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絲》:我想這也許是這部電影的主旨,認識自己,堅持自己

2021-01-09 春芳愛家鄉哇

誰是翠絲?一場自我逃避到自我認知的旅程。翠絲(姜皓文飾)在52歲以前都是一個男人,名叫大雄(姜皓文飾),身份證上性別為:男。大雄結婚多年,妻子(惠英紅飾)是一位粵劇名伶,並育有一兒一女,兒子正考慮是否去英國讀書,丈夫是大律師的女兒已經懷孕兩個月,即將迎接家庭裡的新生命,一家人的生活平淡而美好。

然而死黨阿正的死訊和骨灰由他的同性愛人阿邦(黃河飾)帶回,原來阿正、阿俊(葛民輝飾)、大雄三人從高中時期就是老友。後來阿正去了英國,並與新加坡的阿邦相識相愛,在英國正式結婚。前往敘利亞的阿正最後只能以骨灰的形式回到香港,並因為香港未承認同性婚姻,阿邦不能夠直接將阿正的骨灰通過香港海關。

少年阿俊、大雄和阿正分別代表,直人、跨性別者和同志。於是大雄幫助阿邦,找到大律師的女婿通過已經出櫃的議員解決這件事。這一件事卻讓大雄家中的缺陷暴露:大雄和妻子多年來始終相敬如賓,大雄太過規矩,規矩得不那麼「正常」,妻子對大雄的性向也有所懷疑,女婿經常在外玩樂,沾染性病回家,女兒為了讓丈夫回家。

只好用懷孕這一招,兒子思想開明,行動激進與妻子傳統的師奶思想相悖,很難溝通。通過議員解決骨灰的事情中,阿邦揭露阿正與大雄在高中時期已經相互喜歡,然而大雄卻一直逃避,不敢面對阿正。直至阿正去世,大雄仍舊是阿正最愛的男人,於是阿邦想要了解清楚大雄的真實想法,想要幫助他進行自我認同。

不要逃避自己是同志的事實,並提出這是對妻子和兒女不負責任的表現。大雄告訴了阿邦:他是女人,外面不是,裡面是。白天在公司裡面穿著胸罩和女性內褲,晚上回家前又脫掉,十分厭惡自己的身體。大雄是一個跨性別者。早在高中時期大雄就認識了一位跨性別者唱粵劇花旦的打鈴哥,打鈴哥同樣告訴了阿正和大雄。

而打鈴哥同樣知道大雄的秘密。在阿邦的指引下,大雄向阿俊COME OUT,於是阿邦、阿俊帶著衣服的打鈴哥和大雄去蘭桂坊享受變裝之夜。打鈴哥在變裝派對中突然死去,身穿異服的大雄意外被兒子看到,於是大雄決定告訴妻子,兩人大吵一架。那晚大雄拿起刀片伸向了自己的下體,七個月後,大雄離婚、變性。

將一切都送給了妻子,變性、換回女裝,重新改名成為了翠絲。最後在阿邦和翠絲的一場床戲中結束了整部電影。翠絲究竟有什麼含義呢?不如親自觀看電影時再去探索,無心插柳關注性小眾群體。為異性戀者打開一扇門窗「我突然覺得我活得好膚淺。」這是飾演直男阿俊的葛民輝的一句臺詞,當他知道了阿正是一名同性戀者。

大雄是一名跨性別者時發出的感嘆。當聽到這句臺詞的時候,在場的很多觀眾的都笑了。我不知道大家是站在哪個立場在笑,是作為一名異性戀者是覺得這句話表示十分中肯,還是作為非異性戀者當異性戀者自我嘲諷的時候,才反觀非異性戀者的不易和艱辛。不論是哪種,作為主流的異性戀者能夠發出這樣的聲音。

我個人認為是一種包容和謙虛。這部電影關注的正是非主流群體的議題,同性議題到跨性別者的自我認同。尤其是對於自我認同的肯定和探討,是整部電影的主題,也是大雄從男人到女人,從大雄到翠絲的變化的核心力量。這部電影的監製電影人舒琪先生在映後分享會說,因為主創並非跨性別者。

所以他們的本意也並非為了小眾群體而小眾。他說,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遇到了跨性別者最開始的拒絕,因為跨性別者認為一般的同性電影,都將跨性別者歸於同性戀者之中,但是其實並不是。雖然這部電影從電影本身來說,仍有缺憾。但我仍然給了5分,原因如《我不是藥神》華語電影圈需要更多不同聲音。

正如這部電影在國內豆瓣上的標籤,是劇情、同性,它被受到關注的原因同樣是因為其中有同性元素在其中,但是他並不是專門講同性戀情的電影,即使同性議題在其中成為了推動電影前進很關鍵的情節(阿邦是因為阿正的骨灰沒法過海關,而心生虧欠,與大雄有深度交流)所以這部電影要告訴觀眾的其中一件事就是。

跨性別者,並不一定是同性戀者,同性戀者,也不一定是跨性別者。通俗的講:男同性戀中的0號並不是女人。女同性戀中的T也不是男人。一個表面是男人,內心是女人的人同樣也可以喜歡上一個女人,一個表面是女人,內心是男人的人同樣可以喜歡上一個男人,這兩者並不矛盾,也不局限。

視乎的是對於自我性別的認同和自我性取向的確立,與他人無關。這一件事,我認為是可以解除很多異性戀者將非異性戀者統一標籤後的迷思:男性和女性性別之間還有很多灰色地帶。男人身軀裡的「兩個女人」做自己,與他人何幹?這部電影為彰顯了很多正能量,最終翠絲並沒有因為生活和家人的壓力。

而選擇屈服或者自殺,而是勇於變性,成功做回了自己,這是一個美好的結局。可能正是這樣的美好結局,讓我感覺得像一場童話故事,在現實生活中51歲選擇一切都做回自己,太難了,難得就像只會出現在電影之中,但是我仍然相信這部電影也會動搖一些人,也會讓更多人勇於去面對自己。

正是這一點,我個人認為在劇本上過於突出大雄時期的壓抑,而減少了很多社會偏見的展現,未能做到很好的平衡,雖不足以寫實,但已夠現實正如舒琪先生在分享會中所說,人只有先面對自己才能夠面對別人,而不是面對別人後才來改變自己。不能夠本末倒置,我想這也是這部電影的主旨,認識自己,堅持自己。

不因為年齡,性別,取向而屈服,我想這也將為很多在COME OUT路上備受挫折的人們打一針強心針,正如最近炎亞綸被出櫃的事件,從某個方面說,也會為更多的性小眾群體面對自己獲得更多的力量。在眾人前往蘭桂坊酒吧時,打鈴哥作為女人活了一次,眾人不分直的,彎的,跨性別的,不跨性別的,那裡就只有跳舞的,開心的。

打鈴哥一生唯一一次以全女裝出現這樣的鏡頭和生命力,是我看到全電影中最有POWER 的場景,也是最大的感動位,比最後翠絲向母親COME OUT時,母親說「不論你是兒子還是女兒,你都是我生的,你這麼多年肯定受了很多苦」這一幕都還要打動人。因為那一刻,是自由,也是自己。

想起《吉屋出租》中,眾人在酒吧跳舞的那一組鏡頭,那裡無政府主義,那裡追求自由,強調自我,也許《翠絲》是香港性小眾電影的新豐碑,也會是香港本土電影未來發展的方向之一。

相關焦點

  • 《翠絲》:撐開主流電影的性別局限,這是一部跨性別的誠意之作
    《翠絲》是新銳導演李駿碩的首部長片作品,亦是香港第一部以跨性別為主題的電影。電影由天下一電影公司製作,資深影評人舒琪擔任監製、編劇,這也是黃金配角姜皓文首次轉正擔任主角。過去以硬漢綠葉形象見長的香港演員姜皓文,在《翠絲》飾演結婚多年、育有一對子女的男人,身體裡藏著女性的靈魂,只有在進到閣樓小房間,換上蕾絲內衣自顧自盼時,才得以做回自己。
  • 香港版丹麥女孩《翠絲》 惠英紅新片刷新華語電影尺度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香港版丹麥女孩《翠絲》 惠英紅新片刷新華語電影尺度 去年金馬獎,兩部性別議題電影令人印象深刻,一部是邱澤主演的《誰先愛上他》,另一部便是今年我們要聊的這部《翠絲》。不同於聚焦同志、同妻人群的《誰先愛上他》,《翠絲》描述的是更複雜、更邊緣的性別   原標題:香港版丹麥女孩《翠絲》 惠英紅新片刷新華語電影尺度     去年金馬獎,兩部性別議題電影令人印象深刻,一部是邱澤主演的《誰先愛上他》,另一部便是今年我們要聊的這部《翠絲》
  • 性別研究系列之——從《翠絲》說起
    因此,我一直很猶豫要以什麼樣的方式來說起,是以純學術的語言向大家介紹跨性別的概念,還是用某種大家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從一本書,一部電影來說起呢?而我選擇了後者,我選擇了從《翠絲》說起……誰是大雄?誰是翠絲?翠絲(姜皓文飾)在52歲以前都是一個男人,名叫大雄(姜皓文飾),身份證上性別為:男。
  • 《翠絲》為小眾發聲 姜皓文&惠英紅演技爆發盡在不言中!
    「這根本是家庭的故事,是一出關於抑壓的電影,看男女主角如何勇敢地面對自己,相信觀眾會有共鳴。」在新作《翠絲》裡演跨性別人士的姜晧文(黑哥)說,電影被喻為香港首出直接以跨性別為題的長片,在平實地呈現跨性別人士的內心世界的同時,也讓觀者透過戲劇映照自己。
  • 翠絲| 你要做對的錯 還是錯的對
    這是SEAL陪您看的第 76 部電影《翠絲》上映時間:2018/10/28導演:李駿碩主演:姜皓文惠英紅豆瓣評分:6.5關鍵詞:跨性別人群LGBTQ人群:包含女同性戀者(Lesbians)、男同性戀者(Gays)、雙性戀者(Bisexuals)、跨性別者(Transgender
  • 《翠絲》: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編者按:在剛落幕的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上,《翠絲》獲得最佳女配角獎(惠英紅)和最佳男配角獎(袁富華)。「翠絲」這個詞,挺有趣,無論是簡體還是繁體,都是規規整整的左右結構,且左右完全一致,擺在電影《翠絲》(Tracey)的片頭,用不同色彩的筆觸區隔,令人想起《木蘭辭》的那句話——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翠絲》海報,男主穿著一雙紫色女鞋。男主大雄的日子亦是如此。
  • 《翠絲》這次是跨性別
    今天要介紹的電影,不簡簡單單是一部探討同性話題的電影,今天的這部電影已經延伸到了LGBT,探討了一些更深層次的話題。男主角大雄有個看似美滿的家庭,妻子溫柔,一個已經結婚懷孕的女兒,一個正在讀大學的兒子,還是一家眼鏡店的老闆。說是眼鏡店老闆,其實眼鏡店只是一個很狹窄的鋪租,每天上班這個老闆只能擠進狹窄昏暗的閣樓裡。擠進狹窄的閣樓,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換上了一條女士內褲,這件事一定有蹊蹺。
  • 55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獎《翠絲》是一部充滿香港特色的LGBT電影
    每個人都有不同答案,有些人會認為結婚產子、事業成功才是幸福人生,但當我看完電影《翠絲》之後,感受到對性小眾來說,能夠做回真正的自己就已經是一種幸福。不過,這件看似平凡的小事,對於香港來說實在遙不可及。翠絲劇照黑仔姜皓文入行33年,今年終於憑《拆彈專家》贏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項,今年更有兩部首次主演的電影作品,分別是《翠絲》和《電影痴漢》,兩部都是古天樂的天下一電影公司作品。
  • 關於《分歧者異類覺醒》這部電影,你對這部電影有什麼樣的看法?
    對於《分歧者異類覺醒》這部電影,小編也是在無意中看到的,小編作為一名科幻迷,經常會找一些科幻電影來看,最近恰巧看到了這部電影,看完之後覺得還不錯,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看完這部電影之後的感受和想法。整部電影把人類分為五類,分別為無畏派、博學派、無私派、友好派和誠實派五類。
  • 當紅小生李易峰,堅持做好自己,不要隨波逐流
    說到李易峰,大家肯定會想到「國民老公」這四個字,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聊一聊李易峰的成名之路。李易峰在中學時代目標就很明確,就是想當明星。想必很多人跟小編一樣,都是在《古劍奇譚》這部劇播出後,才認識的李易峰吧。當初這部電視劇上映的時候,演員幾乎都是陌生人,小編就只認識楊冪這位主演,但這部劇卻能讓人追到凌晨。劇中的李易峰憑藉帥氣的造型,犀利的眼神飾演百裡屠蘇,正是這個角色讓他圈粉無數,可謂是李易峰的成名之作。除此之外,李易峰也憑藉這部電視劇獲得了內地最具人氣男演員獎,從而受到廣大粉絲的喜愛。
  • 這部6年前的懸疑電影,主角回到過去,和自己生下了自己
    本期和大家聊一部懸疑電影《前目的地》,看完這部電影,希望你不要懷疑人生。電影主演伊桑·霍克,美國著名演員,挑選劇本很有一套,越是不按常理出牌的電影越喜歡演。又比如:《少年時代》一部拍攝歷時12年的電影,講述一個男孩從6歲到18歲的故事,這是真正的電影人生。而這部《前目的地》同樣也不凡,劇情相當燒腦,講述一個時空穿越的故事,全篇堪稱主角一個人的獨角戲,看完讓人一臉懵逼。
  • 姜皓文憑藉《翠絲》獲金像獎影帝提名,接受採訪稱:曾轉行做廚師
    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將於4月14日舉行,大家最近都在猜測,各個獎項會花落誰家。而正在熱播的港劇《鐵探》裡,飾演臥底一角的姜皓文也憑藉《翠絲》榮獲金像獎影帝提名。相信喜歡看港片的朋友都不會錯過姜皓文在《鐵探》的表演,他飾演的臥底十分的有味道,亦正亦邪的角色。
  • 專訪"小海燕"潘之琳:小童星要堅持做自己(圖)
    作為童星的前輩,她告誡那些想當童星的小朋友,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堅持做自己,「不要因為別人的稱讚而膨脹,也不要因為別人的詆毀而有挫敗感」。  過去18年 小海燕也是我的童年回憶  提到潘之琳,就不得不說《老房有喜》,這是潘之琳的成名代表作,雖然劇中有趙薇、蘇有朋等大腕,但當時9歲的潘之琳還是憑藉小海燕這個精靈可愛的角色,得到了很多觀眾的喜愛和認可。
  • 關於《普羅米修斯》這部電影,你對這部電影有什麼樣的看法?
    關於這部電影,小編也是在無意中看到的,看著海報還不錯,就看了一下,其實影片整體還不錯,值得一看。話不多說,小編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看完這部電影之後的想法。片中一開始,故事裡有人提到,如果找到了我們的造主,那就是顛覆了進化論。
  • 《超星星學院》這部電影大家看過嗎?我覺得這部電影值得一看
    嗨,親愛的們,看過小編寫的作品的朋友們都知道,前面我已經和大家介紹了很多部電影中的精彩片段,這部電影導演編的真的非常的好,如果朋友們覺得小編的文章精彩的話,不妨大家幫小編點個讚,分享一下。這一次小編要來和大家講的這部電影超星星學院這部劇說的就是在一個平行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是根據不同的星座來判斷自己的超能力,所有說這個額作為全球十二大星座的方家就規定家族中只能有獅子座,可是方家的長房太太的孩子竟然早產了根本不是獅子座,而方家老大已經快要不行了,也沒辦法在保護他們。
  • 在認識你之後,我才發現自己可以這樣情願的付出
    2.那天晚上,我看電影,偌大影院,基本上就剩我一人,最後字幕打出「全劇終」,我忍不住,淚眼蒙婆娑。「全劇終」是我見過最傷感的三個字。3.在認識你之後,我才發現自己可以這樣情願的付出。——叔本華5.少年時追求激情,成熟後卻迷戀平靜,在我們尋找,傷害,背離之後,還能一如既往的相信愛情,這是一種勇氣。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6.也許某一天,你我擦肩而過,我會停下腳步,告訴自己,那個人我曾經愛過,也許愛不是熱情,也不是懷念,不過是歲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 《美麗心靈》這部差點被名字勸退的電影,看完後我想打10分
    《美麗心靈》這部電影簡介寫的是,一個數學家的故事,再加上這雞湯感滿滿的名字,雖然我好幾次都在豆瓣高分電影中看到了,但卻一直沒有打開過。但就在前兩天,我終於看了,甚至在看到一半的時候又差點被勸退了,但直到看完,真的想把這部電影推薦給所有人。
  • 電影推薦:他預知了自己的死亡,在拍這部電影前買了保險!
    《陰陽魔界》,大家可能對這部美劇比較熟悉,但其實在此之前,《陰陽魔界》還有過電影版。而且是由喬治·米勒、喬·丹特、約翰·蘭迪斯和史蒂文·史匹柏四位大導演聯合拍攝而成。四個導演,四個故事,四個短片組成的電影,可以類比《死亡之夜》《短暫和平》等等。
  • 豆瓣8分,導演卻五年不得拍電影,這部電影被禁的太「冤」
    《推拿》,《浮城謎事》,《春風沉醉的夜晚》等作品是文藝青年的「必需品」,在這個文藝青年越來越不受待見的今天,我卻還是希望你去看看那些作品。而這一部被禁的電影,原因非常簡單:未經審核就去參加電影展評獎。受制於時代,這部電影即使在第一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上,獲得了年度十佳華語電影,卻依舊無法改變被「禁」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