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釣黃尾鯝,做窩和續窩的頻率很重要

2021-01-09 單釣白條

黃尾鯝,使我們野釣時比較喜歡的一類魚種,不少釣友都說釣黃尾鯝比較好釣,也有不少釣友說釣黃尾比較難釣。其實所謂的難度都是來自於對它的不了解,我們最主要的還是要了解它,根據它的特性來作釣,也就沒有什麼難度可言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作釣黃尾時的一些做窩技巧及窩料搭配!

黃鯝魚的習性及食性

黃鯝魚大多生活在相對寬廣的自然水域的中下層,其屬高氧魚類,集群而居,繁衍季節魚群集溯遊到淺灘處產卵,二年可達300—500克左右,成魚一般的規律是春秋遊淺水,夏冬入深潭。黃鯝魚食牲相對較雜,以天然水生昆蟲、浮遊生物、底生硅藻、綠藻、蘭藻等為主。

在我們垂釣黃尾的時候,做窩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其實聚魚並不難,但是難的就是切記不要將其它魚種誘進窩點,比如鯉魚或者鰱鱅,這樣極易將窩內的黃尾驚走!黃尾生性膽小,有較大體型魚類進窩極易將其驅散。

開制黃尾的窩料很簡單,個人感覺,不管是香味還是腥味都可以。根據我的經驗,釣黃尾鯝的誘餌,霧化沒有必要做的太好,但窩裡必須要有些殘留的顆粒來持續性的誘魚留魚。還有黃尾鯝做窩要做到少做勤打,間隔幾竿就少量拋投一次,可以手打,也可以用鉛皮帶窩。

以8個小時作釣為例,我的搭配是:兩袋紅黃尾商品餌,搭配三到四袋的來得快顆粒,在大盆內拌均勻。然後加入少量的水,只要能夠將粉餌浸溼握團即可,加水時不宜一次性加入,而是要用手捧著少量多次的加入,將水分均勻的灑在窩料上,五指張開,在盆中沿著一個方向攪拌,讓餌料充分均勻的吸水,讓其保持幹散的狀態。只要窩料能抱團即可。

在開制窩料時,千萬不能將窩料打成釣餌的狀態,窩料一定要幹散,目標是能團在一起,可以拋入水,最重要的是窩料到了水底幾分鐘內要能夠完全的散開,絕對不能是到了水底還是抱團,或者水面開花。在加水的時候,自己要把握好水比和揉打的力度次數就可以了。

作釣中的打窩續窩

在作釣黃尾時,我們做窩講究少做勤打,作釣之初,我們可以將窩料握成兵乓球大小,打個四五團,每垂釣幾竿便打上一小團,可以手拋,也可以用鉛皮帶。當我們發現有口了,便可以降低續窩的頻率,一旦發現魚口慢下來或者斷線跑魚,便要立即補上一團,只要窩內有持續的窩料投入,黃尾就不會輕易離開我們的窩點!

以上就是我對於黃尾做窩的一些小看法!感謝您的閱讀

您的每一次打賞、轉發、留言、收藏都是對我的認可!感謝

相關焦點

  • 淺談如何垂釣黃尾鯝
    調高目釣低目,釣離層為主兼顧釣底。抓口的方法為見到標準的下頓信號就提竿。在鉤線細小時打中正口的機會頗多。 2.正常釣底。調平水,釣高目或正常目,稍放一放下頓信號,抓上頂後的下頓。這種釣法針對較大體型的黃尾鯝也效果頗佳。
  • 手竿釣黃尾鯝的釣組搭配和調漂方法,能否連竿上魚,這兩點是關鍵
    氣溫開始升高,一些喜歡高溫的魚類變得越發的好釣了,黃尾鯝就是其中之一。黃尾鯝雖然體型小,但是力氣大,垂釣起來別有樂趣,是釣鯽魚完全比不上的。黃尾鯝的分布其實非常廣,全國水系都有分布,不過黃尾鯝對水質有極高的要求,所以只有水質好的大型水庫湖泊才比較常見。
  • 總說鯽鯉難釣上?不如改用這幾招釣黃尾魚,漁獲猛增好幾倍!
    黃尾鯝,俗稱黃尾魚、黃尾刁,鯉科。體扁長,呈銀白色,尾呈金黃色,體重一般在幾十克到幾百克。在長江流域的湖泊、水庫中分布很廣,多為自然繁殖。此魚外形漂亮,肉質鮮美,更吸引人的是,它野性十足,上鉤後衝擊力大,有極佳的手感和刺激,因此,越來越多的釣手偏愛垂釣黃尾魚。現將本人多年垂釣黃尾魚的經驗,介紹給廣大釣友。
  • 調漂技巧:手竿釣黃尾鯝,不會調漂經常錨魚,會調漂連竿狂拉!
    黃尾鯝在水質好的水庫中分布比較多,雖然體型比較小,但是力氣很大,出釣起來別有樂趣。黃尾鯝也比較能夠忍受高溫的天氣,所以夏秋季節比較好釣。黃尾鯝的釣法較多,不過最有樂趣的還是手竿垂釣,原因就在於掙扎比較有力度,手感非常好。黃尾鯝的進食非常有特點,這也導致了調漂方法的不同,調漂方法不當就是釣不到,非常有意思。
  • 小型魚中的大力士,了解其習性特點,野釣黃尾鯝拉到手軟
    黃尾鯝黃尾鯝俗名黃尾、黃片、黃姑子、黃尾刁,鯉科口小.下位,橫裂,下頜具角質邊緣。下咽齒3行。鰓耙47~51。側線鱗63~68。腹部在肛門前方有不明顯的腹稜。生活在江河、湖泊的底層。以下頜角質邊緣刮食底層著生藻類和高等植物碎屑。2年性成熟,4~6月產卵。生殖季節親魚群集溯遊到淺灘處產卵,卵粘性。最大長400毫米,一般2年魚約200毫米。
  • 釣魚該釣窩中還是釣窩邊?結合具體魚情,詳解下鉤的位置
    作釣實例:昨天我去隔壁鎮找朋友釣魚,然後朋友就帶我去了他家附近的一個小水庫,該水庫面積不大七八分鐘就能逛完一圈,裡面主要魚種為鯽、鯉、草、鯿、鰱、鱅,其中以鰱魚和鯽魚的密度最大。小體型鯽魚本身就容易聚群,密度大加上缺少食物,那麼理論上這裡的魚應該很好釣才對,隨便丟點什麼誘餌都可以迅速將魚誘進窩,隨便掛什麼餌魚都會瘋搶才是。可實際上並不是這樣,我們分別採用發酵類雜糧和紅蟲顆粒兩種窩料,打下少量窩子後再快速地有頻率地抽杆,但是抽了一個小時也沒有發現目標魚,只有少量的翹嘴。然後朋友耐不住寂寞,將魚竿拋到了窩點左邊的位置,沒想到下去就中魚了,再拋下去再中。
  • 釣魚多久補窩一次最好?不了解這些套路,難怪你釣不過隔壁老王
    釣魚人無法通過肉眼觀察來判斷窩點中窩料的剩餘量,因此什麼時候需要補窩完全依靠釣魚人的經驗判斷,面對不同的魚情需要採用完全不同的補窩頻率和補窩策略。兩種做窩方式的差異對比可能有一些人會產生這樣的疑問,既然釣魚要確保窩點裡一直都有適量的窩料,那麼一次性多投放一些窩料,讓魚在很長的時間內都無法將窩料吃光不就行了嗎?
  • 黃尾魚耐高溫,但是釣起來手感好,用什麼技巧來提高漁獲率?
    夏季正是釣黃尾鯝的好時候,黃尾鯝又叫黃骨魚或黃尾,是一種體型不大但力氣大的魚,且耐高溫的底層魚,釣黃尾手感遠遠好於鯽魚,所以夏季釣黃尾就是最佳時候啦,今天就來說說怎麼釣黃尾。子線選細的主要是因為釣黃尾的水域都比較複雜,萬一掛底可以容易拉斷,不損傷主線或損失浮漂。魚鉤選擇袖鉤即可,因為黃尾的嘴很硬所以鉤尖一定要鋒利,但是黃尾的裂口小所以型號選擇不能超過4號的。
  • 冬季釣鯽魚找到魚是關鍵,3種方法讓你找到魚窩
    比如,草洞、石碓、樹樁等處,有草洞釣草洞,沒草洞釣草頭,儘量的遠離岸邊保持安靜。冬季魚本來進食慾望就不強,大鯽魚又特別的膽小。近岸和嘈雜的環境都不利於垂釣大板鯽。3. 看風向冬季垂釣要避免釣逆風的下風口,向陽背風的位置溫度高更容易聚集魚群。冬季時線組上餌料和鉛墜的重量輕,而且多使用長杆作釣,逆風向時容易造成拋竿不準的情況,餌料不能落在窩點的周圍是冬季釣魚的「大忌」。
  • 【釣魚技巧】冬天多窩走釣是漁獲好的關鍵
    只因為在深秋和冬天釣魚和其他季節不太一樣:其他季節你打窩或者抽窩等魚來就行,但是在冷天只有我們釣魚人自己去找魚。  也就是說被動變為主動,雖然會辛苦一點,但是這也沒有什麼不好。總比起在一個地方死等沒有魚要強得多,再說冬天走動走動也能暖和,而且多走走也能鍛鍊身體。現在很多釣友都是坐在辦公室裡面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多走動能讓全身都動起來,對身體也是比較比較好。
  • 吃完就去釣,近幾年家裡都沒有買過魚,資源好釣友們別羨慕!
    黃尾鯝俗名黃尾、黃片、黃魚、黃姑子,是淡水生長的中小型魚類,長而側扁。黃尾鯝最長能達到40釐米,一般2年能長到20裡面。主要攝食植物碎屑、腐殖質和底層著生的藻類,與常見的紅尾鯝最大區別在魚翅,黃尾鯝魚翅呈現黃色。
  • 很多釣魚人都認為黃尾魚難釣,掌握五個技巧,釣一次爽一次
    用的是吃鉛1.5克的細尾浮漂,由於浮漂尾的浮力小,調4目釣2.3目,效果很好。但是有個問題,就是3兩以下的小魚基本都是正口,體型大些半斤到一斤的,多數都是錨魚身,容易脫鉤。此魚咬鉤後衝擊大,一來就是一大群,對釣魚人來說,這個魚的作釣手感很是美妙!有喜歡釣黃尾的釣友嗎?此文我們一起交流一下黃尾的釣法問題。
  • 亮水草窩釣魚,10米炮竿作釣鯽魚,釣獲30多條野生鯽魚
    亮水草窩釣魚,10米炮竿作釣鯽魚,釣獲30多條野生鯽魚。不到八點陽光的威力初顯,今天是場野釣的硬仗。期待風再大一點點,因為我選了下風口的兩個釣位,外加一個淺水窩子,六十公分左右的水深,還另外附近找了一個新窩子,老窩子確保不空軍,新窩子錦上添花,保證能釣獲30多條野生鯽魚,爆護鯽魚會帶來驚喜。
  • 孩子做了窩溝封閉怎麼還有蛀牙?
    牙科專家表示,做了窩溝封閉並不能一勞永逸。不管任何時候,定期檢查和認真刷牙都是很重要的。什麼是窩溝封閉  窩溝是指在口腔中(牙上凹凸不平表面上的凹槽及溝隙,能夠起到增大咀嚼面積、增加摩擦力的作用,有利於把食物充分嚼碎。如果窩溝部位的裂隙比較深,就容易積聚致齲的細菌。因為孩子的刷牙方式通常倉促不認真,不易清潔到位,一旦細菌侵入牙齒就會發生蛀牙。
  • 這是製作小麥窩料最簡單的方法!成本才1塊錢,專釣大鯽大鯉
    有些釣友想學習做窩料,但是嫌麻煩,拿玉米小麥窩料舉例,想製作一般都得先浸泡,然後煮熟、晾涼,再加各種添加劑進行發酵,最後保存還是個頭疼的問題。麻煩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本來自製窩料可能是為了省點錢,但各種添加劑一放最後發現好像並沒有比商品料便宜多少。而且有些人辛辛苦苦做好了,實戰一用發現釣魚效果卻很差,這就很打擊信心。
  • 釣上來的鯉魚那叫一個大,大師稍做指點,釣技便突飛猛進
    釣上來的鯉魚那叫一個大啊,大師稍做指點,釣技便突飛猛進!鯉魚又名紅魚、毛子、拐子……身體肥碩,體表略帶黃色,魚嘴下唇跟腹部基本呈一條直線,上唇微微向下,兩側有一對鬍鬚,胸鰭和尾鰭末端稍帶紅色,十分漂亮。
  • 冬季釣鯽魚,找準魚窩更要找準魚層,氣溫低也不要只盯著釣底!
    氣溫越低魚越難釣,如果找不準位置基本就會撲空。這時候鯽魚行動遲緩,進窩非常慢,就算窩料非常精良,在找不準魚窩的情況下也未必能有太好的效果,所以要注意先找魚窩再打窩。魚的逐溫特點非常明顯,所以在冬季某些天氣影響下不但要找準魚窩,也要選對水層,這樣才會有比較好的收穫。
  • 為期三天的一次探釣,若要釣紅尾,還要等七月末八月中的紅尾活躍
    釣前分析:何以解憂,唯有爆護。出發前看了一下廣元劍閣的天氣預報,烈日當空,在這個雨水特別多的炎炎夏日,是不可多得的打浮好天氣。說走就走,50斤嫩玉米,兩人份,安排!自製酒米鎮樓!留待冬天作釣鯽魚。約上蜀釣行蔣大師,抵達目的地已然是「長河落日圓」,不得不吐槽一下京昆高速奇葩的電子眼,一個挨著一個,速度根本起不來,釣魚人的心情,你們懂的。與農家樂說好,先選位置下杆,晚餐時間推後。
  • 啥是個窩溝齲?窩溝封閉如何預防窩溝齲呢?
    窩溝的直徑雖然不大只有0.5個毫米,但深度卻有1.5個毫米(也就是說窩溝的底部很接近牙本質),所以窩溝內很容易藏汙納垢,有些細菌就藏著這裡很不易清潔掉,長此以往一旦食物殘屑和這裡的細菌發生了反應那就會病變成齲齒,從而縮短了牙齒的健康壽命。因此窩溝封閉就成為了世界衛生組織推廣與認可的預防乳牙和恆牙齲壞的最佳辦法,並已經在世界上的很多國家得到了推廣和使用。
  • 識魚懂魚,要了解魚群的這些習性,找魚道魚窩才有把握
    不管什麼水域,野釣也好,坑釣也好,能不能釣上魚的第一個前提是得有魚,第二魚的密度還不能太過稀少,第三得能找到魚窩或者魚道;比如水太瘦水太清,根本沒有魚那就沒辦法釣;有魚,但是魚的密度非常稀疏,比方說平均100平米就1~3條魚,但是水域面積至少幾萬平米,而且都是小魚,那也沒啥好辦法釣;再者就算魚的密度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