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七屆「世界水日」,3月22日至3月28日是第三十二屆「中國水周」。我省確定活動宣傳主題為「為了美好生活,建設美麗河湖」。
我市治水工作碩果纍纍,在鎮鄉街道上報最美河流、最美池塘、最美河長基礎上,評選出2018年5個市級最美河流、5個市級最美池塘、5個市級最美河長。泗渡溪獲評金華市級最美河流。
金華市「最美河流」
泗渡溪:「四不」生態環境白鷺飛小魚遊
幾隻白鷺齊飛,水中小魚遊弋,溪邊草坪護坡,堤岸青松挺拔……
東陽市於2012年著手治理泗渡溪,從早先聞名的「爛肚腸」轉身為「金華最美河流」,重現詩情美景。
泗渡溪全長15.4公裡,創建段為迎賓大道至東陽江段3.5公裡。治理堅持「不砍樹木、不準取砂、不搞覆蓋、不截彎取直」這「四不」生態治理理念,集防洪、景觀、休閒於一體,堤頂高程達20年一遇防洪標準。不截彎取直,留足灘地,生態混凝土擋牆,「土工布」「纖維網」護坡,留有洞穴,設置魚巢……
如今,泗渡溪環境優美,生態豐富。沿村都有護河隊,從下遊往上遊走,一塊塊公示牌上,有護河人員名字、電話。
東陽市「最美河流」
烏竹溪:迎面撲來「自然氣息」
站在巍山鎮烏竹溪大橋,感受迎面撲來「自然氣息」。
37米寬溪面,溪水清澈,匯入一矮壩後溢出,響起「譁譁」聲,兩岸鬱鬱蔥蔥,有竹子、樟樹、桂花樹、柳樹等綠植。
烏竹溪起點羅店,源頭水是山區無汙染的羅店坑和相溪,一直流向白溪江,全長6公裡,無汙染源,透著自然氣息。
清清溪水滋養著沿線村莊,烏竹溪古淵頭段,兩棵千年古樟樹屹立,溪水沿暗渠流入村莊,村裡古淵(甽)美名遠揚——水清得看到淵(甽)底,底下綠草隨著水波翩翩起舞……
城頭溪(城頭段):溪水池塘融為一體景中有意
橫店鎮維風社區城頭小區,兩口池塘間有一條河流靜靜流淌,叫城頭溪,溪邊楊柳依依,溪中不時可見小魚遊動。
城頭溪城頭段長約300米,貫穿城頭小區匯入南江口。提升改造時,對河道兩邊進行壘坎、河底清淤平整,提升了河道周圍環境景觀,兩邊種上柳樹、植上草坪,增寬3米人行道。
城頭溪溪塍景觀牆由青磚、鵝卵石和磨盤組成,每個磨盤正中刻著一個大紅字,一排連線組成「永遠跟黨走,為人民服務」字標,景中有意、意中有景,把溪河、池塘景觀融為一體。
西溪:城區生態屏障自然景觀之美
西溪吳寧段起點是水竹塢、神門坑和西峴峰,東陽市城區天然生態屏障。該段地處西溪上遊,長15100米,原生態風貌,溪水清澈見底,兩岸綠竹成陰。
水竹塢景區的水竹塢古道長700米左右,林木參天,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化家、書法家王守仁曾在水竹塢摩崖石刻「萬松灣」三字。西峴峰上山道路兩旁皆是杉樹、馬尾松等,曲曲折折的上山路移步皆景。
梓溪(西營—前屏段):青山綠水相伴百年古橋相守
梓溪(西營-前屏段),佐村鎮趙樓村母親河,約6公裡。
岸邊綠水青山,可見青松昂揚,還有稻米瓜果、青草低伏,河邊古樹迎著遠方來客……
梓溪上有3座百年以上歷史的省級文物古橋,典型的單拱石橋白鶴橋、高洞橋,十分罕見廊橋施濟橋。整座施濟橋為木質結構,如一間古屋,頂部為人字結構,黑色土瓦,底部以木板鋪成,兩邊木牆,以立柱分割成幾段,曾是連接衢州、東陽、磐安要道。
趙樓村是森林村莊,梓溪邊有美觀護欄,也有大量花草樹木。
閣溪:戲水觀魚平板溪成了旅遊點
三單鄉閣溪村母親河閣溪,經磐安珍溪流向黃塘溪魚井,總長7000米,最大特色是平板溪和石斑魚。
平板溪是稀缺自然資源,有900米長,遊人在淺淺溪水中赤足行走,小魚穿梭趾間。閣溪裡有很多對水質要求很高的野生石斑魚。
在保有原生態風貌基礎上,對閣溪進行系統提升,溪岸1200米長由「石子」和「木板」鋪就的生態廊道,有石頭、綠植精心搭建的節點景觀,與周圍山水田野相得益彰,不時可見「小瀑布」……去年國慶假期,千餘名遊客讓小山村熱鬧非凡。
東陽市「最美池塘」
富塘:公園環抱景觀錯落
富塘位於湖溪鎮郭宅一村北部,塘周圍是一公園半環抱著,綠植茂盛。
「五水共治」中,富塘實現「臭水塘」向生態公園景觀轉身。村裡投資10餘萬元清淤,擴充面積至600餘平方米,完善塘埂,疏通水系,引入水庫活水,並結合市森林村莊創建,投資10餘萬元提升綠化、美化工程,綠植高低錯落,影影綽綽。
塘堤上有景觀綠植及壘起的景觀石,塘邊鋪有紅磚和黃磚小道,往水裡看去,周圍房屋及藍天白雲倒影,自成一景。
月塘:「荷花」開魚兒遊水草飄
城東街道李宅社區月塘周邊環境潔淨美觀,塘內清晰可見塘底水草在舞動、魚兒在暢遊。
月塘經多次清淤換水等辦法,水質卻一直沒改善。2018年,村裡引入一家科技公司,採用全生物解決方案,第一步清理淤泥;第二步從別處運來上好蓮藕池裡的淤泥,種上水草;第三步把魚、螺等投入塘中,形成完整生物鏈,即使沒活水進入,自個兒也能保持良好生態環境。
李宅荷花燈名聲在外,月塘是展示主燈區,如今,水上「荷花」開,水中魚兒遊,水下水草飄,美不勝收。
楊樹塘:景觀很豐富遊玩樂趣多
虎鹿鎮孫宅村曹宅的楊樹塘,塘面寬敞,塘水清澈,周圍樹木鬱鬱蔥蔥。
原本村裡有3口小池塘,新農村建設時,村裡將池塘融入村莊規劃建設,將3口池塘連通,增至7畝。
三角亭、四角亭、六角亭,池上橫跨一座拱橋,到晚上,橋與亭子亮起七彩燈,水上還有100多米長九曲迴廊,水中有觀賞睡蓮,趣味滿滿。
塘四周有桂花、銀杏、茶花,青石護欄、石凳,一條遊步道環繞,村民傍晚都喜歡來這裡。
藕荷塘:城中一池碧水
吳寧街道東峴社區藕荷塘小區藕荷塘,面積約1200平方米。
藕荷塘小區已有400多年歷史,其間滄海桑田,城中村改造後,新房林立,環境整潔,村口牌坊上「都憲第」三個字述說著村莊過去,藕荷塘始終相伴左右。
藕荷塘在小區北邊,「五水共治」中,經過清淤泥、水系連通及提升美化周圍環境等,如今,池水清澈,塘裡種有睡蓮、荷花等水生植物,既美化生態環境,又提升池塘水質,池邊環境整潔乾淨,是周邊居民休閒納涼好去處。
芋荷塘:九曲橋裡池中走櫻花雨中岸邊賞
橫店鎮中興聯村中信堂芋荷塘兩面環山,周圍綠景豐富,池水清澈,魚兒歡快。
芋荷塘佔地3畝,中信堂結合「十美村」創建,完成清淤1000立方,重新壘坎50米,綠化種植6畝,櫻花1000餘棵,提升了環境景觀。
池裡引入活水,池邊增設一條2.8米寬遊步道,路邊用花崗巖、花崗柱圍圈,沿著塘上九曲橋到達池中心休閒涼亭,觀賞遊魚欣賞風光,晚上會亮起四色彩燈,池塘「中國夢」黨建節點獨具特色,配上燈光,成為夜間一道亮麗風景線。
東陽「最美河長」
陳曉華:系統思維布局寫好水域故事
陳曉華是橫店鎮官橋溪村級河長,每周二是他定期巡河的日子,發現問題就自己隨手解決,或對接相關人員及時清理。
村裡專門成立了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抓好全村水域建設、管護、提升,建立日常巡查、管理機制。
官橋村有15口池塘,結合實際實現清理提升,清淤、駁坎、引清水、增植、養魚、種睡蓮……實行「一塘一長」制度,每周巡查。
作為村黨支部書記,陳曉華講究系統思維。2018年爭創「十美村」,著手岸上岸下整體呈現。為與老街、古建呼應,專門打通一條小溪,修建一座石板橋,溪水流經精心雕琢而成的扇形石階,進入一口扇形水池,通過一排水孔流向下一口池塘……
張鬱良:治水好書記創出好局面
六石街道張麻車小區黨支部書記張鬱良,有一個美稱——「治水好書記」。
水環境治理初始,他就擔任護河隊長,每天到石馬溪邊義務巡查。有一次,望仙橋附近水面上浮著一大塊塑料布,他二話沒說,脫下皮鞋,赤腳就下到冰冷溪水中打撈。
每次巡河,他提著網兜、拎著垃圾桶到小區廣場和石馬溪巡查,看到水面有漂浮物,就用網兜撈起……
他重視以整體來打造環境提升。沿著小區內的青石板路前行,可以看到一個仿古油坊,邊上是水系改造後的池塘,一旁水渠用了石子和小水井做裝飾,搭配山水牆繪,這裡成了村民們茶餘飯後最喜歡的散步地點。
正是這樣的思維,小區因環境改善而獲利,吸引了許多商鋪入駐,帶動創意產業。
申屠忠良:治水有的放矢引領全民護水
南馬鎮夏屠村黨支部書記、村級河長申屠忠良是浙江省「千名好支書」、金華市治水先鋒。
申屠忠良帶領村兩委班子,深入各戶聽取意見,耐心細緻做思想工作,在「五水共治」中,村裡洪塘坑、檉溪江等水域河道得到有效治理。
自擔任檉溪江、洪塘坑河長後,他認真學習,有的放矢開展工作,總會騰出時間巡一巡、看一看,及時將存在問題反饋給河道保潔員或相關責任部門,跟進督促,確保沿河及河面整潔有序,還常組織一系列護河活動。
申屠忠良很重視宣傳,上門做河道兩旁村民思想工作,弘揚熱愛水、珍惜水、節約水理念。他說,認知和態度是基礎,良好習慣養成需要過程。
王國兆:以身作則追求全民治水
吳寧街道西園社區居委會主任王國兆自擔任西溪吳寧段村級河長以來,就以身作則,深入治水一線,哪有問題,就第一時間趕現場處理。
王國兆每周全段巡查一次,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早先,西溪常漂有塑料泡沫等垃圾,兩岸雜草叢生,他只要見到就會下去撿拾清理,不怕髒、累。
西溪乾淨了、變美了,他護溪一點沒馬虎,每月一次組織社區工作人員清理西溪。
他自發學習「五水共治」內容,還常常對群眾講解和宣傳,對於環保意識不強的村民,他會去做工作,介紹當前政策……他說,河長不只是每天巡河,更要發動群眾,依靠群眾,追求全民治水。
呂安東:用心守護創造美好
東陽江鎮召塘裡村黨支部書記呂安東是仙門溪召塘裡段村級河長,巡查時,總是隨身帶著垃圾袋。
村級河長需落實一周一查,實際上,呂安東一個月巡河多達十幾次甚至二十多次,他說:「河道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要用心維護。」
呂安東認為,做一件事情,首先要有正確的認識,認識到位了,工作就會全力以赴。有一次巡河,他看到溪裡有一袋垃圾,馬上追查,然後上門了解,耐心宣傳教育,村民最終認識到錯誤,打撈起垃圾,還作了表態。
「汙水必須減控,水源必須充足。」呂安東說,這是治水根本。召塘裡較早開展改廁項目,一年內消滅露天糞缸,並做了汙水管網改造,實現汙水管網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