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王玉潔
嫦娥奔月、夸父追日……人類自古嚮往浩渺無垠的太空。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藉助太空飛行器已實現了太空漫步的夢想。但如果離開太空飛行器,人類有沒有勇氣在數萬米高空往下跳?
隕石墜落時,因為大氣阻力產生燃燒,發生耀眼光芒。那麼,太空跳傘員又如何克服大氣阻力產生的巨大熱量,一躍之後安全回到地面呢?
在5月19日舉行的中國首次太空跳傘啟動儀式暨太空跳傘項目落戶三亞新聞發布會上,北京金海洋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總裁蔣方,以及三亞遙感信息產業園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天梁為讀者一一揭密。
世界紀錄是4萬多米
太空跳傘指的是跳傘員乘坐氦氣球抵達平流層,然後離開氦氣球從太空中躍下。1960年8月16日,美國前空軍上校喬·基廷格搭氦氣球來到31300米的高空,然後縱身跳下,創造了之後50年無人可破的人類太空跳傘紀錄。
據推算,跳下35秒後,人體自由落體的時速就會達到1239公裡,突破音障,也就是墜落速度快過音速,跳傘者追上自己發出的聲波,造成巨大的震波,一般只有超音速飛機才會製造出這種奇觀。在距離地面1500米左右,跳傘者才會打開降落傘,15分鐘後落地。
50年後,2012年10月14日,鮑姆加特納從39000米高空跳下,突破音障並創造紀錄;2014年10月24日,谷歌前副總裁尤斯塔斯創造了41419米太空跳傘新記錄。
中國首款太空跳傘服亮相
與太空人不同的是,太空跳傘員沒有航空器的保護,只有身上的太空跳傘服。所以,太空跳傘服的技術要求更高,指標也更多,必須更易操作、更輕便。
發布會上,我國首款太空跳傘服也驚豔亮相。它乃是借鑑美、俄航天服技術,採用特種高科技材料,根據太空跳傘實際需要,經過多年自主研製而成,僅有35公斤,且成本遠低於動輒3000萬元以上的太空衣。它具備真空防護、熱防護、天地通訊、定位等功能,可以適應平流層零下75攝氏度的環境,還能實現全部裝備重複利用。
按照計劃,中國首次太空跳傘將於2016年5月完成低空測試,8月完成機器人模擬飛行;2017年4月完成1萬米實跳,5月完成2萬米實跳,7月完成4.2萬米實跳,挑戰世界紀錄。
目前,已有3名志願者報名挑戰太空跳傘,分別是何宇峰(女)、王德松、齊堯。在經過嚴格的太空適應訓練和跳傘訓練後,他們將於2017年挑戰世界紀錄。(本報北京5月1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