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克牌是現代最常見的遊戲方式了,玩法千變萬化。可又有多少人琢磨過它為什麼是54張呢?這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數字是怎麼來的呢?
撲克牌最早可不是54張,是多少呢?多少都有。比如早期法國人玩的是52張,西班牙人則是40張,德國人玩的只有32張,大概是義大利人手大,他們的撲克牌是78張一副。
那個時代的法國文化大約被歐洲各國傾慕,所以慢慢地撲克牌被統一成了52張。對,大小王那時候還在天上做神仙呢。
大革命前的法國人玩紙牌,老K最大,王權時代,當然國王最大。一直到十八世紀末期的法國大革命,估計人們覺得應該有個什麼管著國王,於是變成了A 最大。
去新大陸的人們將撲克帶回了美國,等從美國再帶回來的時候,撲克變成了54張,多了兩個「小丑」。從那時候起到現在,54張一副的撲克牌成為了國際通行的「標準」。
一副撲克當然大有講究。一副牌有兩個顏色,紅色代表白晝,黑色代表夜晚。四個花色代表四季,春天是黑桃、夏天是紅心、秋天是方塊、冬季是梅花。一年一共有52周,每個季度有13個星期,所以每個花色都有13張牌。兩張王被賦予太陽和月亮的含義,這算是全了。
當然還有其他內容,10以上的J、Q、K總共12張,代表一年中的12個月,當然,如果你是星座迷,說它們代表12個星座也沒問題。一副牌加在一起的和是364,如果兩個王每個算半點,那么正好是一年365天。如果非說每個是一點,那是366,您指的是閏年。
J、Q、K上的人物都有所指,老實說用這種方式紀念偉人,中國文化還未必習慣。
K上是四位了不起的國王。黑桃K是傳說中了不起的大衛王,聖經中的以色列國王,跟咱們的周武王是前後腳的人物。紅心K是法蘭克王國的查理曼大帝,生活在公元八九世紀之間,被稱為歐洲之父。方塊K是所有人都熟悉的凱撒大帝,「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這是和上帝分庭抗禮的人。最後一位是梅花K,很多人最愛思考的一件事是:如果亞歷山大大帝一直打到中國,能打得過當時的戰國列國嗎?
相比於K,四位女王熟悉的人就少了。黑桃Q是雅典娜,古希臘傳說中的智慧和戰爭女神;紅心Q是朱迪思,聖經中古希伯來的漂亮寡婦,利用自己的美麗殺死了亞述的將軍,擊退了亞述人的進攻。方塊Q是拉結,也是聖經中的人物,是雅各的第二位老婆,雅各是耶穌的十二門徒之一,也是耶路撒冷的第一位主教。梅花Q叫阿金妮。這不是位真實人物,甚至連傳說都沒什麼。據說她是「女王」的單詞中的字母移位生成的單詞。(這也行?)對於她更重要的是她手中的薔薇,這代表著結束英格蘭中世紀的薔薇戰爭,後來被莎士比亞稱為玫瑰戰爭。
最後是四張J,黑桃是查理曼大帝的十二位聖騎士之一,叫奧吉爾。他被記錄在史詩《羅蘭之歌》中,是丹麥的王子;紅心是拉海爾,他是查理七世的隨從,也是聖女貞德的助手;方塊是赫克託爾,特洛伊的王子,特洛伊的第一勇士,最後被阿喀琉斯殺死;梅花是蘭斯洛特,亞瑟王圓桌騎士中最厲害的一位,但他愛上了王后,和亞瑟王翻臉,最後出家懺悔。
這些人都是西方人挑出來的,天知道他們根據什麼選擇的。要是換了中國的古人,大家說說該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