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本世紀最壯觀、時間最長的一場日全食天文奇觀將出現;屆時將吸引眾多的市民注目觀賞。市天文科普教育協會理事長吳志倫教授昨日特別提醒,市民在觀賞日全食時,一定要選擇好正確安全的觀測方式,而即使觀測方法正確,連續觀看也不宜超過一分鐘,否則極易給眼睛帶來永久傷害。
六種錯誤觀測方式1.不少人認為可使用墨鏡或太陽鏡觀賞,這其實是最危險的觀測日全食方法之一,墨鏡或太陽鏡不是專門為觀測日全食設計,直接用其觀測日全食一樣會傷害眼睛;2.使用曝光過的相片底片觀測,會由於底片製作水平不一樣,底片曝光程度不一樣,不能完全保證觀測安全;3.蠟燭燻黑玻璃這種土方法,由於燻黑程度、玻璃片厚薄等不均勻的問題,不能完全保證觀測安全;4.使用X光底片,不能有效過濾紫外線和紅外線,也不安全;5.有人將倒入墨汁的水用於觀測,儘管水已變成了黑的背景,但仍然會將較多的太陽光反射到觀測者眼中,且觀賞效果較差。
6.用軟盤磁芯觀測,紫外線強度依然很大,容易傷眼。
六種正確觀測方式1.用電焊護目鏡看。電焊護目鏡本就是在強光下保護眼睛的,用它直接看太陽就可以;2.小孔成像法。兩張白紙,一張白紙上穿一個整齊的圓形小孔,一張對著太陽,一張放在小孔後面,讓太陽光通過小孔在另一張白紙上成像;3.樹蔭觀察法。在日食的時候,樹蔭的縫隙就會成為天然的小孔,在樹蔭底下的小亮點都是太陽的小孔成像;4.用日食眼鏡看。市場上很多日全食專用觀測眼鏡出售,但一定要注意選擇質量好的正規產品;5.望遠鏡投影法。千萬不要拿著望遠鏡直接看太陽,如果用望遠鏡直接看太陽,一定要用濾光鏡;6.用照相機看。如果沒有濾光片,直接從取景框中觀察日食也會傷害眼睛,千萬不要嘗試。
相關7月22日的日全食美景,不僅是普通市民觀賞的對象,更是眾多攝影愛好者們拍攝珍貴天文奇觀素材的絕佳機會。為了讓大家能更好的拍攝到自己滿意的日全食畫面,記者昨日專門請教了市攝影家協會專家周科佩,他為攝影愛好者提供了專業的拍攝指導。
周科佩表示,天文攝影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相機直接拍攝。許多照相機的長焦端都可以拍到較大的太陽圖像,那麼在非全食階段,只需要將濾光片罩在相機鏡頭前就可以輕鬆拍攝。至於全食階段,直接用相機對著太陽那裡拍就行了。因日食開始和結束時太陽的位置會差異很大,取景時就要保證日食開始時太陽位於畫面左側,日食結束時太陽位於畫面右側,並且日食全程都能在畫面上。
有條件的朋友還可通過望遠鏡進行拍攝,拍攝時的望遠鏡最好安裝在具有電動跟蹤功能的赤道儀和三腳架上。基本方法有兩種:一是放大攝影法。直接用相機對著目鏡裡的像拍照即可。二是直焦法。必須使用數碼單眼相機,將相機的鏡頭拆掉後,再把望遠鏡的目鏡拿掉,然後將數碼單反的機身和望遠鏡的主鏡通過轉接環接到一起,相當於用望遠鏡直接當相機的鏡頭。直焦法最關鍵的裝置就是連接相機和望遠鏡的接環。這種接環在天文器材專營店可以買到。
此外,用攝像機加濾光片拍攝日食過程也是非常好的觀測手段。攝像機一般都能比較正確的自動對焦和設置曝光參數。實在不行,就改為手動設置曝光參數,並手動對焦到無窮遠。由於視頻的拍攝是連續的,因此我們只需要開始拍攝,然後就可以不怎麼管它了,只需要過一段時間調整一下攝像機的方位以保持太陽在畫面中。
記者 楊波 劉真 實習生 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