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小子」到「數理大師」、「二次元達人」到「全能學霸」……在十一龍樾實驗學校歷年的「榮譽學生名單」上,從不缺少「斜槓少年」——在學習成績的「底色」之上,用興趣做「主色」一起繪出別樣精彩。2020年榮譽學生詹曉宇,就是他們中的一員。
「沒有競爭力」「能力平平」「開蒙較晚」……這些標籤,是佔據著詹曉宇小學6年的人設關鍵詞,即便初入十一龍樾,這些「陰影」也依舊未能即刻掃去。直到遇見了它,詹曉宇內心湧動的熱血才真正被激活。
像很多男孩一樣,機器人也是詹曉宇自幼以來的「心頭好」,但令他沒想到的是,這個兒時的愛好,竟改變了他的「命運軌跡」,甚至從深層喚醒了他的「優秀基因」。結緣十一龍樾,還要感謝機器人的「牽線」。在十一龍樾數十種的選修課程表中,機器人第一時間映入詹曉宇的眼帘,在深入課堂、參觀、體驗的過程中,詹曉宇被機器人課程「吸粉」。
但是,詹曉宇的「慣性挫敗」依舊讓他產生了「水土不服」的感覺,對走班制的不適應、自主規劃能力的欠缺,都給他的「初體驗」打了折扣。這時,他又重新回到了「夢的起點」——機器人課程。在這兒,他重拾信心,找回自我,並以此為原點,不斷擴大自己在龍樾的「愛好輻射圈」——從機器人到繪畫再到陶藝……這些興趣,不僅讓他愛上學校,更重拾自己,最終點燃了心中對學習的熱情與渴望。
「善於規劃」「執行力強」「領導力max」「暖男」……3年已過,詹曉宇的人設標籤早已更新。正如十一龍樾的老師們所言,在這所學校裡的每項活動、每個課程都像「盲盒」,在「拆盲盒」的過程中,孩子們永遠不知道,下一次會遇見怎樣的自己。而詹曉宇,就是在「拆盲盒」的過程中,成為今天的「斜槓少年」。
「今天的『斜槓少年』,在剛入學時,也是一位不知規劃本為何物的「懵懂少年」。從最初的『宏觀規劃』,既沒抓手也難落地;到後來的『小目標規劃』,系統、具體,且逐一勾選,規劃本見證了詹曉宇的成長,更記錄了他成長的印記。在他充實且規整的規劃本上,布滿了豐富的校園活動以及班級、校級職務——教學班助理、書院助理、導師助理、班長……從未想過,一個曾在班會上念ppt都磕巴的小孩,如今竟然成長為一個可以站在學校禮堂、面對百餘學弟學妹分享初中生活的『身邊偶像』。」十一龍樾相關負責老師說。
不僅僅是這些,對於一個從「路人」成長為「學霸」的學生而言,一所學校的良師和評價體系也發揮著極為關鍵的作用。初一剛入學還未度過適應期的詹曉宇,因闌尾炎住院半個多月,錯過了期末關鍵性講解,考試結果是毫無意外地「一片慘澹」。這對於還未完全「滿血復活」的他來說,無疑又是一次重創。但英語教師王權的安慰與針對性指導,是攙扶他度過那段「泥沼」的關鍵助力。幫助他逐一分析問題、尋找「病根」、對症「開藥單」……良師如明燈,帶他駛出迷航。在後來的幾次「低谷期」,詹曉宇都會向老師們發出求助信號,和老師們傾吐心中惆悵,這是他3年的「治病良藥」,更幫助他一步步校準前進方向。
良師相伴不可少,但自我管理更必要。據介紹,在十一龍樾實驗學校,有一支懷揣教育夢想的專家團隊,著手於創造適合每一位學生發展的教育。獨特的課程設計和選課走班,讓每個學生能夠定製出自己獨一無二的課表;並同步開發的 「雲平臺評價系統」,也能讓每個學生及時回顧過往,對自我成長客觀評判,如一位老師總結的那樣,「雲平臺評價系統可以讓你實時知道自己在校內的表現,這樣你就可以不斷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為之後做出長期規劃。」這個體系像是一個放大鏡,讓詹曉宇看到自己的長處與不足,有的放矢地修正與成長。
「對於剛入學的同學們來說,肯定目前還有很多不適應,我以『過來龍娃』的身份建議大家可以先讓自己忙碌起來,找到一些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去嘗試一些沒有嘗試的事,比如上一些你曾經不敢想的技術課、藝術課,認識一些新同學,漸漸你就會發現,你已經融入到了這個大家庭中」,詹曉宇分享道,「解鎖未知、不斷嘗試、大膽試錯,你也可以下一個榜樣。」
供圖/十一龍樾實驗學校
文/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林豔編輯/李曉萌
[ 北京頭條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