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進化論的角度來看待人類的婚姻制度

2020-09-19 逸趣讀書

(如是我聞)

進化也可以是一件很快的事情。早在進化論問世之前,毫無生物學素養的園丁和飼養員們就培育出了很多新奇的動植物品種。人工育種可以把自然選擇向著我們想要的方向引導,這不是逆天行事,而是順水推舟。

其實真要解決這個問題,有一種順應自然之道的方式會很有效,連順水推舟都不需要,那就是廢除婚姻制度。我們必須認識到婚姻制度實在太逆天了,必須廢除才好。

我們看看自然界,雄性為了爭奪交配權,總要和其他雄性奮勇競爭,最後的結局常常是贏家通吃,壟斷一個族群裡的全部雌性。而那些落敗的雄性,如果不能捲土重來,或者不能偷偷摸摸地和某個雌性發生姦情,就不可能留下後代。這就意味著,只有最強的雄性才能留下後代。每一代都遵循這樣的規律,這個物種的「人口素質」就會不斷得到強化。

我們在黑猩猩的社會裡還會看到這樣的情景:新上位的雄性會殺掉所有的幼年黑猩猩,那情形正如人類社會裡的改朝換代。

在經濟學裡,最為基礎性的概念就是稀缺。因為資源永遠是稀缺的,所以才有如何配置稀缺資源的問題。如果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理解社會問題,我們就會發現,對於雄性來說,雌性,尤其是又漂亮又能生育的優質雌性,永遠都是最為稀缺的資源。雄性對許許多多資源的爭奪,本質上都是爭地位,而爭奪地位的本質,就是爭奪雌性,有了更高的地位才有更高的交配資格。如果把優質異性看作稀缺資源的話,那麼根據科斯定理,誰用得更好就歸誰,這最自然不過。

人類社會的自然狀態正是這樣的,即便到了大社會的時代,皇帝有三宮六院,大戶人家有三妻四妾,窮人討不到老婆。基督教社會雖然要遵循一夫一妻的神諭,但國王、領主和主教們總還是有很多公開或半公開的情人,相應地也就有很多的私生子。

如果徹底廢除婚姻制度,扯掉最後一塊遮羞布,任憑所有人以最自然的方式選擇配偶,似乎不難達到優化種族的效果。當然,這樣的社會很有必要設置一些低檔、廉價的紅燈區,甚至可以有一些政府補貼,這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治安隱患。

但是,為什麼沒有人這樣做呢?

道德當然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但顯然不會是最重要的。要理解這個問題,我們就必須理解婚姻的本質。那麼婚姻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呢?

前些年熱議新婚姻法解釋的時候,很多人說婚姻的本質是愛情。當然不是,愛情並不需要婚姻,需要靠制度和法律來保障的愛情肯定不是愛情。

純潔的愛情不需要承諾和法律條文的保障,不需要證書和律師,不需要任何財產分配的方案。在現實生活中的情婦都知道,如果情人來到自己的身邊,那是因為他們願意來,而妻子們想的則是,丈夫除了和自己相處之外再不會有什麼別的選擇了。作為丈夫,一個人也許仍然愛著自己的妻子,也許已經不愛她了,但他們還必須在一起生活,因為婚姻已經把兩個人束縛在一起了。對情婦而言則不是這樣,她想知道的是,她的魅力是否還對那個男人有效,而非法關係的維繫正是愛情存在的證明;那個男人一定是崇拜自己才行,否則的話就不會為自己冒上這樣的風險了。女人或許會欺騙自己——也許她愛上的男人只是喜歡冒險,就像自己喜歡被誘惑一樣——但她可以告訴自己,當那個男人在和自己待在一起的時候,完完全全都是出於自願。兩人之間的阻礙越多,也就證明了男人對自己的愛情越深。」

當然,這在今天絕對會是引發眾怒的觀點,但它也真的道出了婚姻的本質。

是的,本質上說,婚姻是一種財產制度,財產繼承問題才是婚姻當中的頭等大事。正是因為這個緣故,即便是三宮六院的皇帝,正式妻子也只有皇后一個,而不會把所有妃嬪都封為皇后。只有皇后生的兒子才是嫡子,只有嫡子中的長子才有公認的繼承權。所以制度性的婚姻,一定是伴隨著私有制而來的。於是,即便是一對真正懷有純粹愛情的情侶,為了他們的愛情結晶能享受到無可置疑的繼承權,也會心甘情願地踏入婚姻的庸俗殿堂。

反過來也就意味著,在完全公有制的社會裡,婚姻制度沒有存在的必要。

佔有最多社會資源的精英們肯定不願意和窮人共產,而私有財產既然必須保留,婚姻制度也就只能無可奈何地保留下來。當然,就算你很明白婚姻只是副產品,結婚的時候也必須尊重「神聖的婚禮」。

1869年,英國《自然》雜誌刊發一篇署名「H」的文章,題為《達爾文主義與國民生活》,從「進化速度」這個很學術的角度出發,漸漸觸及「國民生活」這個很敏感的社會議題。

英國的《自然》和美國的《科學》是歷史悠久的兩大頂級學刊。直到今天,誰要是在這兩份刊物上發表一篇文章,無論如何都是一件很露臉的事情。但這位H先生偏偏隱匿真身,這也難怪,他講的內容太過敏感了,不知道有多少人會舉起道德的大棒喊打喊殺。

文章一開始就說,達爾文的進化論雖然很重要,但人們還是沒有充分意識到它真正的重要性。我們知道,既然最適應當地環境的生物一定在物競天擇當中成為贏家,那麼一種高級生物之所以生存下來,進化的每一步都必須依賴以下三個條件:

第一,一個變種出現了,比那些未曾發生變異的同伴們更適應周圍的環境。

第二,它在死亡之前有足夠的時間和異性交配,生育後代。

第三,它的交配對象一定足夠合適,以確保它的優勢性狀不會被中和掉。

搞過人工育種的人對這些內容都不會陌生,因為人類改良動植物品種,用到的方法就是控制好這三個條件。控制得當,進化就發生得很快。所以家養動物的進化速度明顯快過野生動物,我們人類的進化速度介於兩者之間。在《物種起源》出版的9年之後,《達爾文主義與國民生活》刊發的一年之前,達爾文發表《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以寵物貓和寵物狗的品種作為切入點,專門研究過這個問題。

這是不是可以導出什麼結論了呢?

既然動物和植物可以被我們優化品種,我們為什麼不可以自己優化自己的品種呢?

H先生痛心疾首地陳述如下觀點:長期以來,我們在婚配問題上太任性了,但既然我們已經清楚了進化論的原理,就應該把這種先進的科學知識應用到我們的生活當中,通過立法或非立法的手段改變我們生活的環境,讓智力和體能更優秀的人有更合適的發展空間,促進更高等的個體彼此婚配,多生多養。國會應當充分認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肩負起引領民族發展方向的責任。

因為明智的貿易政策,英國已經在工業生產和海外貿易方面有了繁榮興盛的局面。但是,其他國家有樣學樣,已經紛紛趕上來了,英國原有的核心優勢已經越來越靠不住了,在未來的國際競爭裡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人口素質。人口素質表現為民族特性,民族特性當然有一部分是自然環境造成的,但也有相當一部分是由政策法規的環境造就的。

H先生拿當時的愛爾蘭人舉例:愛爾蘭的主體經濟是農業,礦藏資源不如英格蘭豐富,這是先天上的不足,但這個先天不足比起後天的不利因素來就不算什麼了。英格蘭對愛爾蘭長期的高壓統治造就出愛爾蘭人對壓迫者的刻骨仇恨和性格裡的驚人隱忍。這兩種特性不斷地自我複製,只要外部環境不變,就會在年復一年中同化更多的人。儘管在大半個世紀之前,英格蘭人就已經在愛爾蘭廢除了以往那些苛政,但人們還是可以在愛爾蘭人身上看到那兩種很醒目的民族特性。

相反的例證是美國人。美國人從一開始,身上就帶著英國人的民族特性,而數百萬超出各個種族人口平均水平的移民極大強化了這些特性,新大陸幾乎無限的土地資源特別激發出他們身上自強不息、自力更生的情操。

H先生如果生活在今天,一定會饒有興味地探究朝鮮和韓國在民族特性上的差異,重要的是,要看看這種差異是不是可以被遺傳的。

這是1883年,達爾文去世的第二年,弗蘭西斯·高爾頓發表名著《人類的才能及發展》。在這部書裡,高爾頓從希臘語當中表示「優秀」的「eu」和表示「生育」的「genics」拼合成「eugenics」,中文翻譯成「優生學」,它很可能是近一個世紀以來對人類的生死存亡影響最大的一門學科,很多重大的社會思潮與社會事件都可以或明或暗地關聯到高爾頓身上。

1822年,弗朗西斯·高爾頓出生於英國一個顯赫的財閥家庭,自幼就以「神童」聞名。在這位小神童長到16歲的時候,父親安排他學醫,但手術臺上的景象把他嚇得掉頭就跑。看來學醫是一條可怕的荊棘路,人生到底應該何去何從,不如去請表哥指引一條明路。

當時高爾頓的表哥剛剛隨著皇家海軍小獵犬號完成了一趟環球科考,在心力交瘁之下勸慰這位小自己13歲的表弟:「數學才是你的方向。」

當你聽到「小獵犬號」和「環球科考」,是不是已經想到了這位表哥的身份呢?

是的,他就是查爾斯·達爾文,這一家人的三親六戚當真稱得上滿門忠烈。

高爾頓於是去劍橋大學攻讀數學,但太不適應那裡的學習氣氛,很快就病倒了。一個學無所成的人將來到底能做什麼職業,這種問題稍稍想想就會令人陷入無盡的憂慮,但是,命運的轉機在毫無徵兆中出現了:在高爾頓22歲那年,父親去世,留給他一筆豐厚的遺產,使他不靠李笑來老師的指引就一步踏上了財富自由之路。從此再沒有人約束他,他可以自由自在地去過自己想過的日子。

斯賓塞是靠叔父的遺產,達爾文是靠啃老,卡文迪許是靠家族遺產,迪斯累利傍上了富婆,如今高爾頓竟然又是一個年紀輕輕就有大筆遺產可以揮霍的人,怎不讓寒門子弟血灌瞳仁,暗恨王侯將相確實有種呢?

遺產確實是推動西方文明發展的一大助力,但之所以很多人在年輕時代就能夠獲贈遺產,使自己能在最好的年紀發揮最大的創造力,這還必須仰賴另外的一大助力,那就是普遍低下的醫療水平——就連金字塔尖上的富人也難免英年早逝。如果醫療水平高,人均壽命長,青年才俊普遍要熬到中年以後才能獲得遺產的話,文明發展的腳步一定會放緩許多。

相關焦點

  • 人類的演變:達爾文的進化論,人類如何進化?
    大家好,我是宋傑,小編現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人類的演變。「有了人,我們就有了歷史。」人類社會的歷史是從原始社會開始的。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1744-1829)在1809年發表了《動物哲學》一書,廣泛探討了動物界的進化,指出高等動物起源於低等動物,人類來源於人猿,在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系統的進化論。可是在教會勢力嚴密控制下的歐洲,他當時還不能提出令人信服的證據駁倒他的反對者。
  • 這是偽科學還是真理論,我們需要科學看待進化論,現代人類在進化
    ,很多朋友第一印象就是「猴子」變成人,人是「猴子」來的。其實進化論不是單說人類起源,這是非常深奧的科學理論,進化論不能確切地告訴我們生命是如何在地球上起源的,但是它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生命,從起源開始是如何多樣化的,也就是說進化論能幫助我們,從世界各地的化石中了解古代生物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現在的。地球上的生命,從單細胞變形蟲到海豚,再到人類,所有健康的動物和植物都可以繁殖。
  • 人類就是人類,人類根本不是由猿進化來的(質疑進化論)
    人類就是人類,人類根本不是由猿進化來的(質疑進化論)我們人類就是我們人類,人類根本不是由猿進化來的。人類就是人類,人類根本不是由猿進化來的(質疑進化論)其實達爾文的進化論也只是一種假說,而在科學界裡面對於進化論一直也都是有爭議的
  • 人類就是人類,人類根本不是由猿進化來的(質疑進化論)
    人類就是人類,人類根本不是由猿進化來的(質疑進化論)我們人類就是我們人類,人類根本不是由猿進化來的。人類就是人類,人類根本不是由猿進化來的(質疑進化論)其實達爾文的進化論也只是一種假說,而在科學界裡面對於進化論一直也都是有爭議的
  • 人類還在進化嗎?從進化論角度談精神建設
    人類未來都是這個樣子嗎?圖3:福布斯排行榜前25人果真如此?讓我們再思考一下進化論的本質吧。進化論中,為什麼基因的地位如此之高?在動物中,種群的核心競爭力是尖牙利爪,是高度特化的身體器官;在動物的種群中,基因可以高度自由的交流。因此,達爾文將基因作為動物,乃至物種的核心競爭力。也因此,基因的地位變得如此重要。但在人類社會中,個體的核心競爭力難道是尖牙利爪嗎?
  • 李銀河:婚姻式微——婚姻制度最終會走向消亡
    ,探討了關於婚姻制度終將消亡的話題。 給了大家耳目一新的視角,「婚姻制度將來都要不存在了,還催我結婚、生孩子幹什麼呢?」。 「婚姻制度即將消亡」這麼說其實並不準確,應該是:婚姻制度開始式微,開始走向下坡路了。
  • 性選擇已成為人類進化的主導動力,人類所有焦慮本質上是進化焦慮
    進化論如今應該是一個已經被廣泛接受且大多數人都熟知的理論,只是通常進化論都被廣泛應用於考察一個物種在過去的演化歷史,也有大量的專業學者用於研究預測很多生物未來的演化方向,唯獨對人類自身的進化論角度考察是個例外——幾乎所有人都不約而同的認可進化論對於人類過去演化史的結論,而幾乎沒有人討論人類未來會如何進化。
  • 達爾文進化論隱藏一個驚天騙局?人類起源,進化論和女媧造人都指向了外太空
    關於人類的起源,相信第一時間跳出腦海的就兩個詞彙:西方的「達爾文進化論」和東方的「女媧捏土造人」,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要到哪裡去
  • 進化論只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假設,人類真的是從猿進化來的嗎?
    而進化論再不完善,也說明了生命的緣來,而你的天主卻只能杜撰!人類的產生歷史應該遠遠超過我們現在所認知的。 相信人是進化而來的,實屬愚昧。我相信,人的祖先是人猿,我信,但是人的大腦是進化來的,這我絕對不信,世上物種千千萬,若不是高等文明刻意改造人的基因,成就了現在的人類,為何其他物種一個都沒進化出這樣的大腦?
  • 進化論誤導了整個人類 人類進化是騙局嗎?
    導語:達爾文提出了進化論,人們對於進化論深信不疑並且提出了各種證據來證明這一切。但是有人提出進化論是不正確的,人類並不是進化而來的,這是怎麼回事呢?晨哥帶大家共同研究了解。
  • 這不是主流的進化論,但是從另外的視角看待人類的進化
    他們用科學教育人類,創造了一個文明的世界。一個又一個文明創造了舊世界和新世界。有一天,他們離開了我們,被當成神來崇拜。他們答應會再回來,而且會... ...我們創造了他們--我們來自太空。人類一直夢想著太空。行星和恆星在歷史上一直令人類著迷。
  • 婚姻制度必將取消,談談婚姻制度以後的發展
    生產力與科技如何影響著人們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第三部古時候,生產力與科技都不發達,兩個人結婚,搭夥過日子,互相照顧,傳宗接代,你耕田來我織布,人生有了價值有了意義。這是一種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喜歡的制度。你必須接受這種制度,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要不然遭人非議。公元2019年,這時候男,女性都可以自食其力。古時候能帶給人精神愉悅感的東西少,現在多。現在的一些年輕人就不是很願意結婚了,除非遇到自己中意的,要不然寧肯單著。公元2069年這時候生產力,科技高度發達,從生到死政府幾乎給您一條龍的福利。
  • 被誤讀的達爾文,進化論應該改名
    被功利主義曲解的進化論,達爾文的學說不該叫進化論,而應該叫演化論。所以,進化是一種主觀化的詞語,帶有明顯的人類主觀意識層面的好壞在裡面,它是一種價值判斷,而不是一種科學術語。拿人類在歷史長河中的發展歷程來看,也不是人類有主觀意識,並且大腦不斷增大,智力不斷增強,才有了現在地球霸主的地位。而是,在漫長的地球演化過程中,從那麼多物種之中,篩選出了人類這個比較適合現在環境條件的生物。
  • 你如何看待進化論?進化論到底有多少漏洞?
    網絡上對於進化論的質疑一直沒有停止過,不僅僅是進化論,很多其他理論,比如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也都會受到質疑。質疑科學理論並沒有錯,科學本來就是用來質疑的,沒有質疑就沒有前進的動力。但有一點必須明確:在質疑任何理論之前,必須對該理論有充分的了解,不然哪來的質疑資格呢?
  • 人類社會發展是否類似生物進化論?
    達爾文在大量觀察、研究動植物的基礎上,於1859年出版了《物種起源》,他認為,生物最初是由非生物發展起來的,現在的各種生物擁有共同的祖先(蘇教版六年級下學期《達爾文與他的「進化論」》)。這就是經典進化論。
  • 懷疑進化論就是反智主義?人類的祖先真的是猴子?
    導讀:1859年,達爾文的著作《物種起源》問世,自此,進化論這個名詞進入了人們的視野,進化論從生物進化的角度詮釋了地球生物之間的關係。然而近些年,懷疑進化論的聲音日漸增多,這是為什麼呢?地球中的生物化石既然進化論是正確的,為什麼還有人懷疑進化論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進化論在解釋人類起源問題上過於牽強!進化論中的特例——人類事實上,關於人類起源問題一直在都是一個謎團!
  • 從數量的角度來解釋婚姻關係的獨特性和必然性
    婚姻關係相對於其他關係來說很特殊,也可以說其他關係相對於婚姻關係也很特殊。本次討論婚姻關係將選取親緣關係和朋友關係這兩種普遍關係作為對照,以顯示其特殊性。在討論婚姻的獨特性的時候會把現行婚姻制度的必然性也一併討論。
  • 綜合進化論推翻進化論?人類起源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關於人類的起源,自從1859年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一書發布之後,直到如今,進化論一直都是較為主流的一種解釋人類從何而來的理論。  在進化論成為主流理論之前,一般都認為人類來源於神的創造,也就是《神創論》。
  • 人類的DNA被修改!進化論或被推翻,人類到底是怎麼來的?
    人類誕生在地球上已經有幾百萬年的時間了,根據進化論的觀點來看,人類的祖先是古猿,後來隨著地球環境的不斷變化中,人類也是在不斷演變的,因此人類逐漸由古猿演變成如今的智慧生物,成為地球上食物鏈最頂端的生物,可以支配著地球的萬物。
  • 人類進化論:大猩猩的染色體有24對,為何人類的染色體只有23對?
    文/玉濁清人類進化論:大猩猩的染色體有24對,為何人類的染色體只有23對?人類的進化一直都充滿著迷一般的色彩,人類在不斷的研究時也在尋求其中的答案,通過達爾文的進化論,我們不難看出人類的祖先是猿人,他們在經過長時間的演變和進化的過程中,最終成為了最高智慧文明的人類,擁有了智慧的大腦和發達的四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