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受到距離時間,文明等級的阻礙,人類已經被困於地球數百萬年時間了。儘管,人類文明在近200年時間才快速發展,直到上個世紀,人類才將腳步邁入了外太空。但畢竟,人類自誕生於地球以來,人類都沒有離開過地球。不知道是人類力量的不足,還是人為的力量將人類困在了地球上。地球就像是人類的牢籠一般。人類終將會衝破阻礙,離開地球。但終於離開了地球的人類,又面臨了一個新的問題,人類下一步該去往哪裡呢?
原本,人類認為自己的選擇理應該很多。畢竟宇宙中遍布行星。哪怕只在銀河系中,都有著4000億顆的恆星,更不要說每一顆恆星附近圍繞著的多少顆的行星了。哪怕比地球生態環境更優越的行星,在宇宙中都比比皆是。彼時的人類還非常自信,可隨著人類對自我的認知越來越明確,人類就發現地球之外的世界再廣闊,也難尋人類的一方天地。
人類必須得接受一個事實,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人類去不了其他行星居住,就連離開地球也不是輕鬆的事情。人類至多只能將腳步環繞在太陽系內。既然可供人類選擇的範圍大大縮小了,人類還能去哪裡呢?
火星在現階段,顯然成為了人類唯一的選擇。畢竟火星距離地球的最近距離僅5500萬公裡,人類既然登陸過月球,就不會缺乏自信,登陸不了火星。尤其火星的生態環境總給人類帶來種種奇蹟。
火星和地球質量體積相差不大。從表面上,兩顆星球都是巖石星球,都有山川、沙塵暴、地震、地殼運動等等。若不是火星磁場趨近於0,火星的二氧化碳氣體無法形成大氣層,火星的生態環境或完全不輸於地球。畢竟火星和地球一樣,都同處於太陽系內。再加上,火星的南極蓋下,竟然被義大利航空局證實存在液態鹽水湖。更是讓人類對於火星寄予了期盼。
可即便如此,火星距離人類的第2家園還相差甚遠。人類需要付出如此多的精力在探索火星上嗎?看看科學家是如何看待火星這顆星球的吧!
火星上的時間只比地球快了40分鐘。人類登陸火星,倒不用像適應月球一樣,適應時間差。在大約40萬年前,火星上經歷了一次冰河時期,才形成了如今的火星地貌,也就是說火星最初的樣貌並不是人類如今看到的這麼荒蕪。至今火星的過去都經歷了什麼呢?
2015年,美國宇航局曾朝火星發射的好奇號探測器首次在地表發現了甲烷氣泡。由此猜測,火星的遠古時期曾經出現過甲烷物質。甲烷在地球上是一種特殊的存在,幾乎生命萬物的孕育呼吸消亡都會生成甲烷氣體,是不是可從側面證明火星曾出現過生命呢?甚至,如今的火星依舊存在生命。只不過火星生命藏到地表之下去了。畢竟火星地下還存在著一個鹽水湖。
2015年,美國宇航局也曾證實火星地表的巖石上有水流的痕跡。似乎都在揭秘著曾經的火星不輸地球生態,若是孕育了生命萬物也是極有可能發生的。那火星會成為下一個地球嗎?
科學家揭露,若是人類不人為幹預,可能性極小,但有了人類對火星的改造,一切也並非不可能實現。火星之所以環境惡劣,和火星缺失的磁場、大氣層有最為直接的關係。既然火星磁場消失了,人類可想方設法幫助火星重造磁場。比如發射飛彈攻擊火星,促使火星金屬核再度發揮作用。又或者在火星打造一個全天性覆蓋的磁場,就像信號基站一樣。至於大氣層,難度也不大。畢竟火星上還有稀薄的二氧化碳氣體,只要火星的火山爆發了,不需要多長時間,火星的溫室效應氣體必然加劇。尤其只要解決了火星磁場,哪怕不幹預火星大氣層,時間長了,火星都會凝聚大氣層。
看完,是不是發現火星比我們想像中的生態環境,要更優越一點呢?未來人類登陸殖民火星是必然的,不論是否移民火星居住,人類也不會放棄索取火星資源,比如隨處可見的赤鐵礦。大家覺得火星會成為第2顆地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