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更多校園通知動態,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進入專題頁面。
同學們好,很高興在今年世界水日與中國水周宣傳活動的最後一天和大家見面,和大家談談世界水日·中國水周以及水利專業學生的使命。聯合國確定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題是「水與氣候變化」,我國紀念「世界水日」和開展「中國水周」活動的宣傳主題是「堅持節水優先,建設幸福河湖」。
大家知道,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現代社會的人口增長、工農業生產活動和城市化的急劇發展,對有限的水資源及水環境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全球範圍內,水汙染、需水量迅速增加以及部門間競爭性開發所導致的不合理利用,使水資源進一步短缺,水環境更加惡化,嚴重影響了社會經濟發展,威脅著人類的福祉。
1993年1月18日,第47屆聯合國大會第193號決議,確定將每年的3月22日定為「世界水日」,以推動對水資源進行綜合性統籌規劃和管理,加強水資源保護,解決日益嚴峻的缺水問題。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頒布後,國家水利部即確定每年的7月1日至7日為「中國水周」,考慮到世界水日與中國水周的主旨和內容基本相同,因此從1994年開始,把「中國水周」的時間改為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時間的重合,使宣傳活動更加突出「世界水日」的主題。
1994年第一個「世界水日」的主題是關心水資源是每個人的責任;2012年「世界水日」的主題是與我們中國農業大學密切相關的水與糧食安全。最近幾年,我國的水周宣傳主題重點是節約和保護水資源。如2015年「中國水周」活動的宣傳主題為「節約水資源,保障水安全」;2018年的宣傳主題為「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建設節水型社會」;2019年為「堅持節水優先,強化水資源管理」。
在2006年世界水日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了《世界水資源開發報告》,面對全球水資源開發問題,敲響了九聲警鐘:
第一聲警鐘:水資源管理、制度建設、基礎設施建設不足;
第二聲警鐘:水質差導致生活貧困和衛生狀況不佳;
第三聲警鐘:大部分地區水質下降;
第四聲警鐘:90%災害與水有關;
第五聲警鐘:農業用水供需緊張;
第六聲警鐘:城市用水緊張;
第七聲警鐘:水力資源開發不足;
第八聲警鐘:水資源浪費嚴重;
第九聲警鐘:對水資源的投入滯後。
在《全球水危機:解決迫切的安全問題》一書中指出:全球不斷減少的水資源會給國家安全、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帶來嚴重隱患,對人類健康、能源儲備、糧食供應有負面影響。加拿大前總理Jean Chretien曾講到:水資源缺乏可能導致戰爭,因為水是人類生存所必需的。有很多世界政要和專家指出,由於水資源引發的國家之間的衝突就在不遠的將來,過去世界上是為石油而戰,未來可能為水而戰!例如,水資源短缺就是中東地區國家間矛盾的癥結之一。正如以色列前總理佩雷斯說的那樣:「中東地區水比石油更重要。」在中東和平進程的歷次重大談判中,水資源總是有關各方激烈爭論的一個重要問題。
全球淡水總量約3500萬km⊃3;,其中30%是地下水。可供人類和生態系統使用的淡水總量約為20萬km⊃3;,不足淡水總量的1%。而且全球水資源分布不均。過去100年全球用水量的增幅是同期人口增幅的2倍以上。預計到2025年,全球有1.8億人口將生活在嚴重的缺水環境中,48個國家的28億人將面臨水資源短缺。高度依賴灌溉農業的地區容易出現嚴重缺水,比如非洲、南亞和我國的北方地區。全球在水資源不足的背景下,水汙染還十分嚴重。每天約2百萬噸的人類垃圾進入水體,發展中國家近70%工業廢棄物未經處理進入人類可用的水源。由於化肥過量使用,河流中的氮含量增加了10-20%。全球淡水資源的生命地球指數大幅下降。全球安全飲用水缺乏,有26億人,包括10億兒童缺乏基本的清潔飲用水。
氣候變化對水資源具有重要影響,空氣中CΟ₂濃度和大氣溫度從上世紀以來急劇上升,同期全球乾旱出現的頻率和程度增加,全球洪澇災害發生次數增加。相對上世紀末,全球洪澇災害發生次數有明顯增加趨勢,受影響人數和經濟損失也有明顯增加。所以,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題是「水與氣候變化」。
我國水資源總量有限,全國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28405億m⊃3;,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資源量僅2050m⊃3;,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居世界第109位。另外,我國水資源與其它社會資源的空間分布極不匹配,佔全國國土面積64%、耕地面積46%、人口60%、GDP44%的北方地區,其水資源量僅佔19%,所以我國華北、西北與東北局部嚴重缺水。2030年,在充分考慮節水情況下,我國預計用水總量為7000億至8000億m⊃3;,要求供水能力比現在增長1000億至2000億m⊃3;,接近可合理利用水資源量的上限,水資源開發難度極大。
除了缺水外,我國水汙染也十分嚴重。2016年,對全國23.5萬km河流水質狀況進行了評價,水質在1-3類水河長佔76.9%,劣5類水河長佔9.8%。水庫湖泊水質狀況也不樂觀。特別是地下水汙染嚴重,在評價的平原區淺層地下水面積中,I類和II類水面積僅佔5.0%,III類佔35.2%,IV、V類分別佔26.8%和33.0%。淡水生態系統功能整體呈現「局部改善、整體退化」態勢,北方平原區地下水嚴重超採,形成160餘個地下水超採區。
氣候變化對我國水資源的影響顯著,2001-2009年與1956-2000年比較,全國降水減少2.8%,地表水資源和水資源總量分別減少5.2%和3.6%,其中海河區減少最為顯著,降水減少9%,地表水減少49%,水資源總量減少31%。我國主要江河年徑流量減少,其中以海河、黃河、遼河流域減少最為顯著。我國冰川面積縮小7.4%,季節性凍土厚度平均減小19cm。氣候變化導致我國乾旱發生頻率加快,受乾旱影響的面積增大,例如從去年秋冬季一直延續到今年的南方大旱影響範圍很大。
面對我國的這些水問題,黨和政府高度關注。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春節後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上對保障國家水安全發表了重要講話,深刻分析了我國水安全面臨的嚴峻形勢,系統闡述了保障國家水安全的基本思路,明確提出了事關國家水安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提出了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新思路。這要求我們科學應對面臨的水問題,順應自然和社會發展規律,合理開發、適水發展、優化配置、全面節約、有效涵養與保護水資源,實現人水和諧。這也需要堅持節水優先,建設幸福河湖,凝聚全社會節水愛水護水的強大力量,人人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農業用水量佔我國總用水量的63%左右,堅持節水優先,首先要搞好農業節水,這是我國節水潛力最大的行業。關於如何搞好農業節水和高效用水,我曾應約在《中國水利》雜誌發表了「貫徹落實國家節水行動方案,推動農業適水發展與綠色高效節水」的文章,有興趣的同學們可以看看。中國農業大學水利學科在農業節水和高效用水研發方面具有鮮明的特色和優勢,研發的農業高效用水理論、技術、設備、製劑和區域應用模式在我國東北節水增糧、華北節水限採、西北節水增效、南方節水減排等國家行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我國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由0.4提高到0.55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水利學科主要解決關係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系統健康以及人民生命的水資源、水環境、水安全及防災減災等問題,並通過與環境科學、地球科學、農業科學以及大氣科學等學科領域交叉,不斷培育學科新的生長點。未來的工程建設管理任務還很艱巨,西線調水工程規劃設計與建設、大型灌區現代化改造、河湖水生態保護和水環境治理、每年2000萬畝的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水利行業的現代化管理等一系列重大工程任務等待我們實現。未來的水科學研究會涉及到地表水循環及其伴生過程對變化環境的響應,水資源形成、演變規律與科學配置理論及調控,水旱災害的形成與致災機理及其預報與調控,變化環境下的水資源高效利用理論與技術,人類活動影響下河流與水域健康的理論與實踐,大型水利水電工程與生態環境和諧理論與方法,超大型水利水電工程的基礎科學和關鍵技術,水信息學與水利信息化等,這樣一些有重要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的十分有趣的問題也等待著我們深入探索。
解決全球和中國的水問題,任重而道遠,這麼宏偉的任務寄希望於我們水利專業年輕的一代!願我們一起共同努力,讓我們的祖國風調雨順!讓我們的祖國江河安瀾!讓我們的祖國山青水秀!讓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謝謝大家!
點擊連結
來源:CAU水院人
原標題:《中國水周 師說 | 中國農大康紹忠院士:世界水日 · 中國水周 · 水利專業學生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