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一直在重溫《樂隊的夏天》,感覺很過癮,也引發了我一些思考。一直以來我都很崇尚並且關注著中國搖滾樂,無奈嗓音天生較「苦情」,唱不出搖滾的「金屬味」,一直不敢演繹。但搖滾樂確確實實帶給了我很多激情和力量。本篇文章的構建基礎源自筆者多年來對搖滾的所聽、所見、所想,文中的觀點和概括僅為筆者一家之言,歡迎同行批評補充。
對了,文中會介紹一些很優秀的搖滾樂隊和搖滾作品,可以聽一下哦。
當代國搖「上得廳堂」
首先,通過欣賞不同年代的搖滾樂,我有一個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中國現代搖滾樂越來越「上得廳堂」。所謂「上得廳堂」,並不是指搖滾作品越來越商業化,即「為了搖滾而搖滾」,而是形成了一種「搖滾樂手的個人情感與聽眾需求之間的平衡」。換句話說,當代流行國搖,既滿足了大眾審美,又滿足了樂手們的搖滾欲望。這種平衡的達成,與時代的包容性有關,更與樂手自身音樂素養的提升有關。比如痛仰樂隊的《西湖》,且不說其曲式和歌詞「上得廳堂」,單從技術方面來看,主音吉他手宋捷在歌曲間奏的一小段吉他「震音」可謂驚豔。這段旋律融合了民族元素和電音吉他自帶的金屬氣息,其靈感源自琵琶「輪指」,巧妙地將近幾年很火的「中國風」注入曲中。要知道在插電樂器中使用民族元素是很冒險的,因為雙方樂器都太有特色,能把這二者融合的這麼貼切,嘖嘖嘖!痛仰會玩!
國搖三大支柱:人生、愛情、青春
其次,我個人認為,中國目前受歡迎的這些搖滾樂作品,其風格大致可分為人生、愛情、青春三類,這些東西永遠都不會過時。展開來說,第一,描寫「人生」這一塊的代表樂隊萬能青年旅店,在《殺死那個石家莊人》這首曲子中,通過平凡的歌詞抒寫了平淡的一生,卻直擊了人心。還有二手玫瑰樂隊,《仙兒》、《允許部分藝術家先富起來》等作品另闢蹊徑,嬉笑怒罵地唱著人生。第二,以「愛情」為主題的優秀作品更比比皆是了,比如刺蝟樂隊《親愛的,我想做你女朋友》、逃跑計劃的《你的愛情》、《一萬次悲傷》等。對了,我發現一個奇怪現象:我們印象中的搖滾樂手都是很灑脫的,但他們在作品中表達愛情時,總是那麼羞澀與含蓄。第三,「青春」主題是永遠不會過時的啦,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青春的回憶,這一點在搖滾樂中更是被無限放大。在受歡迎的搖滾作品中,「青春」佔據了「半壁江山」。比如新褲子樂隊《你要跳舞嗎》、海龜先生《男孩別哭》、反光鏡樂隊「朋克」風格的《嘿!姑娘》以及後海大鯊魚樂隊的《心要野》。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搖滾重靈魂,搖滾無好壞,差別的是年代。
不僅如此,國搖近年來之所以火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各大綜藝媒體為了提升「賣點」,開始加大對一些相對小眾音樂的投資宣傳。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中國現代搖滾樂變得更有靈魂了。借某音「郭老師」的一句話:「就給它把靈魂注入進去」。國搖的靈魂不再是一味的重金屬加「死嗓」,而是一種「有限度的自由」,所謂有限度的自由,是指在精神上追求自由,但是具體到作品,也要顧及到聽眾的接受程度。因為音樂需要被更多人理解,在被理解的基礎上再把樂器與感情融合起來。當前國搖最大特徵就是「重編曲」、「重歌詞」,搖滾顯得有深度了。比如逃跑計劃《夜空中最亮的星》和刺蝟樂隊《火車駛向雲外,夢安魂於九霄》。
前文說到了中國當代搖滾樂已凝結出了靈魂,那有的老鐵就要問了: 中國搖滾那麼多年了,早期那些優秀的搖滾樂手,比如beyond、黑豹樂隊、唐朝樂隊、謝天笑,他們的音樂難道沒有靈魂嗎?當然不是,中國過去的搖滾樂也有靈魂,但這種魂僅僅代表了樂手或者樂隊自身,無法與聽眾形成共鳴。而上述提到的這幾個樂隊和樂手,恰恰因為顧及了聽眾的接受程度,其音樂才得以廣為流傳。基於此,回頭再看我國80年代的那些搖滾作品,真正流傳下來的有多少?
時代在發展,聽眾審美風格的轉變需要相應的音樂風格與之對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新褲子樂隊了,網易雲有位新褲子鐵粉的留言吸引了我,他說:「新褲子這幾年也變得越來越溫暖,彭磊不再寫難懂又古怪的歌詞,龐寬不再大段大段用著合成器;明明在彭磊口中現在是他們的『黑暗時代』,但為什麼每一首歌都如此動人、充滿了人情味」。這裡需要注意,有時作品風格的轉變並非全然是人們口中的「為了讓生活繼續」,這種轉變有時也是一種革命,在符合樂隊自身風格的基礎上,讓作品更加貼近現實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比如新褲子樂隊的《生命因你而火熱》和《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歌詞裡沒有太多所謂的「狂野」,只是靜靜地訴說生活,卻能輕易走進人的內心。
搖滾樂的受眾換人了
此外,中國搖滾樂作品風格的轉變,很大程度上也與受眾群體的變化有關。說白了,就是曾經那一代搖滾粉已成家立業,被生活壓的喘不過氣,他們內心或許依然有搖滾精神,但生活不允許他們放縱。所以到了現在,迷戀搖滾的人都是相對較年輕的一代,主要是80後與90後,曾經的「黑搖滾」可能對於他們來說並不感冒。不同年代人的愛情、人生、青春很難引發共鳴,所以那些更貼近現代的搖滾樂廣受歡迎。比如痛仰樂隊的《再見傑克》、《公路之歌》,盤尼西林樂隊的《new boy》。
搖滾樂手專業能力更強了
上文在談到搖滾樂風格轉變時主要分析了外部因素,即受眾群體和聽眾審美。接下來,從內部看,樂曲創作者自身音樂素養的提高,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每個學科都有每個學科的素養,這個東西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大量的耳濡目染與主動思考來形成。玩音樂玩到最後,拼的就是音樂素養,這也是專業與非專業之間的一道屏障。音樂素養放在搖滾樂中,就是靠作品來體現的。
簡單的曲式分析,以痛仰樂隊《西湖》為例
最後,筆者選用痛仰樂隊的《西湖》來分析當代搖滾樂的專業素養。曲譜為簡單的C調鋼琴曲譜,分析一首音樂,五線譜一般會比簡譜更加清晰,我們這裡的分析以右手旋律為主。從曲式的角度來看,樂曲的「動機」是由2 3 5 二度、三度音程疊加而成的弱起小三度,由此我們推測,整首樂曲的旋律起伏不大,平和且連貫。果不其然,在接下來的旋律中,主唱高虎運用了大量附點音符和延音線,附點音符可以彰顯連貫性,配上延音線,連貫性更強。在主歌部分,我們可以發現,在整體連貫的旋律背景下,偶爾會出現一個跳動,比如從小字一組的e到小字二組的d,小七度的旋律跳動為整首歌曲進行了「點睛」。到了副歌部分,旋律拋棄了複雜的小附點連線和前八後十六附點,取而代之的是大附點加前八後十六節奏型,附點加前八後十六或前十六後八,是典型的民族風格。我國很多民間小調,比如蘇州彈詞和浙江餘姚小調,都大量運用這幾個節奏型。所以,在《西湖》中,這些元素的加入,讓歌曲顯得更有「中國味」。
綜上所述,我國搖滾音樂的發展有了很大的變革,思考如何讓自身情感與聽眾審美融為一體,是我們樂手必須意識到的。最後,搖滾無好壞,差別在年代。