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肉強食是自然的規律,欺軟怕硬是萬物的天性。似乎在我們的腦海當中,對於大自然殘酷的法則已經熟諳於心。在現代文明當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理論,那就是達爾文的進化論。所有的生物都是通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一步一步進化到今天這個程度。換句話說,在今天還活著的所有生物,都是戰勝了自然法則的勝利者。
達爾文的進化論,影響了人類對生命起源探索近200年的歷程。在小時候,我們也曾經對這個理論深信不疑。但是近兩年來這個理論卻遭到了科學界的質疑,甚至隱隱約約有被推翻的徵兆。
科學理論的建立,需要符合自然界的客觀事實。任何理論,如果只是通過腦海當中的想像,沒有從客觀事實當中找到足夠的證據,那麼都不能算作是絕對的真理。但如果僅僅只是通過對客觀事實的觀察進行總結,同樣不可能得到絕對的真理。
顯然,達爾文的進化論屬於後者。當初達爾文在建立這個理論的時候,曾經對全球各個地區的生物進行了細緻的研究和觀察,究於這樣的事實建立符合客觀情況的理論,最終形成了達爾文進化論。但是達爾文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他只是從現在生物當中所遺留的痕跡來推斷生物進化過程的整個歷程,並沒有在化石當中找到作為依據的證據。隨著越來越多化石的出土,達爾文的進化論遭到質疑。
達爾文的進化論當中,生物是由低等向高等進化,生物也是從簡單到複雜的轉變。在整個進化過程當中,大自然的環境也在不斷發生著改變。生物為了更好地適應環境的改變,淘汰掉弱者只留下強者,結合基因突變創造出更適應環境的生物。通過大自然的選擇,確定生物發展的方向。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猿猴到人類之間的進化,猿猴先是進化到猿人階段,然後再由猿人階段進化到人類。
現代科學已經證明生物之間的延續主要通過基因遺傳和複製,基因突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的確能夠改變生物的形態。但是大量實驗證明,基因突變所帶來的後顧之憂兩個。第1個是導致生物的畸形發展,第2個就是直接促成生物的死亡。按照達爾文的理論,基因突變是促進生物進化的主要動力,但是很顯然,以基因突變的結果來看,即便是生物,是以淨化的方式成長到現在這個階段,也絕對不是依靠基因突變。
其次,現在已經出土了大量的生物化石。按照達爾文的進化論,這些化石當中一定會存在著某兩種生物之間的過渡體。從猿猴到人類之間的進化,猿人就屬於其中的過渡體。但是通過對這些化石的研究,利用現代技術對生物進行還原,發現在這些化石當中,並沒有表現出突發性的形態改變,就是說沒有絲毫進化的痕跡,這一點也證明達爾文的進化論很有可能並不存在。
最後就是生殖隔離,地球上大部分生物之間存在很嚴重的生殖隔離。不同生物之間進行精卵結合,不可能孕育出新的生命。如果按照達爾文的進化論,猿猴與人類應該屬於同一物種,但事實證明,猿猴與人類存在生殖隔離。既然存在生殖隔離,那麼人類就不可能是由猿猴進化過來。當然這些證據只能夠證明達爾文的進化論存在一定的瑕疵,並不能證明達爾文的進化論是錯誤。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人類才能夠解開生命起源的所有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