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達爾文其人: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是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他曾經乘坐貝格爾號艦作了歷時5年的環球航行,對動植物和地質結構等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採集。出版《物種起源》,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說,從而摧毀了各種唯心的神造論以及物種不變論。除了生物學外,他的理論對人類學、心理學、哲學的發展都有不容忽視的影響。恩格斯將「進化論」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其他兩個是細胞學說、能量守恆轉化定律),對人類有傑出的貢獻。
2、關於物種起源:
共計十二章節,前有緒論、後有結論。第一章、家養狀況下的變異;第二章、自然狀況下的變異;第三章、生存競爭;第四章、自然選擇;第五章、變異法則;第六章、自然選擇學說的難點與異議;第七章、本能;第八章、雜交和雜種;第九章、關於地質記錄的不完全性;第十章、關於生物的地質演替;第十一章、地理分布;第十二章、具有親緣關係的物種的分類
3、基本理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更好地適應,是為了生存。如有的動植物可在乾旱的沙漠裡存活,有的則在寒冷的地域生存一樣,只有適應外部天氣的生物,才能生存下來。競爭是為了進化,一代比一代強,或者是保存原有遺傳的強勢存在,避免其退化。如在動物界的獅子、羚羊等等,必須是通過競爭,才能取得繁育下代的權力。
4、進化論的理論是一切生物是自然選擇和生存鬥爭的結果,而維繫這一目標的是生物的遺傳和變異。在生物進化論中的意思是每種生物在繁殖下一代時,都會出現基因的變異。若這種變異是有利於這種生物更好的生活的,那麼這種有利變異就會通過環境的篩選,以「適者生存」的方式保留下來。如果不是,則是被自然淘汰掉。這其中通過生存鬥爭的方式,那些由於過度繁殖的壓力而發生的選擇,在這裡也許是最強的個體首先生存下來,故最弱的,則會通過篩選淘汰。
5、進化論的理論一大部分是自然或外部環境選擇的結果,也可以說是生物進化以適應外部環境,更好的生存或者是成為環境生存中強者的一個過程。
但是本舍認為,更應該考慮人為原因或者是人為選擇的結果。從遠古開始,人類就根據生物中的某一個特性或者是遺傳特點,進行有意識地淘汰和篩選,以達到有利於人類本身的結果,或者是生物的遺傳、進化出現更有利於人類的結果。如:家畜中的豬、狗,農作物,甚至是我們喜愛的鴿子,都是利用了生物中的某一個特點,通過定向培育(遺傳、變異)、篩選,讓生物朝著有利於人類希望的某一方面進化。這種情況可以概括為人為幹預或者是人為引導進化,以加速生物快速、多代的進化,短期內擴大種群數量,多代數繁殖、淘汰、篩選,大大快於自然界中的進化過程。
有的生物進化以達到人類要求的極致,如轉基因生物、無性繁殖、定向養殖等等。以至於有的科學家呼籲如此下去,人類自己將毀滅自己。同時工業化的過度開採和汙染,有許多生物已經滅絕,生物多樣性面臨挑戰。而有的學者則大膽推測:如同人類引導、加速生物進化一樣,人類也是外宇宙文明體或神(上帝)引導進化的結果,這也許是一場陰謀或實驗。
6、進化論對於鴿友的幫助和借鑑:信鴿比賽排除人為因素,無論是因為天氣原因大面積失鴿,還是近年來鴿友選擇品系時失誤,都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而且信鴿品系本身就是在某一個地域或氣候下的產物,而鴿友在選擇品系時更應該挑選或者注重優秀的個體。
信鴿是人類根據鴿子能夠歸巢的特點,加以引導,許多年來引導、選擇的結果。而鴿子能夠快速歸巢還應該考慮外部天氣原因、翔距、品系、個體等等。特別是比賽時一方面想讓鴿子快速歸巢,一方面還要考慮鴿子成熟度、適應天氣情況、個體情況等不確定因素。既能在任何翔距上快速歸巢,又能適應外部任何環境的鴿子是不存在的,即鴿友說的「一種天氣,一路鴿子」是很有道理的。
建議鴿友在配對作育時,一方面要考慮鴿子品系的特點,特別要注意哪些有利於將來鴿子比賽的遺傳變異因素,即作出下代能夠超越上代的鴿子;另一方面要考慮在外部氣候變化的大環境下,如何讓鴿子更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特別是挑選出能夠具備生存鬥爭能力的強壯個體,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