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成癮機制的功能影像學研究進展及戒毒措施探討

2021-01-09 搜狐網

  肖壯偉莊偉端曹楚瑜許偉雄翁旭初吳仁華毒品成癮社會危害大,已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毒品成癮和復吸的機制至今尚未闡明,導致各種戒毒方法的針對性不強,戒斷後復吸率極高。在中國,毒品成癮者吸食的毒品以海洛因為主。海洛因是毒品之王,其易成癮性、成癮者對其心理依賴和戒斷後綜合症更是吸毒者戒毒後復吸的重要原因,而社會上對吸毒者的偏見和歧視也是吸毒者復吸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應該應用現代化科學手段來闡明毒品成癮和復吸的機制,並針對其治療方案進行探討。

  一、毒品成癮機制研究進展

  毒品成癮(或藥物依賴)是指藥物(或毒品)和機體相互作用引起的身體和心理改變,為了再度追求藥物引起的欣快感和避免停藥後的痛苦戒斷症狀,而長期反覆地和持續地以強迫性自我給藥為特徵的腦疾病在眾多的吸毒者中,青少年受人引誘或由於好奇心而開始吸毒的數量佔有最大比例,現代生活的精神和心理壓力也是知識層次稍高的吸毒者吸毒的一個原因,而醫源性藥物依賴者次之。一旦染上毒癮,欲罷不能。即使一時戒了毒,但復吸率極高。戒毒後復吸原因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一般來說,吸毒者的個人心理素質較差,一旦吸毒成癮後,會不擇手段,想辦法籌毒資,即使少數人主動戒毒,也是基於身體健康狀況或家屬朋友的勸說等因素,但卻不能持之以恆,這部分人往往是自願戒毒所裡的常客。被迫戒除毒癮,也只是生理上的脫癮,而「心癮」很難根除。

  不同種類的毒品成癮的機理有所不同,成癮的速度也不同,以往的研究更多地停留在分子生物學方法上,認為吸毒者由於體內缺乏多巴胺或內啡肽及去甲腎上腺素等化學物質,通過毒品補充,刺激體內產生相應的化學物質,引起機體的欣快感而形成了「補償理論」學說。而近幾年應用現代功能影像學手段來研究毒品成癮機制,也取得了一些證據。功能影像學包括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成像(PET)或功能代謝CT(PET/CT),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成像(SPECT)等,可將毒品成癮的過程轉變為可視化的影像學表現出來。目前主要集中對吸毒者局部腦血流和代謝顯像,神經遞質及其受體轉運的顯像,以及針對吸毒環境刺激任務的腦區反應的定位,進一步將研究其反應的神經迴路等。由於中樞神經系統內存在獎賞系統,所有成癮藥物都能夠興奮腦內獎賞系統,產生獎賞效應而造成心癮。成癮者也可在相關的刺激(如視覺、聽覺)在腦部產生一定的興奮。目前,有證據表明:長期吸食毒品者與正常人大腦PET成像對照,顯示甲基苯丙胺成癮者紋狀體多巴胺轉運體和古柯鹼成癮者紋狀體多巴胺D2受體明顯少於正常對照組(圖1)。SPECT多巴胺轉運蛋白顯像研究表明,海洛因成癮者腦內雙側基底節區多巴胺轉運體明顯減少,這說明神經遞質轉運體也跟藥物成癮存在某種聯繫。國外學者應用fMRI已在古柯鹼成癮研究上取得進展,認為在視覺、聽覺的相關環境刺激下短時程的信號增加與快感有關,而長時程的持續增強更多與渴求有關。視聽等暗示信號可以激活古柯鹼吸毒者大腦前扣帶回和左頂葉背外側核(圖2)。對於海洛因成癮者的fMRI研究,認為相關環境的視聽暗示能夠激活中腦上行神經調節系統,並且認為大鼠對海洛因的不同給藥方式在腦部產生的fMRI信號是不同的,SellLA等利用PET對海洛因成癮患者的研究表明,當患者對海洛因產生渴求時,在額下葉、右栔葉、海馬等局部腦血流增加,而大腦的實質上改變從常規MRI影像上得不到顯像,證實了海洛因成癮者的「心癮」來源於腦內某些功能區,但尚未能闡明其各腦區的作用及其神經迴路;也未能闡明成癮的機制。

  二、本實驗與戒毒相關的研究工作及設想

  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近10年來腦功能影像技術的進步及其在科學研究上的應用,結合國外一些學者的研究成果,汕大醫學院成立了分子影像研究中心,在分子水平上將吸毒者腦內的變化直接通過分子影像學方法表現出來,將腦功能成像技術應用於藥物依賴性研究上,主要應用的技術是fMRI,並輔助以SPECT及分子生物學技術,還將應用PET/CT來顯示吸毒者腦內的受體及其神經遞質變化的情況。因而我們設計的課題《恆河猴在海洛因成癮過程的fMRI及PET/CT研究》和《人和猴海洛因成癮的fMRI研究》於2002年及2003年分別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重大國際合作項目的立項資助;同時《恆河猴海洛因成癮腦功能區的fMRI定位和病理研究》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九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基金項目的立項;另外,相關課題獲得省級立項五項。這些都說明了本領域的研究設計的創新性得到了國際上的承認。因為重大國際合作課題的合作者是國際上fMRI領域著名專家、美國Emory大學的胡小平教授和中國科學院翁旭初研究員。我們試圖通過應用腦功能影像技術,結合相關的分子生物學技術來闡明海洛因成癮的發病機制和復吸機理。

  我們設計相關的實驗,通過對海洛因成癮病人在其空腹和不接觸毒品6小時以上,於實驗前1~15小時讓其口服速尿和高滲葡萄糖,製造饑渴模型。通過讓被試觀看與吸毒相關、能刺激其饑渴欲望、以及自然風景三種不同條件環境的錄像,以觀察其由於不同任務而引起欲望(渴求)時的fMRI興奮腦區。觀察結果表明,海洛因成癮者在觀看與吸毒環境相關的錄像時,會產生對毒品的渴求,其主要興奮腦區在前扣帶回、眶額回、頂部後小葉、腦島區及右側顳葉腹外側核(梭狀回)等;而觀看刺激饑渴欲的錄像能引起對食物和水的渴求,其主要興奮區在左側顳葉腹外側核(梭狀回)腦區(見圖3),而且對毒品渴求時在眶額回興奮的反應曲線,在看自然風景錄像時仍處於興奮的狀態(見圖4),結果與日常觀察到的現象相符合,即毒癮發作時,沒有藥物控制,將很難恢復。

  基於這樣的實驗結果,我們將用恆河猴成癮過程的fMRI表現來對照研究,以期獲得毒癮發作時腦內的神經迴路及其腦區的病理性質,闡明海洛因毒癮發作的機理,並研究毒品信息是如何在各腦區間進行儲存、傳遞和記憶的,力圖在不毀核的前提下,通過藥物或物理幹擾方法使吸毒者毒品信息清除,只有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採用熱射頻或顯微手術部分毀核治療,從而制定具體可行的根治毒癮的方法。

  三、對我國現行的戒毒模式的評價

  全世界每年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與毒品作鬥爭,但收效卻不是很理想,我國現行的戒毒模式也存在著一些缺憾。

  (一)強制戒毒與勞教戒毒:儘管我國目前已建立了上千個強制戒毒所和勞教所,這些戒毒所和勞教所也發揮了一定作用,但收效都不理想,因為這兩種模式仍未能從根本上解除吸毒者的「心癮」;在戒毒後,對毒品依賴的心理渴求仍殘留在吸毒者的記憶裡。但這兩種模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由於一些頑固的吸毒者已造成對社會和家庭的危害,家庭對其已失去約束力,因此,這兩種戒毒方式可以作為補救措施,但卻不能作為唯一的或主要的措施,建議應儘量減少這兩種模式的數量,擴大其規模、完善其配套設施、改進勞教的方式,儘量從成癮者心理上消除其對毒品的依賴。

  (二)社會幫教和無毒社區等模式:由於吸毒人口有相對隱蔽或流動性大這兩個特點,特別城市內的吸毒者,社區很難發現。因而該模式往往浮於形式,很難有較好的效果。應加大社會的宣傳力度,不搞一陣風,持之以恆地以新聞媒體等社會宣傳教育方式,反而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毒品的危害性,讓更多的人遠離毒品,特別對於青少年,教育宣傳更是一種主要的有效方式。

  (三)自願戒毒:那些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和知識層次較高而又有一定意志力的吸毒者,或者因身體健康原因而困擾的吸毒者,往往是自願戒毒所的常客,但自願戒毒所往往因資金問題,配套設施不齊全,又缺乏後繼的心理脫癮的措施。

  四、科學之路,創建有中國特色的戒毒模式戒毒除了堵住毒品源泉、禁吸、強戒等措施外,我們還應該吸取一定的經驗教訓,創建有中國特色的戒毒模式。

  1應加強對吸毒人員的管理,落實責任制。應試行強制戒毒或勞教戒毒吸毒者的善後管理,建立所外考察,定期報告,為期應不少於3年,落實專人隨訪,定期復檢。幫助病人解決社會生活上的問題,一旦發現其違規復吸,即讓其回到勞教所進行戒毒,這應該對減少復吸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2應加大宣傳力度。政府應加大對禁毒部門的資金投入,由禁毒辦牽頭,充分發動社會各界及新聞媒體對毒品的危害性進行持之以恆地宣傳,提高全民對毒品危害的認識,加強對中小學生的教育,使他們遠離毒品。

  3政府利用現有的醫療機構力量,全面開放二級甲等醫院以上的醫院的戒毒權限,應規定這些醫院設立戒毒專科門診及一定病床數的住院區,向這些無償醫院調撥一定數量的美沙酮等戒毒藥品,憑有效的專科醫生處方向吸毒者免費提供美沙酮,以便更好地監測吸毒者動態,避免吸毒者無錢戒毒或找不到正規的戒毒場所,減少愛滋病等病的傳播。

  4對有一定科研條件和力量的單位,政府或禁毒辦應加強對其傾斜性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促進國內國際戒毒科研機構的通力合作,爭取對毒癮達到根治的目的。目前,國內有些單位開展外科手術或γ刀治療毒癮,但從科學的角度講,這種治療尚缺乏有力的科學依據支持,應在充分的科學理論基礎上,在動物實驗確認有明顯效果的前提下才能進行,並應儘量避免損傷正常的腦功能區。因為目前儘管發現有一些腦區參與藥物渴求的任務,但其神經迴路及各腦區所起的作用尚未清楚,這樣情況下開展的手術,便可能會破壞部分正常腦功能區,甚至還達不到根除毒癮的目的。但可以預料,開展精確顯微手術有可能是根治毒癮的一種方法。同時,政府應作為召集人,將國內國際的藥物依賴性研究領域的各專業精英集中起來,加強國際合作和交流,向該難關發起總攻,爭取近期內取得重大突破。在成果產生之前,治療上仍可採用中西醫結合的藥物治療,配以目前認為有效的輔助治療,譬如針灸、心理療法等。

  5我們認為,最好的治療方法是在明確毒癮發生機理和病理性質的前提下,通過研究,明確吸毒者毒品信息在腦內的信息加工、傳遞、儲存和記憶的全過程,通過藥物或物理幹擾清除吸毒者毒品信息的記憶,或採用熱射頻及顯微手術對相應主要腦功能區部分毀核治療,達到對毒癮的根治目的。總之,毒癮的根治,要依靠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用科學的方法去攻克,相信在近3~5年時間內,毒癮的根治將不成難題。

相關焦點

  • 新型毒品成癮導致精神障礙的精準治療
    但是實際上,毒品進入人體後作用於人的神經系統,第一次吸食後就會出現幻覺、幻視、幻聽、自言自語自笑等症狀,長期吸食容易毒品成癮,多數都會出現妄想、幻覺、幻聽等精神症狀,其中被害妄想和嫉妒妄想是最為常見的,會對身體造成很大損害,這種症狀與精神分裂症的病人非常相似,叫做毒品所致的精神障礙,這是毒品對大腦損害的一種表現。
  • 「毒品、酒精成癮是一種腦部疾病」!
    說到上癮,大家的第一印象肯定是毒品,當然除了毒品之外,還有很多能讓我們上癮的東西:酒精、遊戲乃至食物都可以讓有些人慾罷不能。這些事物是因為什麼使人成癮?世界知名神經科學家從生物學的角度分析了人類對藥物上癮的原因,在他看來,「成癮是一種嚴重的、慢性的、復發性的腦部疾病。」
  • 我們要怎麼對待吸毒成癮的人?
    吸毒成癮的人是違法者 人們最寬泛的認知是:吸毒的法律後果,拘留、社區戒毒、強制隔離戒毒、納入動態管控等法律後果。 對吸毒者採取嚴刑峻法,雖然具有一定的威懾力,能給吸毒者以嚴重而深刻的處罰,使他們對毒品產生一定的恐懼,但很難能產生持續的影響力,而戒毒毒品需要人們的長期的耐力和毅力。
  • 跟著張一山認識《餘罪》中毒性強、上癮快、戒毒難的毒品
    近幾年來在我國關於毒品類的警匪電視劇非常缺乏,18年前一部《永不瞑目》火熱,給大眾普及了海洛因毒品的危害。而18年後又一部關於毒品的《餘罪》警匪網絡電視劇火了,同時又給大家帶了一個全型的毒品-Meth,這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毒品呢?
  • 近期成癮症重磅級研究進展
    【4】eLife: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治療焦慮和成癮症的新型療法doi:10.7554/eLife.30056日前,一項發表在國際雜誌eLif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深入闡明了機體大腦如何處理獎勵和懲罰的機制,或為後期開發治療多種疾病的新型療法提供新的思路,比如焦慮症和藥物濫用等成癮行為
  • 國外禁吸戒毒模式述評
    從戒毒實施主體的角度分析,戒毒模式的推行,實施者既有政府組織,也有非政府組織,甚至實驗室和個人。從關聯學科領域分析,關注戒毒問題的研究領域包括法學、社會學、心理學、醫學、行為學等,不同學科以自有的理論基礎和視角研究形成戒毒模式,有的研究在模式構建中借鑑其他學科的方法,以期全面解決吸毒成癮問題。
  • 從「自我效能感」談毒品成癮的原因
    法制今報-海峽法治在線6月26日訊 毒品是受國家規定管制的
  • 滬多家醫療單位建全新模式助毒品成癮者重返社會
    東方網6月27日消息:昨日是世界禁毒日,記者從上海瑞金醫院獲悉,該院功能神經外科和第四軍醫大學附屬唐都醫院共同發起的多中心臨床研究,聯合上海精神衛生中心和其它十餘家傳統毒品成癮治療單位,計劃建立「藥物-神經調控-心理康復-家庭社會」支持的全新戒毒模式。
  • 合成毒品成癮認識誤區知多少,「8分鐘」科普短片教會你正確應對
    「合成毒品是戒不掉的!」「吸食合成毒品不會成癮,試一試沒關係!」……目前,社會上對於合成毒品成癮廣泛仍存在諸多誤區,很多吸毒人員或者家屬,面對家庭成員吸毒感到很迷茫,甚至走上了錯誤的道路。據數據統計,合成毒品濫用者佔據目前國內吸毒人口的60%以上,仍居首位,但是對於已經接觸毒品的吸毒人員及其家屬毒品成癮後的症狀、治療缺乏相關的科普。在政府禁毒工作新形勢下,作為湖南省合成毒品成癮治療領先的戒毒專科醫院——湖南康達自願戒毒中心在戒毒醫療技術和專業人員配備上具有強大優勢,在成癮科的專家們共同完成了首部關於合成毒品成癮的科普片作品——《重磅!合成毒品是可以戒掉的!》。
  • 三亞上半年破獲53起毒品案件 繳獲毒品及成癮物質112.1公斤
    7月22日,海南日報記者從三亞市公安局獲悉,今年上半年該市破獲53起毒品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118人,繳獲各類毒品及成癮物質112.1公斤,其中成癮物質111.9公斤、氯胺酮9.86克、冰毒49.59克、搖頭丸6.3克、其它150.75克以及笑氣槍30支。
  • 【戒毒知識】吸毒人員在什麼情況下會被 強制隔離戒毒呢?
    強制隔離戒毒是2008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所規定的戒毒措施之一。強制隔離戒毒決定由公安機關下達,屬行政強制措施。強制隔離戒毒的執行目前則分別由公安機關和司法行政機關負責。強制隔離戒毒制度統一併取代了此前由公安機關負責的強制戒毒和司法行政機關負責的勞動教養戒毒。
  • 我國科學家發現海洛因成癮可改變大腦皮層可塑性
    成癮的過程被認為是毒品「綁架」了大腦內正常獎賞活動區域(如多巴胺釋放)以對成癮行為進行強化,如同「黑暗學習」。可塑性(大腦結構與功能變化的能力)被認為是大腦對外界環境刺激做出學習性變化的基礎,在過去的幾十年內已有數百篇文獻報導了成癮藥物使用在大腦的邊緣系統和獎賞中樞會誘導可塑性變化,而通過深層腦刺激及非侵入性腦刺激等不同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成癮行為及渴求度產生抑制。
  • 如何有效戒毒?聽聽戒毒所民警怎麼說
    大量事實表明,毒品的危害並不只是摧毀人的軀體,消耗社會財富,同時還引發諸如愛滋病等各種疾病和暴力、黑社會性質組織的犯罪,嚴重影響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各國政府和學術界都一直致力於尋找根除毒品、戒除毒癮的各種辦法,但均不理想。 根據本人在強制隔離戒毒機構工作7年的經驗來看,絕大多數冰毒吸食者是沒有戒斷症狀的,與毒品隔絕給他們帶來的心理痛苦甚至還沒有戒菸的痛苦大。
  • 毒品成癮?病隱於心!
    特約記者 宋瓊芳 通訊員 喬穎5月1日起,芬太尼及其類似物被我國政府作為「毒品」正式列入《非藥用類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制品種目錄》。藥品濫用、毒品成癮問題,再次引發社會關注。今年「國際禁毒日」到來之際,記者採訪了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黨委副書記、中國藥物濫用防治協會副會長趙敏教授。
  • 戒毒專家:容易成癮,根本...
    6月23日,警方通報,卡姆原名艾某,在自己家中與其他人一起吸食毒品,一起吸食的還包括其朋友陳某、李某某等人。一些網友對此紛紛表示,這是自毀前程的行為,一定要遠離毒品,珍愛生命。但也有人對大麻的認識存在誤區,認為大麻不會成癮,不算毒品。對此,北京高新醫院醫務處主任兼戒毒科主任徐傑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吸食大麻也是容易成癮的。
  • 毒品吸一點不會上癮嗎?
    研究表明,吸毒會改變腦部的結構和功能,毒害神經,甚至改變感官知覺,降低短期記憶力、注意力和運動技能。數據顯示,在18-24歲的成人中,吸食大麻對認知功能和其他記憶進程的影響可能更嚴重。另外,長期吸毒也有可能患上精神疾病。很多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就是在吸毒前,簡單認為:「戒毒很容易」、「只有別人才會上癮」。
  • 吸毒一次就會成癮嗎?為什麼無法抵禦毒品的誘惑?
    曾有人關於毒品的成癮性寫過一篇詳細的報導,報導中提出毒品是一次成癮性。特別是有一位記者為了驗證是否「一次吸毒,終身戒毒」,不幸在第一次主動吸食毒品後染上毒癮,最終死於併發症。那麼,毒品真的吸一次就讓人上癮嗎?為什麼人們無法抵禦毒品的誘惑?
  • 在家戒毒效果怎麼樣?戒毒成功率高不高
    核心提示:「在家怎麼戒毒有效?」、「我不想去戒毒醫院以及戒毒場所進行戒毒,我害怕自己的個人信息會被他人知道,要是其他人知道我吸毒會看不起我的,所以我想要自己進行戒毒,我們選擇自己在家戒毒有什麼好方法介紹呢?聽說現在有解毒藥可以幫助戒毒,可以給我推薦幾款藥嗎?」「吃什麼藥可以戒斷毒癮?」這些都是想要戒毒的吸毒者心聲,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吧。
  • 「毒品為什麼會讓人上癮」聽聽戒毒專家怎麼說?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毒品為什麼會讓人上癮?這主要取決於食用毒品後,會使人產生一種興奮感或愉快感。這個和食用毒品的種類是有關係的,合成毒品能夠使人上癮,是因為它會刺激多巴胺神經遞質的增高,會使人產生愉悅,衝動,快感的感覺,所以說它會使人感覺到很興奮,很快樂。為了尋找這個感覺,而不斷地去食用,當食用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就離不開這種所食用的這些毒品。當吸毒者不食用或停止食用的時候,會感到悶悶不樂,甚至會出現很多不愉快的感覺。
  • 戒毒人員該如何有效地拒絕毒販和毒友 遠離毒品誘惑
    大多數吸毒患者都需要解決一個關鍵性問題,即有效地拒絕毒販或毒友,以減少毒品的可獲得性,因為毒品的可獲得性對患者是一種刺激,會觸發戒毒人員對毒品的心癮。 如果不能果斷地拒絕毒品提供者,不採取措施降低毒品的可獲得性,患者復吸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