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進化論遭到質疑,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或許只是一個謬論

2020-10-03 非人類研究所

弱肉強食是自然的規律,欺軟怕硬是萬物的天性。似乎在我們的腦海當中,對於大自然殘酷的法則已經熟諳於心。在現代文明當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理論,那就是達爾文的進化論。所有的生物都是通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一步一步進化到今天這個程度。換句話說,在今天還活著的所有生物,都是戰勝了自然法則的勝利者。

達爾文進化論遭到質疑‍

達爾文的進化論,影響了人類對生命起源探索近200年的歷程。在小時候,我們也曾經對這個理論深信不疑。但是近兩年來這個理論卻遭到了科學界的質疑,甚至隱隱約約有被推翻的徵兆。

科學理論的建立,需要符合自然界的客觀事實。任何理論,如果只是通過腦海當中的想像,沒有從客觀事實當中找到足夠的證據,那麼都不能算作是絕對的真理。但如果僅僅只是通過對客觀事實的觀察進行總結,同樣不可能得到絕對的真理。

顯然,達爾文的進化論屬於後者。當初達爾文在建立這個理論的時候,曾經對全球各個地區的生物進行了細緻的研究和觀察,究於這樣的事實建立符合客觀情況的理論,最終形成了達爾文進化論。但是達爾文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他只是從現在生物當中所遺留的痕跡來推斷生物進化過程的整個歷程,並沒有在化石當中找到作為依據的證據。隨著越來越多化石的出土,達爾文的進化論遭到質疑。


達爾文進化論當中存在的疑點

達爾文的進化論當中,生物是由低等向高等進化,生物也是從簡單到複雜的轉變。在整個進化過程當中,大自然的環境也在不斷發生著改變。生物為了更好地適應環境的改變,淘汰掉弱者只留下強者,結合基因突變創造出更適應環境的生物。通過大自然的選擇,確定生物發展的方向。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猿猴到人類之間的進化,猿猴先是進化到猿人階段,然後再由猿人階段進化到人類。


現代科學已經證明生物之間的延續主要通過基因遺傳和複製,基因突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的確能夠改變生物的形態。但是大量實驗證明,基因突變所帶來的後顧之憂兩個。第1個是導致生物的畸形發展,第2個就是直接促成生物的死亡。按照達爾文的理論,基因突變是促進生物進化的主要動力,但是很顯然,以基因突變的結果來看,即便是生物,是以淨化的方式成長到現在這個階段,也絕對不是依靠基因突變。

其次,現在已經出土了大量的生物化石。按照達爾文的進化論,這些化石當中一定會存在著某兩種生物之間的過渡體。從猿猴到人類之間的進化,猿人就屬於其中的過渡體。但是通過對這些化石的研究,利用現代技術對生物進行還原,發現在這些化石當中,並沒有表現出突發性的形態改變,就是說沒有絲毫進化的痕跡,這一點也證明達爾文的進化論很有可能並不存在。

最後就是生殖隔離,地球上大部分生物之間存在很嚴重的生殖隔離。不同生物之間進行精卵結合,不可能孕育出新的生命。如果按照達爾文的進化論,猿猴與人類應該屬於同一物種,但事實證明,猿猴與人類存在生殖隔離。既然存在生殖隔離,那麼人類就不可能是由猿猴進化過來。當然這些證據只能夠證明達爾文的進化論存在一定的瑕疵,並不能證明達爾文的進化論是錯誤。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人類才能夠解開生命起源的所有秘密。

相關焦點

  • 達爾文進化論出現悖論!進化還是退化,適者生存
    原標題:達爾文進化論出現悖論!進化還是退化,適者生存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後勝於今。事物的發展都是有著自己的規律,用中國的話說就是:「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生物的進化也必定有著自己所遵循的自然法則。
  • 專家:達爾文沒明確提出「適者生存」
    達爾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句在晚晴洋務運動時期就被嚴復先生翻譯並介紹給國人的思想,在我國婦孺皆知,被很多人當做達爾文進化論的精髓。「其實,這是一個謬誤!」旅美知名生物學家苗德歲,昨天在南京的一場講座上糾正說,其實除了在《物種起源》第五版序言中引用過這一句話,達爾文從沒說過這樣的話,甚至他自己都懷疑「適者生存」是否靠譜。
  • 為什麼是物競天擇,而不是進化論?
    筆者最初接觸「進化論」一詞,是在初中時代,生物課上講,達爾文進化論是當今生物學領域核心之一。課本上一幅「古猿——尼安德特人——智人」的人類演變圖,讓我們察覺到了「進化論」的奧妙。候鳥為遷徙進化出強有力的翅膀,箭毒蛙為生存進化出致命的毒素,章魚為自保進化出墨囊;當時得出結論,生物都是在向有利於其生存的方向發展。
  • 假如達爾文生物進化論被徹底推翻,那人類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達爾文的進化論畢竟是幾百年前的理論了,當時的技術條件不足以讓達爾文進行更加細緻的研究
  • 達爾文進化論是不是被推翻了
    達爾文進化論原文是什麼呢?準確的說,達爾文進化論是一個一直在發展的科學理論,從達爾文、華萊士、赫胥黎、胡克等,經歷了無數動物學、植物學、細胞學、遺傳生物學等研究,一步步不斷發展的學科。進化論是尋找生命演化規律的科學理論,所以其一直也在變化,一直在更新。可是達爾文的進化論卻一直被異化,尤其是社會達爾文主義。
  • 你讀的達爾文錯了,告訴你真正的進化論是什麼樣的
    一直以來,大家對《物種起源》這本書存在著各種誤解,質疑聲也從未停止過。我今天通過三個問題來給大家進行分析。第一個問題是:我們一直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那麼我們是不是就應該崇尚叢林法則、弱肉強食呢?達爾文解決了物種是變的這個問題,他還清楚知道,任何一個物種的變化趨勢都是呈指數級增長,但是為什麼沒有那麼多物種留存下來呢?生存鬥爭的結果導致適合生存的個體被保留來,不適合的被淘汰,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自然選擇,也叫做適者生存。
  • 「適者生存」究竟是誰提出來的?達爾文?NO!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是現代生物進化論的核心,這點上過高中的讀者都知道。自然選擇學說源於達爾文1895年發表的《物種起源》一書,其主要內容有四點:過度繁殖、生存鬥爭、遺傳變異、適者生存。在今天,人們普遍認為是達爾文發明了「適者生存」這一術語。但事實上是嗎?NO!
  • 為什麼現代的猩猩不會進化成人?達爾文進化論備受質疑,你怎麼看?
    達爾文的進化論是現代研究人類生命起源的基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是我們在上初中的時候生物課本上就告訴我們的,隨著地球上環境的不斷變遷和物種的不斷豐富,只有不斷的適應周圍的環境,才能在惡劣的環境當中生存下來,如果不能根據環境做出變化,那麼最終得到的結果只有淘汰。
  • 適者生存,不一定是進步
    幾乎每個人都知道一條著名的定律——適者生存。這是出自達爾文著名的《進化論》。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本意是講不能適應競爭進化的物種會遭到無情的淘汰,從理論一出世,它就被引入來解釋各種社會現象。很多人都認為,事物的發展一定是一個進步的過程。
  • 「適者生存」是達爾文的本意嗎?
    從嚴復先生開始的對達爾文進化論的通俗性傳播,一方面使得中國成為世界上對進化論接受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另一方面也使很多國人對進化論一知半解、不求甚解,甚至道聽途說、以訛傳訛,鮮有繼承和發展。例如,人是由猴子變來的說法幾乎連沒怎麼上過學的老百姓也可能知道,可是這種說法中的錯誤,即使中國當代最頂尖大學裡的一些教授也不知曉,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 達爾文遊戲,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這個劇情有人說是升級版的國王遊戲,其實從整體而言,達爾文遊戲更像以前的老番《未來日記》,裡面的人為了生存,從而必須戰勝對手,否自自己就會死亡。自然法則的主題這動漫的內容就如同自然界生存競爭一樣,強者得以生存並且進化,弱者只能在夾縫裡苟延殘喘尋找夾縫求得生存。這部動漫很好的表現了這個自然規則。它用將世界比喻成遊戲,我們就是在這個遊戲裡不斷求得生存,不斷的進化。
  • 達爾文進化論的誕生
    《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全名:《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之物種起源論》(《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or the preservation of favoured
  • 達爾文的「進化論」如何導向叢林法則?
    對任何一位受過基礎教育的讀者而言,達爾文的進化論絕非陌生的概念。「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八個字更可謂婦孺皆知。按理說,進化論屬於十九世紀偉大的科學發現,關乎人類起源問題。可在彼得·沃森看來,由此衍生的達爾文主義卻改變了現代人的思維模式,影響到了整個二十世紀的歷史進程。
  • 真理:達爾文的進化論又被推翻了?(中)
    那麼以這個標準,咱們去仔細想,一個宗教最大的利益衝突,其實根本不是來自於科學,而是來自於其他的宗教,而且歷史上一直是如此。 適者生存的真正含義 進化論在之後被更為廣泛的誤用,主要來自一些政治人物。
  • 進化論遭受質疑,誤導人類思想數百年?達爾文或許真的錯了
    達爾文在1859年提出進化論,當時大部分人對此理論深信不疑,並且拿出各種證據來證明人類的進化史。但是也有人認為進化論是不正確的,人類並不是進化而來的。並且為什麼那麼多的生物中只有人類進化成功了?難道是因為人類違背了大自然嗎?
  • 被誤讀的達爾文,進化論應該改名
    被功利主義曲解的進化論,達爾文的學說不該叫進化論,而應該叫演化論。我覺得這種情況,只能說,生物演化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的變化,而環境篩選了其中一個方向讓它更加適應生存環境,因此它活了下來,並且它的基因得到了傳承。有沒有一種給人靠天吃飯的感覺,老天爺賞飯吃,這裡的老天爺指的就是大自然。
  • 【講座醒目】來聽Ent大大講達爾文的適者生存吧!
    【講座醒目】來聽Ent大大講達爾文的適者生存吧!我們似乎總是在生活中聽到這句話,它早就不只是一個單純的科學概念,而是更多地成為了鼓勵我們變強大的slogan。但這麼使用「適者生存」,真的不是對它的誤解嗎?當我們在說「適者生存」時,說的真的是達爾文口中那個「Survival of the fittest」嗎?如果適者生存=強者存活,為什麼恐龍滅絕了,蚊子卻能存活至今?
  • 達爾文vs紅皇后:「適者生存」還是「協同進化」?
    此外,珊瑚礁還是大洋帶魚類幼魚的生長地;   與達爾文的進化論「環境推進物種進化」不同,紅皇后假說關注物種間的種間關係。好比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一樣,它們只有不斷的進化才能逃過被滅亡的結局。   達爾文從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的觀點出發,認為生物的變異、遺傳和自然選擇作用能導致生物的適應性改變。
  • 遺失19年 達爾文進化論筆記本或已遭竊:價值數百萬英鎊
    上學時大家都學過達爾文的進化論,是他當年最早提出這一理論的,不過記載進化論的兩本筆記本很有可能失竊了。據網絡報導,英國劍橋大學圖書館24日表示,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創立者達爾文的兩本珍貴筆記本,據信遭竊。劍橋大學圖書館表示,這些筆記價值數百萬英鎊。筆記本2001年就曾被列為遺失,但館方認為其只是被錯放在了館內某處。
  • 人類就是人類,人類根本不是由猿進化來的(質疑進化論)
    如果有人要問我們人類是怎麼誕生的,那麼相信一定會有不少的人都會說是我們人類是由猿進化過來的,但是大家可以細想一下萬一達爾文的進化論是錯的呢?對於我們人類進化那或許只是自然界適者生存的必然結果。然而我們與猿很可能根本就不是一個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