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硫侖樣反應」藥物三問

2021-01-14 丁香園

一些藥物在服用後若飲酒,會發生面部潮紅、眼結膜充血、視覺模糊、頭頸部血管劇烈搏動或搏動性頭痛、頭暈,噁心、嘔吐、出汗、口乾、胸痛、心肌梗塞、急性心衰、呼吸困難、急性肝損傷,驚厥及死亡等。這種反應被稱為 「雙硫侖樣反應」。

雙硫侖(disulfiram)是一種戒酒藥物,服用該藥後即使飲用少量的酒,身體也會產生嚴重不適,而達到戒酒的目的。雙硫侖的作用機制在於——雙硫侖在與乙醇聯用時可抑制肝臟中的乙醛脫氫酶,使乙醇在體內氧化為乙醛後,不能再繼續分解氧化,導致體內乙醛蓄積而產生一系列反應。

參考答案

哪些藥物可導致雙硫侖樣反應?

1.頭孢菌素類藥物中的頭孢哌酮、頭孢哌酮舒巴坦、頭孢曲松、頭孢唑林(先鋒Ⅴ號)、頭孢拉啶(先鋒Ⅵ號)、頭孢美唑、頭孢美唑、頭孢米諾、拉氧頭孢、頭孢甲肟、頭孢孟多、頭孢氨苄(先鋒Ⅳ號)、頭孢克洛等。

其中以頭孢哌酮致雙硫侖樣反應的報告最多、最敏感。如有患者在使用後吃酒心巧克力、服用藿香正氣水,甚至僅用酒精處理皮膚也會發生雙硫侖樣反應。

這些頭孢菌素類藥物在化學結構上共同的特點是,在其母核7-氨基頭孢烷酸(7-ACA)環的3位上存在於雙硫侖分子類似的甲硫四氮唑(硫代甲基四唑)取代基,其與輔酶Ⅰ競爭乙醛脫氫酶的活性中心,可阻止乙醛繼續氧化,導致乙醛蓄積,從而引起戒酒硫樣反應。

理論上說,頭孢曲松、頭孢他啶、頭孢噻肟、頭孢磺啶、頭孢唑肟、頭孢克肟,因不含甲硫四氮唑基團,在應用期間飲酒不會引起雙硫侖樣反應。但是有報導稱頭孢曲松雖然不具有甲硫氫唑側鏈,但有甲硫三嗪側鏈也可引起此類反應,另有頭孢他啶致雙硫侖樣反應的報導,故頭孢曲松、頭孢他啶也歸為可引起雙硫侖樣反應的藥物。

2.硝咪唑類藥物如甲硝唑(滅滴靈)、替硝唑、奧硝唑、塞克硝唑。

3.其他抗菌藥如呋喃唑酮(痢特靈)、氯黴素、酮康唑、灰黃黴素、磺胺類(磺胺甲惡唑)等。

飲酒多久後可以用頭孢類抗生素?

據相關文獻報導 , 頭孢類抗生素致雙硫侖樣反應與飲酒可達 99% 的密切相關。由於個體差異存在,每個人酒精消除時間不同,但飲酒時間與用藥時間的間隔越長 ,雙硫侖樣反應的發生率就越低。

一項回顧性調查分析顯示: 24例用藥前飲酒的患者中共有 17 例發生雙硫侖樣反應 , 發生率為 70.90%(17/24), 其中 62.50%(15/24) 發生在用藥前 3 d 內有飲酒史者 , 在用藥前第 4 d 和第 5 d 有飲酒史的僅各發生 1 例 , 用藥前第 6 d 以前有飲酒史的未再有雙硫侖樣反應發生的病例。

在用藥後 22 例飲酒的患者中 , 發生率為68.20%(15/22), 其中 54.6%(12/22) 發生在用藥後 3 d 之內飲酒的患者 , 在用藥後第 4-6 d 飲酒的患者中共發生 3 例 , 發生率為 13.70%(3/22), 用藥後第 7 d 及其以後飲酒者未再發生雙硫侖樣反應。

由於乙醛脫氫酶被抑制後常需 4-5 d 後才能恢復, 故本組雙硫侖樣反應均集中發生在用藥前、後 3 d 內有飲酒史的患者。

綜合文獻報導,為防止雙硫侖樣反應 , 對所有應用頭孢類抗菌藥物的患者應常規詢問是否有藥物過敏史、酒精過敏史和近期飲酒史 , 如患者在用藥前 7 d 有飲酒史 , 應禁用該類藥 ;對應用頭孢類抗生素的患者 , 應當囑其在停藥後禁酒時間不能少於7 d , 一旦發生雙硫侖樣反應 , 應立即停藥並積極採取相應措施治療。

出現雙硫侖樣反應的應對措施

一旦出現雙硫侖樣反應,應及時停藥和停用含乙醇製品,輕者可自行緩解,較重者需吸氧及對症治療。

治療上可洗胃排除胃內乙醇,減少乙醇吸收,靜注地塞米松或肌注納洛酮等對症處理,靜脈輸注葡萄糖液、維生素C等進行護肝治療,促進乙醇代謝和排洩。心絞痛患者需改善冠脈循環,血壓下降者可應用升壓藥,數小時內可緩解。

患者就診後邊搶救邊詢問病史,立即使患者取平臥位、吸氧、測生命體徵並記錄。

對休克的患者迅速建立靜脈通路,快速補充晶體液,必要時給予多巴胺等升壓藥,積極治療以縮短低血壓期。

對原有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同時給予心電監護,嚴密觀察心率、心律的變化。

對確診為雙硫侖樣反應的患者也應作心電圖、血常規、電解質檢查,以排除多種疾病共存而延誤治療。

因起病突然,症狀明顯,患者及家屬均有緊張、恐懼心理。應對患者及家屬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向其說明病因,使其能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一般4-12h症狀逐漸緩解。

總結

除上述常見的能引起雙硫侖樣反應的抗生素外,另有一些類雙硫侖樣反應的罕見報導,如喹諾酮類、紅黴素等,這些原因未明的類似雙硫侖樣反應發生機制還有待於臨床的進一步證實和進行深入的實驗研究。

總之,酒後用藥,藥後飲酒都可能對藥效產生較大影響,臨床工作中除了積極預防雙硫侖反應,更關鍵的是要意識到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減少誤診。

----

點擊閱讀上期問答:「2 型糖尿病初用胰島素選基礎還是預混?」  及答案(如果無法跳轉,請下載用藥助手 App 閱讀更多精彩問答),升級至最新版的用戶參與評論或收藏文章即可在次日收到更新的答案推送哦~

溫馨提醒:因用戶評論數量較大,後臺從所有評論中篩選部分進行展示,供大家參考~


相關焦點

  • 藥源性雙硫侖樣反應的處理和預防
    應用本藥後飲酒會出現噁心、嘔吐、恐懼等嚴重反應,而使酗酒者懼怕飲酒,從而起到戒酒作用。但目前臨床上使用的某些藥物,其化學結構或作用機理與雙硫侖相似,可產生雙硫侖樣反應,又稱安塔布司(antabuse)反應。
  • 抗菌藥物不良反應匯總(收藏)!
    目前,抗菌藥物幾百種,使用過程中至少要記住以下常見的或嚴重的不良反應。一、青黴素類(阿莫西林等)1、過敏反應青黴素類可發生過敏性休克(Ⅰ型變態反應)和血清病型反應(Ⅲ型變態反應)。3、雙硫侖樣反應使用含有甲硫四唑側鏈的頭孢菌素數日之後,如果飲用酒精類飲料,有時會出現潮紅、噁心、嘔吐、出汗、心動過速、呼吸加快,偶有低血壓和意識模糊的臨床表現,這就是所謂的「雙硫侖樣反應」。
  • 春節飲酒注意藥物不良反應,頭孢類藥物切記遠離酒精
    太長不看版: 1)不少頭孢類藥物會引發雙硫侖樣反應 酒精幹擾,藥物代謝會亂套 上面的新聞裡,當事人注射頭孢兩天後喝酒,出現了休克症狀。這是因為,很多頭孢類抗生素遇上酒精會引發雙硫侖樣反應,導致胸悶氣短、面部潮紅、頭痛噁心等一系列症狀,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
  • 哪些藥物與酒相剋?
    □記者李蘊真通訊員李軍偉    患有糖尿病的王先生,一直服用一種名叫「優降糖」(格列本脲)的降糖藥,近日與同事聚會飲酒後噁心嘔吐、呼吸困難,並出現昏迷,被緊急送往鄭大五附院,後診斷為「雙硫侖樣反應」。
  • 十大類抗菌藥物不良反應匯總!
    目前,抗菌藥物幾百種,使用過程中至少要記住以下常見的或嚴重的不良反應。3、雙硫侖樣反應使用含有甲硫四唑側鏈的頭孢菌素數日之後,如果飲用酒精類飲料,有時會出現潮紅、噁心、嘔吐、出汗、心動過速、呼吸加快,偶有低血壓和意識模糊的臨床表現,這就是所謂的「雙硫侖樣反應」。
  • 十大類抗菌藥物不良反應匯總,值得收藏!
    因此,無論成人或兒童,無論口服、靜滴或肌注等不同給藥途徑,應用青黴素類藥物前均應進行皮試。停藥72 h以上,應重新皮試。2、赫氏反應:赫氏反應的誘發原因是由於藥物對梅毒螺旋體的殺滅作用太強,導致梅毒螺旋體大量死亡,大量有害物質從死亡的梅毒螺旋體內溢出以及機體內部的變態反應引起機體出現的不適反應。
  • 「痛」到憂傷:糖尿病神經痛藥物治療攻略
    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神經病理性疼痛,以肢體遠端受累為主,下肢比上肢多見,患者可有針扎樣疼痛、燒灼樣疼痛、撕裂樣疼痛、觸碰敏感性疼痛等多種臨床表現,疼痛往往在夜間加重。倘若症狀得不到有效控制,會導致病人睡眠障礙、煩躁不安、睏倦疲憊,從而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使病人產生焦慮、抑鬱甚至自殺傾向。正所謂「甜」至深處,「痛」到憂傷。
  • 酒+這14種藥物=毒藥,嚴重可致死
    據他家人說,這之前他被瘋狗咬,打了狂犬疫苗,日常嗜酒,所以並沒有忌酒,就感覺挺可怕的… 其實相信看到這裡一部分人已經明白了,這就是雙硫侖樣反應,一種典型但是並不廣為人知的致命用藥誤區。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到這個可怕的名詞,那麼今天我們也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到底什麼是雙硫侖樣反應,而生活中像這種反應一樣致命的用藥誤區又有哪些?
  • 雙硫侖可阻止GSDMD引起的膜孔形成
    雙硫侖可阻止GSDMD引起的膜孔形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6 14:30:28 美國哈佛大學Hao Wu、Judy Lieberman、Xing Liu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FDA批准的雙硫侖通過阻斷gasdermin
  • 藥物發展簡史:從柳樹皮到「上帝的手術刀」
    」和兩大生物學過程2.2 不同的藥物作用在不同的「靶點」上3 基因療法有多強大?小分子和短肽、抗體類藥物作用的「靶點」是蛋白質,調節蛋白的功能;核酸類藥物作用的「靶點」是mRNA,調節蛋白的表達;基因療法藥物作用的「靶點」是DNA,不僅可以改變蛋白的表達,甚至還能夠可遺傳地修改蛋白的編碼序列。基因療法從因果關係強的罕見病做起,將會逐步拓展到多因素常見病的治療和管理中。
  • 「科普」這10類藥物要這樣「服用」,太多人做錯了……
    比如細菌感染,醫生開了抗菌藥物,一定要用夠療程。如果家長分不清楚哪些是治療病因,哪些是針對症狀的藥物,就一定要問醫生。4服藥後效果欠佳時,怎麼辦?使用前搖勻是由於混懸劑含有未溶解的藥物顆粒,給藥前如沒有充分搖勻,藥物顆粒沉澱在瓶底部,用藥初期量取的混懸劑藥液中,藥物含量不足,不能發揮應有的藥效,而到用藥後期,量取的藥液中藥物含量超過規定的劑量,可引發藥物不良反應甚至藥物中毒。
  • 麵包中的美拉德反應「推薦篇」
    美拉德反應(Maillard反應),又稱麥拉德反應、梅拉德反應、梅納反應、羰胺反應,是一種廣泛分布於食品工業中的非酶褐變反應、它指的是食物中的還原糖(碳水化合物)與胺基酸/蛋白質在常溫或加熱時發生的一系列複雜的反應,其結果是生成了棕黑色的大分子物質類黑精或稱擬黑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