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同行之間沒有比較就沒有差異,但比較卻可以讓人看清差異性、優劣之分。今天我們要比較的就是3個畫家各自畫的白菜:其中2顆鮮嫩白菜賣30萬,3顆油綠的賣62萬,可是都不如一顆爛白菜,被賣了200萬。為什麼呢?當我看了三張作品後,只能說: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想知道怎麼回事嗎,跟著我一起看看吧。
說到超寫實油畫,相信不不用我說大家都能想到冷軍,可是論油畫界誰能與冷軍一較高下,那就不得不提這個70後畫家薛廣陳。他畫的白菜給人的感覺是新鮮、整體、色彩明亮,一看就是經過畫家精心雕刻的。雪白的白菜幫子、嫩綠色的大葉子,就連葉子上的露珠都刻畫得惟妙惟肖,再加上對葉子上蝸牛的刻畫和天牛的塑造,不得不說薛廣陳的良苦用心了。
當然,了解薛廣陳繪畫風格的人都知道,他的作品都是將刻畫主體和原本放主體物的器皿都放在畫面的中心位置,而且畫得都極為細膩、逼真。並不會因為不是主體物而薄此厚彼。就拿這次畫的大白菜來說吧。大白菜放在帶有水泥的紅磚上,刻畫的紅磚破損還原度很高,可以感受到水泥的堅硬,而且兩者之間的變化也很豐富。最低端的白菜葉子耷拉在磚面上,葉子的質感、紋路等極為清晰。最終這幅大白菜在西冷印社的拍賣會上拍了近30萬元的價格。
和薛廣陳一樣,畫家忻東旺也畫了一幅白菜。可是他畫的白菜跟薛廣陳畫的白菜顏色上差異很大,一個是鮮嫩顏色、一個是油綠的。但同樣是造型生動,白菜底部的菜梗暴露出來,感覺是剛從地裡摘回來的一樣。與薛廣陳不同的是,忻東旺畫了三顆不同朝向的白菜,而這三顆白菜被擺放在一塊褐色的桌布上。忻東旺的這幅白菜在北京傳是國際春拍上,拍出了大約62萬的價格。
本來兩個人畫的白菜拍出的價格算是挺高了,而且一般來說,油畫作品要比國畫作品的價位高,因為油畫顏料的顏色更加豐富、更容易表現物體的質感。可是在國畫大師齊白石這裡就不是那麼回事了。齊白石的大白菜顏色不僅比不上上面兩位的鮮豔、質感上更是沒有他們的到位,可是就這樣一顆扔在地上的爛白菜賣了200多萬。
可能在大多數人來看,齊白石的白菜真的比不上他們兩位,顏色黑、單調、不能充分的表現白菜的質感,而且都不夠細緻。可是在我看來,齊白石畫的白菜勝就勝在一點:充滿生活氣息。隨手用墨色勾勒出大白菜的形體,邊上又畫了6隻可愛的小雞,這應該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到的場景。
藝術來源於生活,之所以他們兩人畫的白菜不如齊白石的爛白菜,是因為他們把白菜當作一件藝術品去刻畫,像薛廣陳畫的白菜,不能說不好,好就好在畫的太精緻,精緻的像雕刻出來的一樣,而且最不接近生活的一點還在於葉子上的天牛,眾所周知,天牛一般都是在樹上的,可是他或許是為了顯示畫技的高超,造成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再來說忻東旺的白菜,畫的也是比較真實的,白菜的硬挺,但是也是跟薛廣陳一樣,犯了同樣一個錯誤,就是把白菜放在了乾淨的桌布上,我們一般從家裡拿回白菜都是放在地上的,這個搞得跟供奉一樣,也是脫離了真實感,只是為了畫白菜而畫白菜。兩個人都屬於聰明反被聰明誤,而齊白石的高明之處就在於,接近生活,富有生活氣息。
對此,你怎麼看?如果是你的話,你更喜歡誰畫的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