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閔行區消息:在閔行的東南部、黃浦江東流北折處,有個面積近40平方公裡、常住人口近12萬、下轄8個行政村18個居民委員會的小鎮——吳涇鎮,2017年8月,TA被國家住建部評為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成為了閔行區內目前唯一一個全國特色小鎮。
「美麗鄉村」建設是吳涇特色小鎮發展的一塊重點工作。近日,閔行區委書記朱芝松來到吳涇鎮開展「鄉村振興」工作調研,讓我們跟隨他的腳步,一起去發現問題,尋找方法!
管好了「陸上的」,還要管「水裡的」、「天上的」
在新建村,「美麗鄉村」建設為村民的生活帶來了可喜的變化:村裡路面平整了,宅前屋後的綠化多了,還增添了運動場地和健身器材,鄰裡中心也將在村子裡開設,村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顯著地提升。
在調研過程中,朱芝松時而抬頭望、時而低頭看,不放過一處可以改善提升的細節。在新建村的南浜河旁,他發現溝渠不暢、河塘死水等情況。雖然經過集汙納管等整治手段,但因其自流不暢和淤泥沉積,河水仍泛出輕微氣味。
他下到河邊,在近距離查看河水情況後表示,河道問題不能停留在表面,而應下功夫解決。要立即抽乾河水清除淤泥並放入淨水設備,同時著手對河岸周邊環境進行翻新修復。他還建議鎮裡可與區水務局進行溝通,將東西兩邊的河道進行拓寬,這樣既便於日後排水,整治後的河浜變身景觀河道,可以成為村民們休閒的好去處。
相關負責人表示,吳涇鎮和平村的河道也是從一條小溝渠開始,經過拓寬、排汙、淨化等一系列流程,成為了一條「最美河道」,南浜河及類似河道都可以仿照和平村河道的治理方式進行改造。
除了「水裡」的問題之外,朱芝松發現了村裡「天上」的問題。架空線路雜亂無章,如同巨大的「蜘蛛網」。
他建議可以從村民屋內入手,順著村民屋內的電線「抽絲剝繭」,就能將有用的、廢棄的、亂接的電線理清。閔行區裡則可進行協調,將電力、移動、電信及各類寬帶等相關企事業單位召集在一起,明確責任,一起把問題解決掉。
吳涇鎮表示,目前鎮裡正在開展針對農村民宅電線的專項摸底排查工作,現已形成了加強農村民宅電線設施改造的方案。根據改造方案,村民是民宅內用電安全的第一責任人,鎮裡將以出資獎勵的形式,充分發揮村民的主體責任,鼓勵村民自行進行電線設施改造。今年年末,還將對村民電線設施改造情況進行驗收,對驗收合格的村民戶實施獎勵。目前方案還在進一步落實中,相信不久之後村民家門口的「蜘蛛網」就可以消失了。
做好了民居「外面的」,還要做「裡面的」
朱芝松在調研中,還發現雖然「美麗鄉村」外圍建設已經初見成效,可是村民民宅內部仍存在問題。由於新建村房屋屋齡較長,房屋顯得有些破舊、雜亂,加上民房租賃不夠規範,加大了管理的難度。
針對這樣的問題,朱芝松認為首先應當規範民房租賃管理,相關單位必須明確各自的職責,同時加強對工作人員和村民的宣傳和培訓工作,並將定期巡查和考核相結合。只有環境整治好了、房屋改善好了,村民才願意回到自己的家園,才能吸引人才、把人才留下來。
據了解,目前吳涇鎮正在按照區民房整治要求全面落實相關管理措施,通過加強對村民的宣傳,引導村民重視房屋租賃規範,鼓勵村民自治共治。
村內的規範農村民房租賃管理宣傳橫幅
除了「美麗鄉村」建設,朱芝松還參觀了高壓林帶景觀提升項目,調研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的方法和途徑。隨後他來到了塘灣村察看「彭家花園」和三新街,調研特色小鎮核心功能區建設構想。並對燎申智城的產業轉型升級和營商環境優化等相關工作進行了調研。
發現問題之後,更重要的是解決問題。朱芝松強調,針對提到的問題,鎮黨委和鎮政府要抓緊溝通協調,區相關職能部門也要全力支持幫助,儘快將問題解決。
閔行大調研嚴格遵循「領導帶頭、分層分類,條塊結合、組團統籌,全面覆蓋、分段實施,清單推進、即知即改,閉環管理、常態長效」的原則,為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顯著提高而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