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反應堆聽起來應該是一個非常尖端的詞彙,可是你相信20億年前就有核反應堆嗎?難道20億年前真的存在過高度發達的史前文明?
1972年5月,法國一座核燃料處理廠的一名工人注意到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當時他正對一塊鈾礦石進行常規分析,這塊礦石採自一座看似普通的鈾礦。
與所有的天然鈾礦一樣,該礦石含有3種鈾同位素──換句話說,其中的鈾元素以3種不同的形態存在,它們的原子量各不相同:含量最豐富的是鈾238;
最稀少的是鈾234;而人們垂涎三尺,能夠維持核鏈式反應(chain reaction)的同位素,則是鈾235。在地球上幾乎所有的地方,甚至在月球上或隕石中,鈾235同位素的原子數量在鈾元素總量中佔據的比例始終都是0.720%。
不過,在這些採自非洲加彭的礦石樣品中,鈾235的含量僅有0.717%!儘管差異如此細微,卻引起了法國科學家的警惕,這其中一定發生過某種怪事。
進一步的分析顯示,從該礦採來的一部分礦石中,鈾235嚴重缺斤短兩:大約有200千克不翼而飛——足夠製造6枚原子彈。
最終,研究人員在奧克羅和鄰近的奧克羅班多地區的鈾礦中,確定了16個相互分離的區域——20億年前,那裡的真實環境,居然與黑田和夫描繪的大致情況驚人地相似。
儘管這些區域早在幾十年前就被全部辨認出來,但是遠古天然核反應堆運轉過程的種種細節,直到最近才被我和同事徹底揭開。
雖然Alex P. Meshik抽絲剝繭的分析過在非洲發現的21億年前的核反應堆是如何演變和生存下來的,但是仍然不能滿足人類對未知事件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