分激發市場活力。
社會資本的流嚮往往是市場發展的風向標。在業界專家看來,在風電投資正從集中式開發為主的「三北」地區向外轉移的大趨勢下,這些舉措為企業和投資者入手分散式風電項目注入了更強的內生動力。同時創新的商業模式不僅有利於形成能源領域交融共同的深度合作,還有望促進多個產業間的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