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民生周刊(ID: msweekly)
細緻做事,大氣做人。
大氣,是一種特殊的人格魅力。
它是一個人做人做事的風範,也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
大氣的人,從容大方、成熟寬厚,令人心折。
01
大氣之人,對事超脫
人一生會碰到很多事情。
猝不及防的打擊,始料未及的挫折,從天而降的好處,唾手可得的利益,隨時發生。
事無論大小,不管好壞,都不要太在意。
切莫一見好事就喜形於色,興奮得不得了,一遇壞事就愁眉苦臉,霜打茄子一樣,焉頭耷腦。
蘇軾以他獨特的超脫,擺脫了命運的捉弄。
從一個銳利傲慢的少年,成長為一代文豪大師。
被貶黃州,遠離廟堂,仕途幾乎斷送,他救助棄嬰、改變民俗。
被貶惠州,偏僻荒涼,他改良農具,在鄉野為百姓做些實事。
被貶海南,文化沙漠,他抄書育人,為海南開一方文脈。
所謂大氣,就是處世自然和諧,不急躁、不懈怠、不沉淪,當進則進,當退則退,沉住氣,因勢利導,才能破釜沉舟;
就是凡事思考充足,立即付諸行動,細心、從容、果斷、實幹。
曾國藩說,謀大事者,首重格局。
一個人大事難成,不是才華不夠,機遇不到,是因為心中的格局太小,不夠大氣。
02
大氣之人,待人和氣
待人豁達大度、胸懷寬廣,這是一個人具有良好修養的外在表現。
古人曰:「君子要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處人所不能處。」
管仲說過: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於戈兵。
很多時候,一個人的「臉」,就是他的風水。
臉色的「善」與「惡」,左右了人生的吉與兇。
北宋名相呂蒙正,為人厚道寬容,剛升遷副宰相,進入朝堂時,有人在簾內指著他取笑道:「這小子也能來參政啊?」
呂蒙正裝作沒聽見,面不改色,依舊談笑自如。
與他同行之人按捺不住脾氣,想要揪出此人,卻被呂蒙正制止了。
呂蒙正說:「若知道那人姓名,就會終生不忘,既然如此,還是算了。」
大氣之人,有大胸懷,能容人,能諒人。
遇到破事不計較,遇見爛人不糾纏,既避免了衝突,又周全了人品;
既寬恕了他人,又放過了自己。
看似忍讓,實則是在為自己的人生,平添福氣和運氣。
03
大氣之人,光而不耀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自逞已見得知不到彰明,自以為是得不到顯昭,自我誇耀建立不起功勳,自高自大不能做眾人之長。
越是大氣的人,越深諳這個道理。
據傳,有一位北大的新生去學校報導,因為行李太重了,便請求一位校工模樣的老先生幫忙看管。
那位老先生欣然答應,站在烈日下為這名後生守了兩個多小時的行李。
到了開學典禮致詞的時候,這名後生忽然發現,那位正在臺上演講的副校長,竟是那天幫他看管行李的「校工」。
這位校長便是季羨林先生。
季先生在北大教書和任職時,因為穿著極其樸素,常常被別人當作校工。
但他從來不會生氣,更不會同人辯解,他總是笑眯眯的幫助別人,為人極其低調。
儘管擁有了「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這三項桂冠,他卻在書中表示:
「三頂桂冠一摘,還了我一個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歡喜。」
所謂大氣,不是半瓶子水晃蕩的趾高氣揚,而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的謙卑;
不是與人相處時的驕矜與浮誇,而是既莊重又溫和。
威而不猛,光而不耀,這是一種大成熟。
04
大氣之人,端莊厚重
曾國藩的祖父,曾玉屏,一生沒有做過官,更沒有位極人臣的權力。
但在曾玉屏的家鄉,鄰裡發生糾紛,都願找曾玉屏調解,而曾玉屏往往說一不二,人們也都心服口服。
這種權威從何而來呢?
曾國藩說,是因為祖父做事一向端莊厚重,平日裡的品格、舉止,也賦予一種值得倚重的影響力。
他學到了祖父這一品質,做事穩穩噹噹,有條有理。
在朝廷做事,他一向分得清輕重緩急,待人接物莊重得體,領兵打仗更是慎重縝密。
思想家呂坤說:「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資質,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資質,聰明才辯是第三等資質。」
所以有人說,做事要找靠譜的人,聰明的人只能聊聊天。
《道德經》上說: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大氣之人,做事沉著穩重,泰然自若,隨時隨地都保持冷靜的頭腦,沉著的心態。
一個大氣的人,不是無原則,無氣節,而是小事不掛懷,世間無大事。
胸如大海,只藏真納善,拒絕虛假。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細緻做事,大氣做人,是每一個人都應該追求的境界。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