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物進化論的象徵 達爾文響徹2009

2020-11-22 搜狐網

  2月12日,是英國偉大的科學家、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達爾文誕辰200周年紀念日。為紀念這個重要的日子,中國古動物館與《科學美國人》中文版《環球科學》和英國駐華大使館協作,在北京推出特展「你了解達爾文嗎?——達爾文誕辰200周年紀念展」。

  特展包括圖片展和化石展兩個主要部分,其中圖片展包括達爾文與「貝格爾號」(小獵犬號)、達爾文進化論的誕生、人類的進化、進化論的進化等主題,展出了80餘張反映達爾文生平與達爾文進化論的圖片,也包括對達爾文提出「自然選擇」學說具有重要影響的「貝格爾號」環球航行的大幅路線圖。

化石展以「生物進化的化石實證」為主題,向觀眾推介了8種典型的過渡型生物的實體標本或骨骼化石。

  為配合這次特展,古動物館也組織了其他豐富多彩的活動,如館長王原博士的達爾文與進化論講座,40道「達爾文知多少」趣味問答,以及由觀眾親身參與的紀念達爾文誕辰200周年大眾繪畫展等。英國駐華大使館文化參贊白瓊娜(Joanna Burke)女士為特展撰寫了前言。

  在前言中,她這樣寫道:「人類的思想在19世紀經歷了一次變革,這次變革在今天仍然影響深遠,並使得自然規律和生命演變得以重新解釋,構成了現代生物學的基礎……一個人,一本書,成為現代生物進化論的象徵。」

  一個人和一本書

  1809年2月12日,達爾文出生在英格蘭一個名醫世家。少年時期的達爾文是個不愛學習的「平庸孩子」。1825年,16歲的達爾文奉父命進入愛丁堡大學學醫,由於無法忍受對當時外科手術的恐懼,他中斷了學業。1828年,達爾文進入劍橋大學基督學院攻讀神學學位,儘管他的一些想法被神職人員認為是對宗教信仰的褻瀆,但幸運的是,他勉強畢業了。從孩提時代起,他便愛好狩獵、郊遊、收集動物標本。

  1835年,當「小獵犬號」考察船向達爾文發出邀請時,26歲的達爾文欣然接受了。從此,他以一名博物學家的身份,跟隨「小獵犬號」開始了長達5年的環球之旅。對於達爾文,這段經歷是他受到的「第一次真正訓練或者說思想教育」。環球旅行為達爾文提供了深入自然的機會,也讓他擁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進化論思想便是由此成形的,並在此後的十幾年中不斷完善,最終,1859年11月24日,達爾文發表了他的專著《物種起源》。

  一些國外學者在紀念達爾文的文章中寫道:在達爾文提出進化論150年後,他留給我們的偉大遺產仍然顯著影響著當今世界:世界上的眾多學術著作都由《物種起源》衍生而來。這些「遺產」也反映了過去一個多世紀裡,進化論經歷了怎樣的巨變:早期理論已與基因科學融為一體。對於達爾文和他之前的科學家而言,基因科學或許是個超乎想像的研究領域。

  達爾文的進化論與相對論、量子力學等其他重要理論體系一起,構成了現代科學的支柱。如哥白尼推翻地球中心說一樣,達爾文理論否定了人類主宰自然世界的說法。

  進化論在中國

  《天演論》是我國最早介紹進化論的讀物,1898年由嚴復用文言文翻譯出版。《天演論》譯自赫胥黎介紹達爾文思想的《進化論與倫理學》,而非《物種起源》的原作。在翻譯時,嚴復在原文中加入了大量的注釋與評論。

  科學史學家羅桂環對《科學時報》記者說,作為桐城派古文高手,嚴復的注釋與評論極有煽動力,從某種意義上影響了人們對原意的理解。在《天演論》中,嚴復表達了這樣的觀點:中國目前雖弱,但仍有挽救的辦法,這就是強力競爭,通過努力,改變目前的弱者地位,變為強者。「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理論,對當時正處在民族危機時刻的中國產生了深遠影響。受《天演論》的影響,本名胡洪騂的胡適先生,給自己改名為適,字適之,廣東革命黨人陳炯明也將自己的字改為競存。

  羅桂環認為,我國早期對達爾文理論的接受,其實是不全面的,由於譯本和時代背景等原因,片面側重於社會達爾文主義。

  中國最早翻譯《物種起源》原作的是馬君武,他用文言文譯出此書的一部分。直到1920年中華書局才翻譯出版了全書。此後,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科學出版社分別於1954年和1955年出版過兩個譯本。商務印書館將此書選入「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於1981年出版。《物種起源》最新近的中文譯本,2005年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這本書的譯者是西北大學的古生物學家舒德幹,這也是我國第一本由科學家翻譯的《物種起源》。

  儘管我國早期對達爾文的介紹與理解不乏偏頗之處,而目前我國科學家對進化論的貢獻卻是可圈可點。150年來,進化論面對的最持久、最強勁的挑戰之一,就是所謂「缺失的中間環節」。

  古生物學家徐星對《科學時報》記者說,在這方面古生物學的貢獻是最大的,我國古生物學家近些年來發現的帶羽毛的恐龍、早期的羽毛、最早的龜類化石等,將所謂進化的缺環「越填越細」。2月12日中國古動物館紀念達爾文的特展中,就部分展出了這些印證達爾文理論的化石,也展示了我國古生物學家在進化論上的卓越貢獻。

  中國古動物館舉辦的紀念達爾文的展覽和相關活動是目前我國科教界最早展開的達爾文誕辰200年紀念活動。由於《物種起源》發表的時間是1859年11月24日,到今年恰好150周年,這一頭一尾兩個重要紀念日,使得達爾文將成為2009年最響亮的名字之一。其他相關紀念活動將在年內陸續展開。

  據記者初步了解,動物學界將在今年七八月份舉辦的第三次整合動物學大會上,開展達爾文紀念活動,中國植物學會、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所、北京大學將在今年10月舉辦紀念達爾文的國際研討會。英國大使館主辦的「永遠的達爾文」系列活動,則將持續到2010年。

(責任編輯:羅園)

相關焦點

  • 如何評價達爾文的進化論
    提到進化論,很多人自然而然會想到達爾文,達爾文的名字就是進化論的代名詞。進化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這個理論涉及到人從何處來,又會向何處去,以及生命的存在意義等問題。達爾文的最大貢獻是促進了進化論思想的傳播,但達爾文對生物進化方式的解釋對不對,卻一直存在著爭議。現在一般人了解的達爾文進化論並不是原汁原味的達爾文進化論,原始的達爾文進化論相當龐雜。
  • 否認了達爾文,進化論就被推翻了嗎?
    否認進化論的人,在證據完全做不到,就轉而去攻擊達爾文,好像找到了達爾文說過的錯話,就可以推翻進化論似的。就目前在大陸的自媒體上,進化論已經被「民科」們推翻了無數次,幾乎每個月都能看見聳人聽聞的大標題——進化論被推翻了!可是,進化論還是巋然不動,無論它在自媒體上被推翻了n+1次。
  • 打倒了達爾文,進化論就被推翻了嗎?
    否認進化論的人,在證據完全做不到,就轉而去攻擊達爾文,好像找到了達爾文說過的錯話,就可以推翻進化論似的。就目前在大陸的自媒體上,進化論已經被「民科」們推翻了無數次,幾乎每個月都能看見聳人聽聞的大標題——進化論又被推翻了!可是,進化論還是巋然不動,無論它在自媒體上被推翻了n+1次。
  • 達爾文的進化論的缺陷:為何現代猿猴進化不成人了?難道是太安逸
    弱肉強食,物競天擇,這是達爾文的《進化論》中提出來的觀點。雖然《進化論》中的很多觀點,在現在看來,不是很能站住腳跟,但還是對我們人類研究生命的起源有了很大的幫助。甚至在一段時間內,人們就把這個《進化論》當做是人類的出現和發展的依據。在《進化論》中,達爾文認為物種是被自然選擇的。
  • 為什麼現代的猩猩不會進化成人?達爾文進化論備受質疑,你怎麼看?
    達爾文的進化論是現代研究人類生命起源的基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是我們在上初中的時候生物課本上就告訴我們的,隨著地球上環境的不斷變遷和物種的不斷豐富,只有不斷的適應周圍的環境,才能在惡劣的環境當中生存下來,如果不能根據環境做出變化,那麼最終得到的結果只有淘汰。
  • 假如達爾文生物進化論被徹底推翻,那人類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達爾文的進化論畢竟是幾百年前的理論了,當時的技術條件不足以讓達爾文進行更加細緻的研究
  • 達爾文進化論有什麼缺陷
    達爾文進化理論自誕生以來,就長期處在爭論的漩渦之中,爭論不僅來自宗教,也來自學術界內部。宗教方面利用現有進化理論中的問題來否定生物進化的理念,學術界也遠沒有達到取得共識的程度。那麼,關於進化論大家爭論的焦點在哪裡?
  • 33%的美國人不相信達爾文進化論
    達爾文的進化論被認為是生物科學的一大成就,達爾文的理論解釋了物質的起源和發展,是該領域中的一大革命性的突破,但是達爾文的進化論並不是獲得所有人的認同,在美國有將近百分之三十三的人不相信達爾文的進化論,認為人類和其他有生命的物種並非通過自然選擇演變的,從一開始這些生命就已經以現有的形式存在,大約有四分之一的成年人認為存在一個至高無上的「
  • 從達爾文到進化論
    說起恐龍讓我想到的是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從進化論的起源、發展、衍生,直到今天我們都無法確定,究竟是何時開始有的人類、何時有的生物。人類的起源到底是該相信進化論還是神創論呢?科學家與哲學家的PK一直持續至今,最後……誰將取得勝利呢?
  • 達爾文生物進化論難以解釋生物大爆炸,驟變論才是最適合的理論?
    科學家認為,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提出,為現代生物學奠定了基礎,甚至改變了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方向。不過,隨著近年來相關研究的不斷深入,達爾文進化論也受到了人們的質疑。其中,影響整個生物進化論的重要原因,是科學家們並沒有在大量的生物化石中找到從猿類到人類的過渡物種,所以進化論中生物根據生存環境調整自身生理結構以及循序漸進的觀點缺乏足夠的依據。在這樣的背景下,學術界提出了很多種猜測,「驟變論」就佔據了一席之地,地球上曾經出現的生物大爆炸就是最有力的依據。
  • 達爾文創立了自然選擇生物進化論,改變了我們對人類位置的看法
    如果環境朝一定的方向改變,由於器官的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微小的變異逐漸積累,終於使生物發生了進化。拉馬克學說中的內在意志帶有唯心論色彩;後天獲得性則多屬於表型變異,現代遺傳學已證明它是不能遺傳的。達爾文學說 1858年7月1日C.R.達爾文與A.R.華萊士在倫敦林奈學會上宣讀了關於物種起源的論文。
  • 達爾文進化論過時了,看看「快感爆炸」進化論吧
    人類是如何進化的?甚至可以進一步提出「生物是如何進化的?」這個問題達爾文已經用進化論做出了解釋,那就是「適者生存,優勝劣汰,自然選擇」。一些專家學者對這一理論提出了質疑。今天我也來挑戰一下達爾文進化論,談談我對人類和生物進化的理解。
  • 人類的演變:達爾文的進化論,人類如何進化?
    提出充分事實和理論來論證生物的進化並且取得勝利的,是英國的生物學家達爾文(1809-1882)。他創立進化論學說的時候,正是英國資本主義向外擴張時期,年青的達爾文,富有科學進取的精神。他到南美洲時,採集了許多生物標本,對熱帶與亞熱帶地區的動植物作了廣泛的考察,確立其生物進化的觀念。1836年回國後,就專心致志地研究生物進化問題。1859年,他發表了著名的《物種起源》一書。他認為物種可變,主張現存的物種是由過去的生物發展而來的,生物不斷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生物在世代相傳中有變化的理論,就是生物「漸變論」,也就是「進化論」。
  • 達爾文進化論錯誤?人類的源頭究竟是什麼!
    達爾文的進化論被認為是近代史上最偉大的發現,學過一點生物的人,想必對達爾文並不陌生,就連我這樣的生物白痴都還依稀的記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那隨著歷史的發展,人類進化論的祖師爺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是不是就完全是對的呢?
  • 被誤讀的達爾文,進化論應該改名
    被功利主義曲解的進化論,達爾文的學說不該叫進化論,而應該叫演化論。達爾文現代漢語詞典的對進化是這麼說的:生物是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進化的。所以,進化是一種主觀化的詞語,帶有明顯的人類主觀意識層面的好壞在裡面,它是一種價值判斷,而不是一種科學術語。拿人類在歷史長河中的發展歷程來看,也不是人類有主觀意識,並且大腦不斷增大,智力不斷增強,才有了現在地球霸主的地位。而是,在漫長的地球演化過程中,從那麼多物種之中,篩選出了人類這個比較適合現在環境條件的生物。
  • 進化論150年那些與達爾文 無關的「進化」(組圖)
    科學與社會  兩種層面的進化論  從生物科學層面而言,從進化論提出之日起,雖然質疑一直不斷,最後的結局似乎是達爾文佔了上風。達爾文的進化理論,從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的觀點出發,認為生物的變異、遺傳和自然選擇作用能導致生物的適應性改變,此外,還包括自然選擇說與漸變論等,即物種是通過微小的優勢變異逐漸改進的。
  • 飽受爭議的達爾文進化論,到底有哪些問題?
    註:本文只是列舉達爾文進化論的一些不足之處,並非反進化論。也確實,達爾文進化論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首先,達爾文進化論過分強調進化的「漸變性」,也就是說,自然界的進化是連續的,不存在跳躍性,生物經過漫長的的演變,從海洋到陸地、從低等生物進化為高等生物。
  • 你讀的達爾文錯了,告訴你真正的進化論是什麼樣的
    《天演論》也並不是翻譯自達爾文的《物種起源》,而是赫胥黎的《進化論和倫理學》。嚴復在翻譯這個著作的時候他又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所以就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達爾文引用了馬爾薩斯的人口論來解釋「自然選擇」學說。由於環境的變遷、食物的短缺、天敵的捕食等等因素,導致任何一種生物都不可能無限指數的增長,都會有上限。
  • 民調顯示33%美國人不相信達爾文進化論
    [導讀]華盛頓智庫「皮尤研究中心」調查顯示有百分之三十三的美國人不相信達爾文的進化論,相信進化論的人群數量正在下降。達爾文的進化論認為人類也是物種進化的結果,自然選擇是普適性的定律騰訊科學訊(羅輯/編譯)據國外媒體報導,達爾文的進化論被認為是生物科學的一大成就,達爾文的理論解釋了物質的起源和發展,是該領域中的一大革命性的突破,但是達爾文的進化論並不是獲得所有人的認同,在美國有將近百分之三十三的人不相信達爾文的進化論,認為人類和其他有生命的物種並非通過自然選擇演變的,從一開始這些生命就已經以現有的形式存在
  • 達爾文進化論是不是被推翻了
    達爾文進化論原文是什麼呢?準確的說,達爾文進化論是一個一直在發展的科學理論,從達爾文、華萊士、赫胥黎、胡克等,經歷了無數動物學、植物學、細胞學、遺傳生物學等研究,一步步不斷發展的學科。進化論是尋找生命演化規律的科學理論,所以其一直也在變化,一直在更新。可是達爾文的進化論卻一直被異化,尤其是社會達爾文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