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鴿作育到底是 要雜交,還是近交?

2021-01-13 騰訊網

在信鴿作育、繁殖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就是不論採用近交,還是雜交,甚至雜雜交的,都有成功的例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剖析鳥類的繁衍現象,也許能找出其中的答案。

在所有每年固定要遷徙的候鳥中,就一個品種來說,無論棲息地、遷徙路線還是所選擇的繁衍地,只要這些地方的生存環境沒有太大的改變,其遷徙路線都是相對保持不變的。而它們擇偶的對象,也只能在隨行的、同品種的相對狹小的範圍內進行選擇,這就免不了會出現近親、遠親等不同形式的繁衍模式。不管它們採取哪種擇偶方式,所作育出的後代,都能保持本品種的特點,也都能延續遷徙的本能,而不會退化。

既然野生鳥類繁殖不存在不同品種之間的雜交,從嚴格意義上講,現代信鴿的繁殖也不存在品種間的雜交,最多只能是不同品系間的雜交。而從信鴿發展歷史上看,由烏連韋奇韓森等早期信鴿發展、進化到現在,信鴿作為一個品種的基礎本質已經被固定,只是在不同的地域和賽項上,被人為選擇、培育成了不同的品系,形成了各自的特點。

由此可以認為,信鴿品系從應用特性上,廣義地可以分為短程、中程、長程和超長程四類,按此分類後的同類品系間進行組合作育,從原祖意義上講實際還是在近交;不同特性、賽距類別間的組合,才可以視為遠緣雜交。這是因為,現代信鴿不同品系間所謂的雜交,從原祖本質上說,由於起源基本相同,所以不能籠統地視為雜交,而仍然屬於近交,或者最多屬於遠親雜交。只不過特點越接近或者相同、類似的,更容易聚合同源遺傳基因,有利於發揮其飛翔特點和遺傳給後代。這也是在很多實踐中,即使採取不同品系雜交,甚至雜雜交方式作育的後代,也能獲得優秀賽績的原因。

我個人多年的賽鴿實踐中,也多次體現、證明了這一觀點。從2000年起開始養信鴿至今,每年參加鴿會和公棚的賽事都有很多賽鴿獲獎;獲獎鴿的父母品系眾多,如詹森、穆利門、惠布利茨、胡本、凡龍、賀伯特 等都有。全棚種鴿看似很雜,其實從特質上來說,都是擅飛400-600公裡的品系,獲獎鴿就來自它們之間的組合,雖然有採用隔代近親作育的,但更多的組合是雜交。理由如上所說,特性基本雷同或接近,仍然屬於廣義上的近親作育,仍然是在聚合最能適應飛500公裡左右賽距的優秀基因。這樣組合的優點是:避免了高度近親導致體質下降的弊病,只要方法對頭,後代體質、活力更強盛,也就更容易高位獲獎。

(文章轉載自高振海,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信鴿巖鴿雜交漫談
    袁隆平老先生培育的雜交水稻,就離不開野生雄性不育系的作用。有的鴿友使用巖鴿與信鴿的雜交後代參與競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那麼,在育種過程中,我們是否能利用鴿子的野生祖先創造出類似於「超級稻」的奇蹟呢?    信鴿是人類經過數代的培育、選擇,最終從原始種群中分離出來的,飛行能力與歸巢能力出眾的類群。其野生祖先若論競翔能力,定是遜於今天的信鴿的。
  • 信鴿的養殖技術——信鴿的育種方法,雜交技術以及注意的問題
    雜交和近親並不是說決定不可用,在近血的交配中可以有適量的雜交,這樣會有一定的概率出現把優良基因傳到一隻信鴿上,具有很好的返祖優秀基因的情況。一旦這樣的情況出現後,這種優秀基因一般是不會再傳於下一代,而且這種信鴿的後代不是優秀信鴿。雜交鴿育出的一些後代,在一些短距離的比賽中,可能就不會再返回鴿主哪裡而飛丟的可能性。
  • 雜交作育模式選擇
    一、在作育過程中可能出現了這種情況:兩羽純粹的優秀雜交鴿組合在一起,在作育初期出了許多優秀的賽績鴿。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此組合再很難作育出優秀的子代鴿了。要找到與其血緣相系的鴿子互配,對其進行近交以提高自身血緣融合度的機率。本身是多重雜交的鴿子在作育時一定不能再採取雜交,多重雜交的結果是血的融合性降低,因此要用遠近交和近近交模式,培育出優秀賽鴿和留種價值相對較高的種鴿。
  • 【探討】麒麟花鴿到底好不好!
    並不是因為麒麟花信鴿不夠出色,只是麒麟花信鴿出成績的過少,很多鴿友沒有膽量拿麒麟花鴿去以身試法!畢竟去參賽都得真金白銀!羽色跟鴿子好壞無直接關係,但是羽色跟參賽信鴿卻有至關重要的關係,但從比賽來看的話麒麟花鴿確實不佔優勢!  麒麟花鴿羽色的鴿子不是說不好,只是說不太適合比賽,試想,信鴿最強保護色為瓦灰色,麒麟花鴿與瓦灰色相差甚遠,可想而知,如果長距離比賽,麒麟花鴿肯定會首先受到天敵的攻擊,生存下來的可能性會大大降低!所以從比賽角度來說,麒麟花鴿並不是好鴿子,也不是好羽色!
  • 優質種鴿,很多都是近親配對作育出來的鴿子
    如果說什麼方式作育出來的賽鴿更好,不少鴿友會說是雜交配對出的鴿子。當然,近親配對方式作育出來的賽鴿優秀的也非常多。而說到優質的種鴿,其實很多都是近親配對作育出來的鴿子。這是因為種鴿的目的在於繁殖優秀的後代,那麼種鴿是近親配對作育出來的鴿子,自然可以帶來更穩定的後代,這是很多鴿子沒法比的。而近親配對作育得來的種鴿,剛好本身就有比較優秀的基因,可以給我們的鴿子帶來更好的穩定性。並且近親配對得到的種鴿,在配對的時候,你也可以更明確鴿子配對什麼鴿子合適,甚至繼續近親配對也是可以的。
  • 奇蹟(4)克隆近交豬
    [科技苑視頻]奇蹟(4)克隆近交豬(2010.4.1)    (主持人)近交系是培育出來了,但要應用到人體器官移植,就需要克隆等技術的摸索,只有克隆,才能得到性能一致的、批量的標準化器官。所以,曾養志第二個階段的奮鬥目標,就是克隆近交豬。
  • 【投票】斑鳩配信鴿 能出超級賽鴿?
    早在十幾年前我就想過,想用斑鳩配信鴿,我想,如果能配對成功的話,一定會出超級賽鴿。但是,想讓斑鳩配信鴿也沒那麼容易啊,要很長時間。首先,如果是從野外直接抓只斑鳩回來肯定配不上,因為斑鳩是野生的,你把它抓回來不但配不上,斑鳩還會被氣死了,想讓斑鳩配信鴿我有個好辦法。春天的時候,觀察好哪裡有斑鳩窩,最好是體型和鴿子一樣大的紅鳩。
  • 信鴿配野鴿子出好鴿子嗎?
    今天一個鴿友留言說自己看到了一個人的養鴿子的經驗,說是用自家的信鴿雜交了野鴿子,結果飛出來很好的成績。這個鴿友還說這個人一直建議說要用信鴿配肉鴿,也有很多好處,也可以繁殖出很優秀的賽鴿。這個鴿友不太相信,所以問了一下。
  • 自帶導航系統的信鴿是如何實現千裡歸巢的,鴿子到底有多聰明
    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家鴿,家鴿經過人工馴養之後可以得到信鴿,主要用於通訊和競翔,常做和平的象徵。鴿子伴隨人類的發展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在古代通信極度不發達的時代,信鴿就是當時最快的溝通工具,其實人類很早就發現鴿子有歸巢的特性,在遙遠的距離它們都能依靠一種自身導航系統回到家中,也正因為這種特性造就了信鴿的誕生,那麼信鴿到底是靠什麼技能來實現從幾千公裡的地方回到家中的呢?
  • 中國雜交水稻的成功經驗
    三系法是通過細胞核質互作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復系的「三系」配套實現雜種優勢利用的方法。雄性不育係為生產大量雜交種子提供物質基礎,保持系用於繁殖不育系,恢復系用於給不育系授粉來生產雄性恢復且有雜種優勢的雜交水稻種子。
  • 成年信鴿不關養半年肯定是不能放開,因為一旦放開,信鴿就會飛走
    成年信鴿買回來多久能放飛?成年信鴿想養家還是要花一定的時間,而且還要看買的距離遠不?如果是距離很遠的情況下信鴿已經回不了家,像這種情況養家就比較容易了。如果是距離比較近信鴿知道回家路,像這樣想養家就不太容易了,但是不管怎麼說成年信鴿,不關養半年肯定是不能放開,這點基本是不用去質疑的。
  • 這隻信鴿是飛不動還是迷路了?
    這隻信鴿是飛不動還是迷路了?,他告訴記者,根據腳環編號,這隻信鴿應該不是蕪湖本地養鴿人士所有,他建議徐先生好心養護幾天,再將...他發現是只信鴿,便臨時收留,希望有主人認領,或者有其他妥善解決的辦法。徐先生告訴記者,當時一隻鴿子在家門口踱步,就是飛不起來。徐先生看著像信鴿,擔心其受傷,便輕輕將其抱了起來,可能經常與人接觸,這隻鴿子也沒多抗拒。隨後,徐先生將鴿子放在一個紙箱裡養護,箱底還鋪了軟墊,從徐先生發來的圖片可以看出,鴿子在紙箱裡很「乖」。
  • 「回血」讓冠軍鴿作育出冠軍!
    讓冠軍鴿作育出冠軍!
  • 好不容易培育出優質蜂王臺,結果壞在「近交」的問題上,值得注意
    蜂友們一起學養蜂,右上角「關注」養蜂人在培育蜂王臺的過程中,不管是「自然王臺」,還是「人工育王」,蜂群培育出來的蜂王臺,蜂王臺的品質會受到育王群內工蜂哺育能力的影響,同時,還有人工移蟲的技術,育王群內工蜂數量,與外界蜜源情況
  • 中國雜交水稻有哪些成功經驗?
    三系法是通過細胞核質互作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復系的「三系」配套實現雜種優勢利用的方法。雄性不育係為生產大量雜交種子提供物質基礎,保持系用於繁殖不育系,恢復系用於給不育系授粉來生產雄性恢復且有雜種優勢的雜交水稻種子。
  • 為什麼要近血成績鴿不要雜交冠軍鴿?
    我們說鴿子雜交的話,退化情況不容易出現,雜交的優勢會很明顯,經常會有很優秀的鴿子飛出來。而這樣的鴿子由於是雜交出來的,所以育種的時候很多人經常不知道怎麼用,這樣的鴿子也是相對於近親作育出來的鴿子複雜一點的鴿子,用得怎麼樣其實是不一定的。當然有用得很好的鴿子,但是也有很多用不好或者是不知道怎麼用的鴿子。尤其是家裡正在培養一些優秀的主血隊伍的鴿子或者是家裡已經有著非常優秀的主血鴿的鴿友。
  • 近交小豬的科學使命
    中國的麋鹿一度瀕臨滅絕,靠著僅存的10頭不斷近交繁殖,現已形成一個近千隻的群落。對此,豬也一樣沒有「明顯的心理障礙」。    雖然在倫理觀念上「近交」是一個嚇人的詞,在科學上卻有著無法替代的作用。因為近交動物的基因高度純合,遺傳背景清楚,從而可以減少在實驗中由於實驗動物個體之間的遺傳差異造成的偏差。
  • 「信鴿司令」郝士軍
    清晨,平頂山市衛東區蒲城街道門樓張村,萬餘羽信鴿噌噌出巢,騰空而起,展翅翱翔。兩個小時後,群鴿像一架架微型飛機,重歸巢棚,咕咕覓食……  是誰把信鴿愛好者寄養在此的信鴿飼養得如此矯健?如此訓練有素?  是昔日的一位普通礦工,如今萬羽信鴿的「總司令」——郝士軍。  今年48歲的郝士軍,黝黑臉膛,敏銳的目光透著剛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