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今晚12點,新年的鐘聲敲響,關於2020年的種種就將被拋在身後啦。
期待著元旦假期,期待新年的到來,相信有的小夥伴和本花一樣,在跨年夜已經購買了一張電影票,等著赴宮崎駿的約——
這是繼《龍貓》、《千與千尋》後,又一部與中國影迷見面的吉卜力動畫電影。
宮崎駿特地為中國觀眾手寫寄語:「2020辛苦了,2021一起加油吧!」
官方也邀請插畫家@張漁Yu、@李星明 和漫畫家@阿梗木葉筆記繪製出了數張唯美可愛的海報。
沒想到經歷了種種不容易,在2020年盡頭迎接我們的,是波妞這只可愛的小人魚。
每當想起她不顧一切地衝向海浪的彼端,就有了繼續向前的勇氣。
01返璞歸真的匠心之作
相比起《千與千尋》、《幽靈公主》、《天空之城》等,《懸崖上的金魚姬》的故事題材更為簡單一些,乍一看像是低齡版的《海的女兒》。
可就是這樣最簡單的題材,背後卻下了極大的苦心。
電影的配樂使用了90人交響樂團來演奏,
所有的背景畫面都是水彩畫風格的,為此純手工繪製17萬563張圖,是《千與千尋》的1.5倍之多!
顛覆動畫界「在水裡必須改變顏色」的常識,只為更生動地詮釋角色,
諸如此類的「顛覆」,還有許多。
本花以為,從1988年《龍貓》,到2008年《懸崖上的金魚姬》,導演宮崎駿在這個特殊的時間點上創作出波妞和宗介的故事,對於他自己而言,應是意義非凡的。
長達4年的製作期內,當時已年近70歲的宮崎駿導演每天堅持畫12個小時,每個鏡頭都耗費了極大的精力作畫,儘管當時他的手已經用不了硬鉛筆,不得不使用特殊的軟性鉛筆。
這一切只為完成一次對純粹的回歸,講一個大朋友和小朋友都會喜歡的故事。
當時有人問宮崎駿:「現在CG已經進入了全盛時期,為什麼不用CG製作?」
宮崎駿的回答很有個性:
「我在街上遇到過一個木屐店主,他說雖然很多木屐店都倒閉了,但不是所有的都會倒閉,總有一兩家會留下來,堅持到現在,反倒是有更多客人到這家店去,所以我們不想放棄用鉛筆畫畫。」
拜手繪所賜,整部電影就像是一本色彩明豔的畫冊。
久石讓的音樂更是四年磨一刀,扣人心弦。
因此,動畫中人物之間那像陽光下的海浪一樣明晃晃的愛戀,在多方演繹下格外動人。
正是這樣「任性」的堅持,讓吉卜力電影一次又一次地打動了我們。
這部片子斬獲了2008年的票房冠軍,還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動畫安妮獎最高榮譽的提名。
12年過去,豆瓣上33萬人打出了8.5分的高分。
它沒有艱深的寓意,沒有高端的畫風,可是當你看過之後,就再也忘不了一條叫「波妞」的小人魚,也忘不了她的故事。
02風口浪尖上的波妞
一條饅頭臉的小人魚,在一次漲潮中被衝進了玻璃瓶中無法脫身。
住在海邊的男孩宗介將她解救出來,並把她帶回家餵養,給她取了一個可愛的名字——波妞。
由於爸爸是海員,長期出海,宗介和媽媽理莎相依為命,小小年紀就懂得承擔一部分家庭責任,波妞的出現,為宗介的生活帶來了許多快樂。
因為一次無意識的舔舐了宗介的傷口,吸了人類血液,波妞長出了四肢,變成了半人魚,她喜歡上了宗介。
而沒過多久,波妞的父親,魔法師藤本發現波妞失蹤後,使用魔法把她帶回去。
波妞再次出逃,結界被打破,海面上掀起巨大的浪潮,狂風暴雨席捲而來。
為了讓波妞變成真正的人類,守護海邊的和諧安寧,宗介和波妞緊牽著手,共同踏上冒險的旅途。
2008年,估計誰也沒想到宮崎老爺子在推出《天空之城》、《幽靈公主》、《風之谷》等多部意義深刻的作品之後,讓兩個五歲左右的小朋友來談戀愛。
甚至沒看過的小夥伴,也偶有耳聞「波妞喜歡宗介」。
愛是文藝創作永恆的主題,在《懸崖上的金魚姬》中,波妞和宗介之間的愛並不是唯一的感情描寫。
比如宗介的媽媽理莎對家庭的愛,
丈夫長期在海上漂泊,理莎展現出令人欽佩的獨立堅強,兼顧工作與家庭,沒有一句怨言,讓丈夫可以安心地出海。
而當宗介爸爸的船駛過家附近的海域,他便用船燈做暗號,告訴理莎「我愛你」。
儘管沒有什麼直接的互動,但一方是數年如一日地付出,一方是跨越海域的告白 ,正是這種細節,讓他們之間的愛於細微處彰顯深刻。
又比如波妞的父母,
波妞父親藤本原本是人類,出於對海神曼瑪蓮和海洋的愛,在目睹了人類對海洋的汙染後,將自己從人類族群中剔除,成為守護海洋的魔法師。
波妞的媽媽曼瑪蓮,則像大海一樣,對萬物懷有包容的愛。
相比大人之間的愛,波妞和宗介可以說是「小孩子過家家」,但不管是理莎還是曼瑪蓮,都沒有把這件事當做兒戲,而是尊重和支持他們。
宮崎駿的神奇之處在於,他使人願意相信,波妞和宗介之間的感情是愛,只不過比成年人之間的愛更純粹,也更勇敢。他告訴我們:在愛裡,大人可以是小孩,小孩同樣可以是大人。
03獻給孩子,更是獻給大人
故事中的主角小男孩宗介,是宮崎駿以他兒子宮崎吾朗5歲的時候作為原型創作的。
與動畫中不同的是,宮崎駿與宮崎吾朗的父子關係其實並不充滿溫情。
一個不甘於埋沒在父親陰影下的兒子,和一個要求嚴格、頗有些「恨鐵不成鋼」的父親,夾在數十年來產生的隔閡裡。
鈴木敏夫說宮崎駿認為父子關係變差的最初原因是兒子五歲時「缺乏陪伴」。
當時宮崎吾朗正處於最需要家長陪伴的年齡,父親卻因為埋首於工作,疏忽了對兒子的陪伴。
這段平淡生疏、甚至有那麼些「糟糕」的父子關係,是橫亙於宮崎父子之間的心結。
在影片裡,我們看到了小男孩宗介的勇敢與善良,看到他一步步長大,被大家的愛包圍。
或許宮崎駿日復一日畫下那麼多水彩畫稿,想借這一部作品把他認為最好的故事,講給當年那個5歲的兒子聽。
他想向兒子表達他的歉意,也試圖與過去那個不稱職的自己和解。
他也把自己對於「家」的看法,對於愛與責任的思考,對於海與生命的熱愛,借這個溫暖的童話宣之於口,傳達給無數的家庭:
那些勇敢撐起生活的大人啊,風浪再大,也會有溫柔懷抱將你接住。獨自遠行,也永遠有一盞燈為你守候。
-THE END-
JC Store
輕薄透氣,觸感柔軟,簡約時尚,日常通勤,旅行逛街,一包多用!
——「極簡少女帆布包」,大大的包身內裡足以裝下你的所有好心情,帶著一顆極簡的心去看風景、品人生。
擁有名為「愛」的魔法,就不必害怕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