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張天愛、陳柏霖主演的電視劇《鱷魚與牙籤鳥》,於上海正式開機,拍攝國內戲份。
該劇由滕華濤監製、林妍導演,這一次「滕林組合」再度攜手,打造一部具有時代氣息、能引起社會共鳴的現實題材群像劇,重點講述新時代青年的故事。
張天愛、陳柏霖在劇中分別飾演建築系留學生李南恩、高冷學霸周爾文,相信這對顏值、演技雙在線的全新組合能給觀眾帶來不同的觀劇體驗。
「鱷魚與牙籤鳥」映射中西方文化關係
每當我們提及「互惠共生」這種關係時,常會舉出「鱷魚」和「牙籤鳥」這一對生物界最典型的共生案例。
很久以前,生物學家就發現這樣一種現象:兇猛的鱷魚飽餐後,常常有許多牙籤鳥在它背上飛來飛去,鱷魚便張開大嘴,牙籤鳥迅速地把鱷魚口中的食物啄取吞進腹內。這種虎口取食的行為令人擔憂,但牙籤鳥自有解脫之法。它用尖硬的喙, 輕輕地碰刺鱷魚鬆軟的口腔,鱷魚便會立刻張開大嘴, 讓牙籤鳥飛離。
牙籤鳥象徵著嶄新的生命力與敢於冒險的精神,它的象徵意義與中國傳統文化裡不屈不撓的精神相吻合。中國與西方各國共生互補、互利共贏,牙籤鳥與鱷魚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同時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強勢崛起,推動世界發展的進程。
中西方文化正是在這種「互惠共生」的關係下不斷碰撞並產生著奇妙的化學反應。
「鱷魚與牙籤鳥」的「共生」關係也與劇中人物關係如出一轍,年僅22歲的李南恩(張天愛 飾)是一名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95後建築學留學生,堅韌好強,為人單純,像一隻蹦蹦跳跳的「牙籤鳥」;而高冷學霸周爾文(陳柏霖 飾) 則是講究理性邏輯,事事有原則的「高級動物研究社」核心人物,也是在建築學上有著不容置疑的專業與執著的冷血「鱷魚」。
兩個人在學術上互不認同,在生活上誤打誤撞,看似南轅北轍,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卻也逐漸彼此吸引、互相依賴,最後萌生了愛情。
張天愛和陳柏霖不僅氣質吻合角色,他們自然不造作的演技也一直受到觀眾的認可,業務能力在新生代演員中不可多得
劇中「高級動物研究社」的其他成員設定也十分有趣,有熱衷科研的治癒系暖男,也有患社交恐懼症的超級技術宅等,這些角色大量啟用了新人演員來出演。
除了在《歡樂頌》《琅琊榜2》等劇中有優秀表現的吳昊宸外,黃一琳、許芳銥、羅予彤、周陸拉、代雲帆等新面孔,都將為這部劇帶來新的青春氣息,展現當代海外留學生的群像風貌。
第一代留學生橫貫晚清到上世紀50年代,改革開放打開國門產生了中國第二代留學生,2000年以後中國經濟騰飛,第三代留學生多出身於富裕中產階級家庭。
要知道在"中國留學史"已有百年的今天,95後這批第三代留學生和前兩代留學生所處的環境及國家地位已經迥然不同,世界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鱷魚與牙籤鳥》也是內地電視螢屏上首部以「第三代留學生」為背景的現實題材青春群像劇。
「第三代留學生」是在網際網路的背景之下成長起來的,他們不再像父輩那樣在茫然無措和艱苦奮鬥中獨自面對海外生活,而是具有更自信的特質,更廣博的視角,和更多元的學術態度,他們是新時代海外留學生的真實代表。
芒果TV:劇集的質量和水準才是一個劇成敗的關鍵
芒果TV始終立足於一部好的電視劇必須是要展現具有新時代風貌的全新故事,要能夠引領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要肩負起弘揚社會發展所展現出來的正能量的部分。這正好與《鱷魚與牙籤鳥》的創作理念相吻合,畢竟,劇集的質量和水準才是一個劇成敗的關鍵。
基於此創作理念,滕華濤監製、林妍導演的《鱷魚與牙籤鳥》,將真實刻畫95後留學生的時代群像為目標。
在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大眾對於文化藝術作品的要求愈發多元且豐富,也使得電視劇市場的發展與挑戰並存。
對此,一直關注美好時代的芒果TV表示,作為電視人必須要堅定信念,增強社會責任感,要從創作核心和內涵入手,創作出適應時代發展,弘揚時代的拼搏與奮鬥,展現當代的核心價值觀的電視劇集。
「滕林組合」攜手護航跨國劇作 回歸現實題材並升級
此次,「滕林組合」繼《我的!體育老師》之後再次攜手。
「金牌監製」滕華濤導演是業界資深的優秀導演,擅長現實題材劇集,能精準剖析現代都市人情感,《蝸居》、《裸婚時代》、《浮沉》、《失戀三十三天》等,無一不是聚焦現代都市人生活、關注社會熱點的佳作。滕華濤導演為該劇「保駕護航」,力圖打造一部不同於以往的現實題材大劇。
執導過《長大》、《我為兒孫當北漂》、《南方有喬木》等優秀現實題材電視劇的內地知名導演林妍,擅長處理都市情感題材,她對當代青年人的情感生活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和體會。
他們二人的強強合作將對《鱷魚與牙籤鳥》的拍攝有著積極的助力。
兩位資深的電視劇創作人看到了在中國國力日漸強盛的當下,年輕人身上完全不同於以往的全球化視野和文化自信,於是他們決定再次回歸併升級現實題材,展現當代年輕人無所畏懼的生活姿態與敢於追夢的青春激情。
此次,電視劇《鱷魚與牙籤鳥》將視角聚焦到95後的青年群體上,以真實的筆觸與豐富的情節,盡情詮釋當下時代的青年風貌,積極正能量的價值觀與世界觀。
電視劇《鱷魚與牙籤鳥》的主創們也希望借著展現海外留學青年群體的奮鬥故事,為當代螢屏帶來一股正能量,激勵更多的青少年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監 制 | 李星文
主 編 | 楊文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