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豆瓣上有個熱帖,一位丈夫發帖,說妻子因為和自己吵架,一氣之下,毀掉了百本絕版書。
作為一枚讀書也愛買書的讀書貓,看到這個帖子的第一個感覺馬上想到了「焚書坑儒」,兩口子吵架,竟然拿書來撒氣,欺負它不會說話怎麼的?
再說了,發帖男主也說了,自己不抽菸不喝酒不打遊戲,一個月一千塊錢花唄,一半是為了買書,並不過分呀,怎麼就至於又撕又燒,又哭又鬧了,太誇張了。
然而,再細細讀一遍帖子,卻發現,妻子表面的「潑」是有原因的。
1.每一個撒潑女人的背後,都是一段不被重視的親密關係
在那個帖子中,男主提到:
「後面老婆哭了,說我沒把家放在心上,沒把兒子放在心上,沒把她放在心上,很久了沒為家裡買過什麼東西,沒為她買過什麼東西,沒關心她」。
而從男主的角度,他也承認:
「光顧著買書,忽略了她,忽略了家庭,是我不對,是我不對,是我不對。」
由此可見,妻子的怒火並非是針對書,而是針對這一段不被重視,得不到愛意和溫暖的家庭關係。
不被愛的女人,有多可怕?
在《知否 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小秦氏在顧家祠堂裡哀怨爆發,咬牙切齒地非要明蘭的命。
表面上,她恨的是顧廷燁,其實她一直恨的是老顧候,恨他在自己身邊就是一具行屍走肉,一心想著自己去世的妻子白大娘子,自己雖是人人羨慕的顧候夫人,卻眼看他日日祈求佛祖保佑自己能來世和白氏再續前緣。
這對一個女人來說,無異於時時刻刻的凌遲,於是她逐漸變得陰毒冷酷,甚至把怒火發洩在無辜的明蘭身上,想拉著她一起下地獄。
然而究其根本,她也不過是一個被命運玩弄的可憐人而已,當一顆本來敏感善良的心日日在傷心、痛苦、絕望的毒液中侵泡,看不到一點希望,於是漸漸變得惡毒而又可憐,似乎是一個必然的、殘忍的結果。
所以啊,當身邊的女人突然變得易怒、暴躁時,男人不妨也稍稍檢討一下自己,是否忙於生活,忽視了她的感受,畢竟,女人脾氣最火爆的時候,就是她感覺自己不被愛的時候。
2. 她為何歷經千般艱難,卻還保有一顆少女心
最近,因為張玉環案,他的前妻宋小女上了熱搜。
在視頻裡,她明顯已經不再年輕,然而,當她對著鏡頭喊出:「他還欠我一個擁抱」時,眼睛裡星光閃閃,帶著少女般的羞澀。
我們常常會說:「願你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然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當受到生活一遍遍的重錘時,有多少人,泯滅掉最初的純真和善良,變為人群裡表情冷漠、面目模糊的路人甲乙丙丁。
對宋小女來說,經歷的磨難比很多人都要多得多。
1988年,宋小女19歲,和比自己大兩歲的張玉環結婚,生了兩個孩子。
1993年10月,張玉環遭遇冤假錯案,被以故意殺人罪判死刑,24歲的宋小女,開始走上申訴的漫漫長路。
2020年8月4日,張玉環被判無罪釋放,時隔9778天,宋小女終於等到重見他的一天。
這27年來,四處奔走苦苦申訴,扛下經濟壓力來拉扯大兩個孩子,遭遇病魔,再次出嫁,細說起來必定都是磨難,然而,這一切並未讓她沮喪沉淪,反而是一直認真努力地去生活著。用自己內心的熱情和光,照亮了周圍本來幽暗的一切。
宋小女並沒有太高的學歷,應該也說不出過分高深的道理,她之所以能夠善意滿滿地對待這個並不美好的世界,究其根本,是由於她充滿愛的童年和在災難來臨前完美的家庭生活。
她從小患有心臟病和腎炎,醫生一度斷言她活不到結婚,可能隨時就沒了。又是家中最小的女兒,父母家人對她都沒什麼要求,從來不讓她幹活。
到了嫁人的年齡,父母為了她婚後不吃苦,再三挑選好人家。對未來女婿的要求只有「對她好、離家近」,張玉環家雖然條件不咋地,但公婆承諾會對媳婦好。
婚後,張玉環確實對她很好,他在田裡幹活,最多讓她帶著孩子坐在旁邊看看。他出去做木匠,買回豬肉,只給母子三人做,自己都不吃。儘管家裡並不十分寬裕,張玉環還是會專門去城裡給她買合身的衣服,從她以前的照片裡看得出來,雖然兩個孩子都不小了,她卻仍然纖細秀美,一點都沒有被生活所累的疲憊和戾氣。
也許,正是這些過去的甜,化為了火焰,支持著她走過了以後的寒冬。正如宋小女自己所說:「因為這一點甜,27年的等待成了可以忍受的事情。」
所以被愛的人,真的可以煥發出自己也想像不到的力量。
正如宋小女,經歷了這麼多的磨難,卻很少抱怨,反而一直在強調,自己的命挺好的,兩個老公都對自己很好。
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如果能「被看見」,被得到無條件的包容和接納,那麼,他有很大機率會擁有一顆強大而溫暖的心臟,能溫暖平和地接受周圍的一切。
若能篤定自己內心有陽光,對於周圍的黑暗和不公平,就會有一個相對客觀平和的判斷,相反,如果內心黑暗無邊,冰冷一片,那麼哪怕是一點點負面的小事,都會讓自己絕望萬分。
而愛,就是照進心裡的那道光。
3.愛的力量能有多大?
在斬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最佳男主角、最佳配樂三項獎項的影片《美麗人生》裡,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圭多是一個外表看似笨拙,但心地善良憨厚而且生性樂觀的猶太青年,他邂逅了年輕貌美的多拉,兩人相愛,結婚,有了夢寐以求和乖巧可愛的兒子喬舒亞。
然而,由於二戰的爆發,在喬舒亞五歲生日這天,納粹分子抓走了圭多和喬舒亞父子,強行把他們送往猶太人集中營。多拉堅持要求和兒子一同前往集中營,並被關在女牢裡。
圭多不願意讓兒子幼小的心靈從此蒙上悲慘的陰影。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裡,圭他一面千方百計找機會和女監裡的妻子取得聯繫,一面竭力保護和照顧幼小的喬舒亞,他哄騙兒子這是在玩一場遊戲,遵守遊戲規則的人最終能獲得一輛真正的坦克回家。
天真好奇的兒子對圭多的話信以為真,強忍了飢餓、恐懼、寂寞和一切惡劣的環境,童心沒有受到任何傷害。就在獲救的前一刻,圭多被垂死掙扎的納粹捉住,但就在死神已向他張牙舞爪時,他還是留給兒子最後一個溫暖的笑容,樂觀地、大步地奔赴死亡之約。
殘酷的戰爭、殘酷的謊言、殘酷的人生,卻被冠上了這樣一個似乎很不相稱的劇名,也許正是因為在這絕望到悲涼的現實裡,圭多將殘酷的現實包上了美麗的糖果外衣,給了孩子一個能繼續笑著活下去的世界。
所以愛能有多偉大,摧毀一切、扭曲一切的戰爭,也能被它化為一場遊戲,而被愛包圍著的人,即使身處一個充滿死亡、暴力的環境,也可以擁有一個沒有被摧殘的美好童年。
結語:
不被愛,或者感受不到愛,總是能勾出人最差的一面。
這一點對女性來說,更是如此。
不知大家有沒有觀察到,到了一定年紀,凡是看起來比同齡人年輕、氣質優雅平和的女性,絕大部分都擁有或曾經擁有過不錯的家庭和婚姻關係,被愛滋養,也許是最好用的保養品了。
反之,那些滿腹怨氣、牢騷沒完的女性,大部分在家庭中都沒有得到足夠的愛和重視,小小的失望和抱怨慢慢累積,終於吞噬掉了曾經的美好,把一顆本來圓潤柔和的珠子,變成了黯然無光的死魚眼睛。
所以愛究竟是什麼?
在我來看,它並不是生活的必需品,畢竟沒了愛,並不影響吃飯、穿衣、數錢、活著,然而,它仍然是很珍貴很難得的東西。
它的珍貴之處,就是可以讓你在困頓中堅強,在絕境前平和,在努力時燦爛,在任何時候不苦逼。
所以,儘管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最終得到愛,擁有愛,仍然希望每個人能在追尋唉的過程中,不畏險阻,打怪升級。
以及,不要放過途中那一個個的小確幸和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