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功利主義曲解的進化論,達爾文的學說不該叫進化論,而應該叫演化論。

現代漢語詞典的對進化是這麼說的:生物是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進化的。
然而,科學進展到現在,已然證明,進化是沒有方向性的,只是環境選擇有方向性。
打個比方,這就像有8個人在沙漠裡,分別朝著8個方向走去。走向東方的最終遇到了綠洲,活下來了,其他7個方向的人都因缺水而倒在了沙漠裡。這個時候你能說走向東方這個行為,是進化的,是更高級的,是更先進的嗎?
我覺得這種情況,只能說,生物演化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的變化,而環境篩選了其中一個方向讓它更加適應生存環境,因此它活了下來,並且它的基因得到了傳承。有沒有一種給人靠天吃飯的感覺,老天爺賞飯吃,這裡的老天爺指的就是大自然。
所以,進化是一種主觀化的詞語,帶有明顯的人類主觀意識層面的好壞在裡面,它是一種價值判斷,而不是一種科學術語。
拿人類在歷史長河中的發展歷程來看,也不是人類有主觀意識,並且大腦不斷增大,智力不斷增強,才有了現在地球霸主的地位。而是,在漫長的地球演化過程中,從那麼多物種之中,篩選出了人類這個比較適合現在環境條件的生物。人類之於自然,是被動地,而不是主動。
到這裡也就不難理解,瑪雅文明之發達,何以一夜之間消失殆盡。恐龍稱霸地球的時候,環境一變化,就造成了恐龍的滅絕。地球歷史上那一次次物種大滅絕,都是自然篩選的結果。
國人提到進化論,一般會來句:物競天擇,優勝劣汰,適者生存。
這句最早出自嚴復的天演論,他翻譯了英國人赫胥黎維護進化論的著作《進化論與倫理學》。

並且嚴復在翻譯的時候,並沒有嚴格遵循翻譯法則,而是在原文基礎上,添加了自己的理解,以及他本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領悟,以至於赫胥黎本身的學術立場已經被曲解。這就是咱們說的,被當槍使了。

就是這樣一本新瓶裝舊酒的天演論,燻醉了幾代中國人,從康有為到梁啓超,從孫中山到開國元勳,都講其中呈現的進化論,當作指南針和定海神針,堅定地走出中國近代歷史的步伐。
一個遙遠邦國的學說,怎麼就與一個國家民族的命運扯上了關係,它在近代中國波濤洶湧的變革浪潮中扮演了怎樣的救世主般的角色?並且在後邊整體國人記憶裡烙上了那句著名的論斷:落後就要挨打!從這點來說,達爾文的進化論至少在精神上刺激和激勵了好幾代中國人。
現代社會科學昌明,我們也該還達爾文一個純粹的物種起源學說,一個演化論視角看待世界、看待自然、看待自己和周邊的一切事物。
四十不惑,古代人均壽命比較短,四十已經是比較大的年紀了。一個步入中老年的人的心緒,應該是那種見多不怪,遇到奇怪的人,荒唐的事,都不再跳腳起來,四處慨嘆的情景。
而演化論的視角去看人、看事,也許真的能幫助我們達到那種山崩於前不變色,海嘯於後不動心的超然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