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了即興,我們來說說經常有即興發揮的一種音樂,搖滾。搖滾的起源眾說紛紜,大致是在1950年代,美國的紐奧良開始的。那個時候其實是分開論的,白人和黑人。白人玩的叫Rock n roll.黑人玩的叫R&B,當然那個時候的R&B和現在的R&B肯定是不一樣的。
雖然是叫法不一樣,其實是白人與黑人合作的產物。白人的和聲加上黑人的節奏、音階。
美國的白人呢,不用說都是從英國那邊來的,都是一個祖宗安格魯薩克森人。為什麼說歐美歐美呢,本身美國就帶著很多歐洲的東西,音樂這塊主要是和聲。這和聲起源於教會,其實每個地方早期的音樂都是這樣的,把最好聽的聲音獻給神明。在很早的時候歐洲的音樂就已經有了很強大了和聲系統了。
黑人這邊,我們都知道,黑人為這個世界貢獻了兩樣東西。一個是體育,因為黑人的奔跑啊、耐力啊等都異於常人,在體育競技中經常能看到黑人選手的精彩展示。另一個就是音樂,特別是節奏,黑人的節奏感,是融入民族血液中的,天生的就是好。當然人家有這方面的傳統及氛圍,就像足球王國巴西一樣,隨便在街頭就能看到小孩子在踢球。
我在寫這篇的時候查了一下搖滾的起源,說這個的說那個的都有,很難有一個比較準確的。也確實一種音樂風格怎麼能找到一個發明人呢,基本都是大家一起玩,融合在一起加深了他的表演形式。所以我們在大的方向上做一個了解就好 。說到這就有了一種新的感覺,白人的和聲和黑人的音階,怪不得搖滾啊、藍調啊、鄉村啊這裡邊怎麼都是145套路為主。都是如出一轍啊。
這裡插播一點兒,學習一種音樂風格要從他的常用節奏型、常用的音階、和聲套路及慣用的伴奏樂器入手。(如手風琴經常能在探戈裡聽到,是不是?)當然還要了解點音樂的產地及產生背景。這樣就能更全面地了解他了。
好說完了這些歷史概念,我們來了解一下早期搖滾的一些節奏特點。又開始乾貨啦……
早期的搖滾啊,都是以八分音符為主做出的節奏型。在前邊一篇我們聊即興SOLO那說了四四拍的特點是:強、弱、次強、弱。也就是13拍強,24拍弱。給人的感覺架子鼓的底鼓會更厚重點,但在這裡正好相反。
下邊呢,我們給出一些節奏型,供大家參考學習,這裡我也沒法念出來,只能配合圖上的寫的分析一下。我們把底鼓叫咚,軍鼓叫噠。
你看這個節奏型,是比較流行的,很常用,但如果在二四拍加上重音符號呢,你可以感受一下。
好的,就是這個樣。我們在這裡列舉3種比較典型的搖滾節奏型,我們看後邊兩個,都是在二四上加強的。
當然這裡不單是鼓手看,吉他可以把低音安排在「咚」上,把高音安排在「噠」上。鋼琴呢,把左手的低音安排在「咚」上,把右手的和弦音放在「噠」上。
好我們在看下一組,第三拍乾脆就不要了,直接用連音線來代替,會有一種切分的感覺。
好我們看第三組節奏型,這一組呢,是二拍或是四拍,提半拍或是拖半拍。好像跳躍的浮度更大了。剛才第二組聽著想動,還不太敢動。第三組,直接就放開了,您就動起來看吧,呵呵。音樂就是這樣,他給你的感覺就是很形象。要不怎麼能聽著音樂跳舞呢?音樂劇什麼的都離不開音樂的。
這幾組都是過去的老搖滾,你讓我說一個代表人物還就是貓王,你能看到過去那個年代的視頻,穿的都是肥腿兒的牛仔褲,皮鞋,抱著木吉他(那陣彈搖滾的很多都用木吉他)。馬丁的D-35就是貓王給帶火的。本人有幸摸過一次(別人的,^_^),箱體輪廓挺寬的,一看就是專門給美國那幫大個子設計的。彈出來什麼聲音呢?哎呀沒法用嘴去形容,那就是Blues、就是Country。要多有感覺就多有感覺。現在你用這些節奏彈著木吉他玩一些歌曲,都不會有過時的感覺,流行元素就是這樣,一直在循環。
好的,這些都算是老搖滾,大家管他叫Old rock或是Rock n roll.那麼進入了70年代以後又出現了一些新的玩法,大家管他叫Rock或是Nesw rock.
好,新的搖滾呢都以十六分音符為主。我們看一下一些典型的節奏。
好的,這就是我們這期所涉及的一些知識。你可以彈著吉他玩一玩,去感受一下,音樂還需要有一定的想像力,希望這些節奏型有助你創造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