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肉強食,物競天擇,這是達爾文的《進化論》中提出來的觀點。雖然《進化論》中的很多觀點,在現在看來,不是很能站住腳跟,但還是對我們人類研究生命的起源有了很大的幫助。甚至在一段時間內,人們就把這個《進化論》當做是人類的出現和發展的依據。在《進化論》中,達爾文認為物種是被自然選擇的。生物是可以不停的改變和進化的,但是環境的變化對生物的進化,存在著很大的影響。所以生物是逐漸被環境影響,而進化演變的。可惜這只能解釋,那些有進化軌跡可尋的物種演變,所以連達爾文都說,這只是我的一種猜想而已。達爾文的進化論的缺陷:為何現代猿猴進化不成人了?難道是太安逸
關於為什麼《進化論》只能解釋,那些有進化軌跡可尋的物種演變。我們可以隨便舉個例子,幾億年前的物種大爆發,《進化論》就不能很好的解釋。因為在《進化論》中,每一個物種的出現,都是有跡可循的。但是我們在現在出土的很多化石中,有些物種的存在,是沒有發現有逐漸演變的痕跡,當然這是在沒有過渡性的化石,作為證據支撐的情況下。而且時間也是一個問題,到底需要多久長時間,一個物種才會進化出一個新的分支出來。
而我們人類的出現,在《進化論》中也有說明。根據物種逐漸演變規律,達爾文表示我們人類,是由猿猴進化而來的。而我們現在地球上,也有很多猿猴。為什麼人類出現了這麼多年,這些猿猴怎麼沒有進化出新的人類出來呢?對這個問題,而我們的科學家就《進化論》,做出了解釋。
首先就是達爾文說的物競天擇,自然環境的改變會導致物種的進化。在幾百萬年以前,我們地球的環境是非常惡劣的。所以我們的猿猴祖先被迫從樹上下地生活,開始在陸地上到處尋找食物。在這個陸地的生活中,我們的猿猴祖先不用再天天爬來爬去。他們發現用兩個腿走路更方便,而且在使用工具中開發了大腦,所以進化出來人類。而現在的猿猴全部被圈養了起來,環境也不再那麼惡劣了,缺乏了環境的選擇。
這就是說我們現在的猿猴,已經不用再惡劣的環境中改變自己了。而且我們的猿猴祖先也進化出了,不同的物種。那能力強的,能在樹上找到食物的,就留在了樹上變成了現在的猴子。而我們人類就在當時可能是弱小的,所以才被迫下樹,結果卻進化成這麼強大的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