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片系列《紅衣小女孩》是臺灣近十年來最叫好叫座的電影,《紅衣1》和《紅衣2》分別包攬了15年和17年臺灣本土電影的年度票房冠軍。
《紅衣》系列取材於臺灣都市靈異傳說「紅衣小女孩」,賦予這個恐怖形象新的故事背景,並融入了關於「愛」的主題。
從恐怖程度和故事性來說,這兩部電影其實做得並不高明,只能說是兩部勉強及格的恐怖電影。
它之所以受到歡迎取得高票房和好口碑,是因為做出了創新。
眾所周知,華語恐怖電影在內地基本都是以「精神問題」或者一場夢潦草收尾。
這種「藏著掖著」的電影在恐怖程度本身就大打折扣,故事性更不必說了,從開頭觀眾已經知道結局了,何來的趣味可言。
因此內地的恐怖迷們更期待港澳臺的「純正」鬼片,實打實的鬼怪驚嚇才叫刺激,看完之後回味無窮才是真正的恐怖片。
而《紅衣》系列不僅有「鬼」,還有神魔的存在,跳出了一般的「冤魂索命」的套路,向觀眾展示另一類型的恐怖電影。
兩部《紅衣》可以看出導演大概的構想,那就是在恐怖電影中融入本土的民俗風情,用傳統的文化來打造最具中國特色的恐怖電影。
於是去年年底又推出了《紅衣小女孩外傳》,正式開啟了臺灣的「魔神仔」電影宇宙。
「魔神仔」是流傳在臺灣福建一帶的民俗傳說,它的個子很小,會模仿熟人的聲線呼喚你,還能迷惑人的心智,如果應聲,就會被它抓走,紅衣小女孩就是魔神仔之一。
在《紅衣》系列中不僅出現了魔神仔這樣的精怪,還有正統的神明——虎爺。
相傳鄭成功收復臺灣時遇到魔神仔在蘭潭作祟,便請了虎爺來平亂,因此對付魔神仔常常會請虎爺。
這部外傳講述的就是關於虎爺的故事:
《人面魚:紅衣小女孩外傳》
本片的故事線在《紅衣小女孩》之前,《紅衣2》中被虎爺附身的乩童俊凱在本片中還是個小朋友,他的爸爸就是上一任乩童。
故事的開始,有三個男人在森林裡釣魚,並當場燒烤分食,此時遠處傳來了一個悽異的聲線:
「魚肉好吃嗎」
再一看,那條已經被炙烤的魚還在呼吸著,三個男人兩個當場領了便當,還有一個被黑氣附體,回家殘殺了一家五口後被警方逮捕。
無數媒體緊盯著這樁案件,嫌疑人口口聲聲說著要找虎爺,警方無奈只能找到男主角志成來幫忙,志成決定用「炸魔神仔」的方式來解決。
來廟裡拍攝民俗微電影的家豪聽見了他們的談話,想要拍到更神秘的畫面,於是打算偷偷去拍攝。
志成因為痛失愛妻,一直放不下執念,心思不夠正,所以虎爺已經很久沒有上身,這次對付這個人面魚也險些不敵,要眾弟子一起幫忙,才勉強捉住。
把人面魚驅在魚身上後,立即油炸,把魚丟到了垃圾桶。家豪尾隨著,看到被油炸後的魚嘴裡又吐出了一隻活的小魚,便把它帶回家中飼養。
一個熊孩子的作死舉動,拉開了陰謀的序幕。
事件的起因存在於嫌犯的家庭,嫌犯原來還有一個兒子,因為生了怪病,皮膚就像鱗片一般。
因為怕兒子給他丟臉就一直關在地下室,動輒打罵,甚至最後還殺了親生兒子拋屍到深山。
兒子心有怨念,被魔神仔之母煞魔神利用,變成了人面魚,讓他成功復仇,並引出了虎爺,一報當年被虎爺封印之仇。
這場三百多年前的恩怨,又牽連了志成和家豪兩個家庭。
家豪的媽媽因為離婚鬱鬱寡歡,常常需要去看心理醫生,正是最容易被附身的體質,於是人面魚就附身家豪媽媽,大搞破壞。
家豪看到媽媽越來越不正常,還生吃活魚,才意識到自己闖下大禍,為了救媽媽,帶著小魚找到了志成,請求他驅魔。
志成的兒子俊凱常常能夢到一些怪異的事情,他一早就夢到了煞魔神和虎爺的對決,預感爸爸有危險。
但是志成為了所有人的安危,隻身來到魔神仔的領地,單挑煞魔神。
這一次他終於放下了執念,親手打破了妻子的幻象,危急時刻召喚虎爺對付煞魔神,力竭而亡。
電影的最後其實並不是「神」拯救了大家,而是「愛」。
家豪用愛喚醒了母親,驅走了附身在母親身上人面魚,母親重新振作了起來好好生活,不再疑神疑鬼。
志成也因為對俊凱的愛,用盡最後的氣力請來虎爺附身收拾煞魔神,拯救眾人。
所以這部電影的重點更偏向劇情,用在其他的地方心思就少了,恐怖橋段可以說老套又小兒科。
整部電影的驚嚇點幾乎全是「回頭殺」,讓觀眾的注意力被眼前的怪異事物所吸引,然後主角一回頭,拉一個恐怖特寫,企圖達到猝不及防嚇一跳的效果。
這種手法用一次新鮮感就過了,再多就會讓觀眾麻木,但是這種「回頭殺」貫穿了整部電影,用一句過時的話來說就是:
「我的內心毫無波動甚至還有點想笑」
這句話也是表妹看完這部電影的感受。
首先作為一部恐怖電影,最重要的就是要嚇人,但是這部電影沒有一個地方讓表妹覺得恐怖,回頭殺對於看慣恐怖片的觀眾來說簡直就是小兒科。
甚至還不如片尾彩蛋關於《紅衣2》中,警察被假楊丞琳騙到森林,看到了幾個魔神仔,回頭發現楊丞琳已經消失的片段來得恐怖。
而且恐怖妝效也不怎麼用心,徐若瑄飾演的家豪媽媽被附體後的樣子,和《紅衣2》中許瑋甯完全不能相比。
其次,故事雖然都是關於紅衣系列「愛」的主題,但是劇本過於煽情,強行升華愛的力量,弱化了魔神仔設定。
劇本爛俗,節奏也把握不當,前期鋪墊人面魚的故事,最後突然轉折到虎爺大戰煞魔神這樣無釐頭的故事,抓不住故事的重點,墊底成為《紅衣小女孩》系列最差的電影。
要說優點也是有的,那就是魔神仔宇宙基本確定了特色——本土民俗。
在這部電影中體現了大量民俗文化,閩南語原汁原味的咒語、充滿宗教感的道具還有專業的術語,還是讓人感到新鮮。
比如志成提出的「炸魔神仔」就是字面意義上的「油炸」,能夠讓鬼怪永不超生,在林正英的殭屍電影中也曾出現過。
這樣古老的除魔手段出現在嚴肅又現代感強烈的電影中,雖然略微讓觀眾有些出戲,但也帶來了新舊時代的文化碰撞,增強了儀式感。
不過這個最大的特色還是被煽情的劇本掩蓋了,沒能發揮出優勢,尤其是虎爺大戰煞魔神的片段。
本應該著重刻畫虎爺的英武,但是虎爺真身只出現了十幾秒,與煞魔神肉搏一下就消失了,更多的篇幅被用來描述志成的回憶殺,走向了煽情。
如果紅衣系列要發展成專屬於臺灣片的恐怖電影宇宙,就像林正英的殭屍宇宙之於香港恐怖電影的存在,還是應該發揮出魔神仔的優勢,著重體現民俗文化。
畢竟民俗才是吸引觀眾的特色,殭屍電影被人銘記的也是林正英收服殭屍的英勇和宗教感滿滿的服化道,而不是故事。
本文主筆|表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