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絲| 你要做對的錯 還是錯的對

2021-01-09 看電影的SEAL

這是SEAL陪您看的第 76 部電影

《翠絲》

上映時間:2018/10/28

導演:李駿碩

主演:姜皓文

惠英紅

豆瓣評分:6.5

關鍵詞:跨性別人群

LGBTQ人群:包含女同性戀者(Lesbians)、男同性戀者(Gays)、雙性戀者(Bisexuals)、跨性別者(Transgender)、酷兒(Queer)和對其性別認同感到疑惑的人(Questioning)。泛指所有非異性戀者。

昨天,亞洲電影大獎頒出,惠英紅憑藉《翠絲》獲得最佳女配角,也令這部此前始終半遮半掩的話題影片浮出水面。

近來,LGBTQ的優秀影片並不在少數。去年在金馬獎上大放異彩的《誰先愛上他的》於同妻角度揭開G人群的生存現狀。另一部臺系小清新《海吉拉》則指向Q人群的艱難蛻變。而在坎城電影節受到廣泛關注的《女孩》講述了T人群的涅槃重生。

而《翠絲》似乎融合了上述影片的矛盾點,以更為龐大的體系展現著一幕幕的觸目驚心。

影片開始時打出的片名只有翠絲兩個字的左半部。壓抑感跟隨著未完成的片名席捲而來。有人說,這部片子男主角的演技完全被惠英紅吊打,壓制的喘不過氣。但我認為,於這個故事,男主角大雄的人物設定本身就是理智與內心衝突隱忍下的矛盾體。他與《女孩》不同,《女孩》轉變的外在壓力是芭蕾學校這個小社會,於家庭,她有全力支持她的父親和尚在懵懂期的弟弟,阻力體量並不顯著。而大雄擁有完整的家庭、成熟的社會定位及圈子,年過半百的他若想跨越性別需要承受的壓力不言而明。

所以,在故事接近三分之二的時間裡,大雄都處於極度隱忍中,表面看是一種成熟的理性,實則是逃避的懦弱。影片將重心放在了大雄自身的心理轉變、防線突破上。當大雄於回憶與離別中一次次被刺痛時,內心的真相才一層層的被掀開。

三次離別

故事開篇即離別。好友阿正的離世牽出一連串的回憶,這代表最初意識覺醒符號的猝然消失令大雄安然於世的生活起了波瀾。

第二次離別是伴隨多年的狗狗的離世。狗的名字正是當年他同阿正共同埋葬的狗的名字。這代表著他與阿正唯一的牽扯也中斷了。無所寄託的浮萍也因此孵化了革命的前奏。

最後一次離別亦是令大雄突破防線的致命一擊。也帶出了全片的第一個高潮。這一次離別,打鈴哥以內心渴望的真實模樣猝然但也安然離世。這次意外令大雄終於鼓起勇氣在有生之年做回自己。

多樣的男性配角

片中對於大雄身邊男性友人的設定非常用心良苦。

阿正的同婚夥伴阿邦是故事中始終牽引大雄走向光明的角色。每一次於迷霧中的衝破都是在阿邦的誘導之下。

而打鈴哥則是大雄的鏡子。相似的心路歷程令兩人惺惺相惜,也因此打鈴哥的離世可以對大雄產生如此巨大的觸動。

阿俊,大雄多年的好友,也是大雄身邊男性友人中唯一的異性戀者。這個角色在開始時代表了我們中大多數的態度,具體表現在得知阿正為gay時的反應。但在阿邦的鼓勵下,大雄對阿俊袒露心扉時,阿俊則更多的從情感角度出發,他沒有責怪大雄,而是埋怨自己太笨,竟然這麼多年未曾覺察。阿俊的支持是大雄得以最終完成蛻變強有力的後盾。

家庭的矛盾性

飾演妻子的惠英紅在片中的戲份並不多。但每一場都令人印象深刻,也乾淨利落的交代了人物屬性。她阻撓女兒同出軌的女婿離婚、擔心家中傭人談戀愛會染病,種種跡象均能看出妻子是一個傳統觀念極強,可以為維護家庭表面的完整性犧牲所有的人。正是如此極端的屬性才在高潮矛盾爆發時帶來更多的電光火石。

兒子,始終反感母親的舊式思想,鼓勵姐姐離婚,卻在發現父親的真相後瞬間崩潰。原來,思想先進的青年只是紙上談兵,一旦觸及自身利益,又有幾個人可以真正接受。然而真相卻促成了他與母親的和解,這未嘗不是一種安慰。

女兒,有孕在身的女兒想同出軌丈夫離婚,卻始終被母親打壓。當故事高潮,她於家中碰到女裝的父親時,她掩面未曾發出的哭聲才真正證實了她堅強的一面。故事的最後,她的孩子出世,故事雖未明確交代,但看得出,這已然是一位勇敢而樂觀的單親媽媽。

片中每一位有血有肉又極具功能性的人物讓大雄這個一度隱藏於暗處的主角在高潮來臨時頃刻洩洪。那種中年人本不該有的不管不顧在那一刻完全合理化了。而妻子,卻仍不願於自我營造的這個幻境中醒來。

這一幕,是《誰先愛上他的》未曾敢觸及的真相。今天,《翠絲》將它暴屍荒野。打破與重塑本就是一段鮮血淋漓的旅程,謊言瞞得越久,真相到來的那刻也就越痛。然而值得慶幸的是,當真相來臨的時候,大雄沒有退縮,而是高昂著頭與大雄揮別,微笑著走向翠絲。

真相後的善後影片並未詳述,甚至大雄再未有與妻子面對面的機會。倔強的妻子仍未離婚,但正如兒子所說,當父親徹底完成轉變,身份證變為女性的時候他們的婚姻也便自然失效了。這位妻子以不離婚挽留了她最後的尊嚴。但當街頭志願者宣傳「一男一女,一夫一妻,一生一世」的傳統家庭觀念時,妻子卻最終沒有籤下她的名字。原來於內心,她已然原諒傳統之外的感情形式。

最後的最後,大雄的母親說:不管你是男是女,都是我生的。影片結束,再次浮現的片名終於浮現了「翠絲」的右半部。一個人,得以完整。

然而,這卻不是大雄一個人的蛻變之旅,片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於最終完成了與自我的一部分和解。人生漫長,誰又不是在不斷探索中認清自己原本的模樣。命運這回事,本就該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相關影片傳送門

《女孩》

《誰先愛上他的》

《海吉拉》

可是我也知道,生活不是電影

然而

我仍願

你是電影中

最真實的自己

End

時光自有積少成多的力量

在某個轉角給出驚喜

相關焦點

  • 《翠絲》:撐開主流電影的性別局限,這是一部跨性別的誠意之作
    《翠絲》是新銳導演李駿碩的首部長片作品,亦是香港第一部以跨性別為主題的電影。電影由天下一電影公司製作,資深影評人舒琪擔任監製、編劇,這也是黃金配角姜皓文首次轉正擔任主角。過去以硬漢綠葉形象見長的香港演員姜皓文,在《翠絲》飾演結婚多年、育有一對子女的男人,身體裡藏著女性的靈魂,只有在進到閣樓小房間,換上蕾絲內衣自顧自盼時,才得以做回自己。
  • 《翠絲》為小眾發聲 姜皓文&惠英紅演技爆發盡在不言中!
    黑哥亦表贊同,香港需要更多對社會具影響力的作品,其實,跨性別人士沒做任何不妥當的事,不應該被標籤,他們只是想做自己,最想被視為普通人。為了接拍《翠絲》,黑哥曾跟跨性別人士詳談,雖然每次見面,她們都標榜自己是女生,但了解她們生活如去洗手間的難處,不免教人心酸。
  • 香港版丹麥女孩《翠絲》 惠英紅新片刷新華語電影尺度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香港版丹麥女孩《翠絲》 惠英紅新片刷新華語電影尺度 去年金馬獎,兩部性別議題電影令人印象深刻,一部是邱澤主演的《誰先愛上他》,另一部便是今年我們要聊的這部《翠絲》。不同於聚焦同志、同妻人群的《誰先愛上他》,《翠絲》描述的是更複雜、更邊緣的性別   原標題:香港版丹麥女孩《翠絲》 惠英紅新片刷新華語電影尺度     去年金馬獎,兩部性別議題電影令人印象深刻,一部是邱澤主演的《誰先愛上他》,另一部便是今年我們要聊的這部《翠絲》
  • 在職場上,如何看待「多做多錯,少做少錯」這種現象?
    真正的好老闆,喜歡的是不斷努力,並在犯錯中持續成長的人,而不是害怕犯錯,少幹少錯的人。所以,請你勇敢的去多做,錯誤不可怕,你應該要感激錯誤,有錯誤,你才知道自己哪方面能力不夠,你才會有機會去解決,你才能夠成長!
  • 偏見的謀殺:你沒有錯,錯的是這個世界
    葉永鋕是在閒言碎語中長大的,因為在別人的眼裡,他是男孩子中的「異類」:聲音又尖又細,習慣性翹著蘭花指,愛好編織和烹飪,喜歡玩過家家式的小女生遊戲……在葉永鋕上小學的時候,班主任甚至直接警告他的媽媽:「你的孩子就喜歡做女孩子做的事情,實在是不正常,趕緊帶他去看醫生!」
  • 性別研究系列之——從《翠絲》說起
    因此,我一直很猶豫要以什麼樣的方式來說起,是以純學術的語言向大家介紹跨性別的概念,還是用某種大家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從一本書,一部電影來說起呢?而我選擇了後者,我選擇了從《翠絲》說起……誰是大雄?誰是翠絲?翠絲(姜皓文飾)在52歲以前都是一個男人,名叫大雄(姜皓文飾),身份證上性別為:男。
  • 雖然我錯了,但是我認錯了,你不原諒我就是你的錯了
    這件事上我作為一個旁觀者,一直在關注卻從未發表什麼,這次之所以想寫點什麼主要原因還是那讓人讀了心塞的評論。人是沒有對錯的,但事有對錯,這件事從主觀對錯來講,還是讓人很欣慰的,因為大部分人都能明辨這是快遞方的錯。而現在讓這麼多人攻擊張先生的是他的「得理不饒人」。
  • 2021年考研英語要想80+,閱讀最多錯幾個
    一、閱讀現在每篇都要錯3個,考研還有戲嗎?   @璐瑤   19考研黨在此。   我暑假開始做英語真題,我之前做的張劍150篇,錯誤率高達九成以上,慘不忍睹。7月開始刷真題,買了黃皮書,從97開始刷真題,暑假每天2篇英語閱讀。剛開始也是慘不忍睹,每篇錯誤率特別高,信心受打擊。
  • 做拔絲蘋果,用冰糖還是白糖?原來一直用錯了,難怪不拉絲不好吃
    做拔絲蘋果,用冰糖還是白糖?原來一直用錯了,難怪不拉絲不好吃!提起拔絲蘋果這道菜,對於喜歡吃甜點的人來說,一定是不陌生的,拔絲蘋果吃起來外酥裡嫩的,而且口感也是特別的好,這道菜在很多的飯店也是一道很受歡迎的菜餚,想必非常喜歡吃的朋友,也會在家試著做拔絲蘋果這道菜吧,做這道菜時,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到底是用冰糖還是白糖,其實這一步非常的重要,如果選錯了會導致做出來的拔絲蘋果不拉絲,而且口感也不好吃的,所以今天就教大家正確拔絲蘋果的做法,只要跟著步驟來做
  • 是點錯了科技樹還是變革了這個時代?
    科學技術在這款遊戲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是發展經濟還是擴張軍事都需要領先的科技水平,不過在極為複雜的科技樹中,不同的科技發展路徑的選擇意味著不同的科技發展水平,即便對於科技的投入一模一樣,只要點錯科技樹,選擇了一條更為費勁的科技發展渠道,一切都將前功盡棄。
  • 做臘八蒜,用陳醋還是米醋?好多人都用錯了,難怪蒜瓣不綠還不脆
    做臘八蒜,用陳醋還是米醋?好多人都用錯了,難怪蒜瓣不綠還不脆文/洛洛的小廚房「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這句風俗諺語不知道聽了多少年了,就和【臘八蒜】一樣,不知道做了多少年了,年年做年年吃,但是怎麼也吃不夠。
  • 愛情本身並沒有錯,而錯的是我們的相遇
    悽美的愛情故事不是想要的,只想平凡的生活過日子,不要求轟轟烈烈愛情,但求可以平安度過餘下的時光,往往不奢求的卻是最終走向失敗告終,也許這就是命運的安排吧,愛情不是你想的模樣,也不要去計算和規劃,如果灌入太多抱有希望太大反饋回來的很超乎想像豈不會傷心欲絕。愛情本身沒有錯,錯的是我們相遇的不是時候。
  • 動物之錯
    大象啊大象,你那兩顆白白的長長的大牙頂在頭上,看起來夠威武的。一些動物見龐大的你頂著青龍偃月刀一樣威風凜凜的大牙排山倒海而來,沒有不作鳥獸散的。但從骨子裡看,你錯就錯在長了一副無與倫比的牙。人們拿你的牙製成奢侈的牙雕、筷子、骰子、撞球、鋼琴鍵、麻將、扣子等飾品與用具,以此炫富。你成全了頂級奢侈品。為此,貪婪的人們大肆地捕殺你。
  • 有一事他絕對沒錯,是常漢卿錯了
    在劇中,為什麼說馮仕高(趙達 飾演)被誤會了,有一事他絕對沒錯,是常漢卿錯了。這是一件什麼事呢?作為項目工程師,常漢卿率領手下及員工們加班加點,終於完成任務,面臨試車。對此,常漢卿向廠長提了一個要求。正是這個要求遭到馮仕高的堅決反對,常漢卿等人卻對他深表不滿。這是一個什麼要求呢?我們看一看究竟是誰對誰錯。
  • 搞笑智力測試,五題全錯為你的智商堪憂,第三題99%的人都錯
    搞笑智力測試,五題全錯為你的智商堪憂,第三題99%的人都錯。聽說雙手交叉,如果你的右手大拇指在上的話說明你的智商比較高。第一題:你參加賽跑,超過了第二名,你是第幾名?很多人的第一感受就會是第一名,那麼你就錯了。如果你追過了第2名,你只是取代了第二名的位置,並不是說你超過了第一名,所以答案就是第二名。有多少人在這個第一題就慘敗的,讓我看到你們的雙手,請仔細審題,看看下面的如何吧。
  • 姜皓文憑藉《翠絲》獲金像獎影帝提名,接受採訪稱:曾轉行做廚師
    而正在熱播的港劇《鐵探》裡,飾演臥底一角的姜皓文也憑藉《翠絲》榮獲金像獎影帝提名。相信喜歡看港片的朋友都不會錯過姜皓文在《鐵探》的表演,他飾演的臥底十分的有味道,亦正亦邪的角色。他把人物情緒控制的極好,而和媽媽在監獄裡相見的一幕更是感動了不少的網友。獲得金像獎提名的他近日接受港媒採訪表示:「以前根本不知道什麼是金像獎!
  • 這些太空常識對還是錯?
    常識1錯:太空人不受地球引力的影響在太空中的失重作用會給人一種太空人不受地球引力影響的錯覺,但實際上,空間站裡的太空人受到的引力只比在地球表面小了10%。當你搭乘電梯下樓,在電梯開始向下移動的瞬間,你是不是有種失重的感覺?太空人的失重狀態也與之類似。
  • 《靈籠》中篇馬克公然對抗燈塔三大生存法則究竟是對還是錯?
    燈塔究竟是苟活的收容所,還是承載著希望的載具呢?那麼下面我們針對這三條法則結合馬克與冉冰的事來說說馬克這樣做究竟是對是錯。在城主大殿內,馬克把自己的想法說給了摩根城主聽,塵民1225隻是想要就自己愛的人,塵民4068戰鬥中立功卻要遭受毒打,揚言不公平,摩根城主卻說塵民為了救一個重病之人會消耗燈塔非常多的資源,甚至會餓死許多剛出生的嬰兒,或是讓許多塵民連蟲餅都吃不上,也說能不控制人口但是當燈塔超出負荷,人口上限時要拋棄誰這個問題誰來做決定。
  • 反應沒成,瓶子的錯?!
    如果你的反應沒做成,和老闆說是瓶子的錯,估計又要被老闆一頓懟;如果你的反應沒做成,和實驗室師兄師姐說是瓶子的錯,哈哈哈,估計白眼和一頓嘲笑少不了
  • 《翠絲》: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編者按:在剛落幕的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上,《翠絲》獲得最佳女配角獎(惠英紅)和最佳男配角獎(袁富華)。「翠絲」這個詞,挺有趣,無論是簡體還是繁體,都是規規整整的左右結構,且左右完全一致,擺在電影《翠絲》(Tracey)的片頭,用不同色彩的筆觸區隔,令人想起《木蘭辭》的那句話——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翠絲》海報,男主穿著一雙紫色女鞋。男主大雄的日子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